何秀超
2022年05月13日06:43 來源:光明日報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一流大學要有一流的育人體系,培養一流人才方陣,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職責使命,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支撐。
把握培養方向,堅定育人初心
引領學生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者。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大學是學生立志定向的最好時期。要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樹牢正確價值觀,涵養學生家國情懷、人類情懷,引導他們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立志於用所學、所長服務國家、民族和人民,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積極投身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立志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與新時代同向同行,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新時代青年宣言。
培養學生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筑夢者。夢想要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斗、真干實干中實現,新時代也對青年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幫助學生樹立“不學習、無以立”的意識,幫助他們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奠定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讓學生在校園學到真學問、掌握真本領。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博學廣覽的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拓寬學生的人生格局和視野眼界,提升學生洞察社會、駕馭全局、躬身實踐的能力,幫助學生練就一身“鋼筋鐵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中接穩接好歷史的接力棒。
幫助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開拓者。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寄語青年:“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毫不畏懼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在披荊斬棘中開辟天地,在攻堅克難中創造業績,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作為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青年學生更應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開拓者和生力軍。要著力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造活力,為他們在新時代的風浪中開拓前進,在新時代的天地中施展拳腳奠定堅實基礎。
遵循培養規律,堅定育人重心
堅持“全社會”育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學生在校期間,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始終伴隨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可以成為“育人元素”﹔學校校史校情的挖掘以及校園文化氛圍的塑造,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情趣培養和性格陶冶﹔校園全體教職員工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的行為產生示范效應,特別是服務學生的“一線窗口”以及學生的身邊人,都要強化育人人人有責、人人履責的意識觀念,努力成為“育人者”“引路人”。
堅持“全過程”育人。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實現育人無時不在、無時不有。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就是要把育人與育才緊密結合、靈活穿插,實現寓教於樂、寓教於學。要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協同效應,真正實現思想與學識同步提升。貫穿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就是要充分認識和把握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因時而教、因人而教,讓學生在每個成長階段、不同的成長環境都能得到適時適當的教育。
堅持“全方位”育人。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實現學生全面發展,需要各個部門、各門課程、各個環節協同發力、同頻共振,堅持立德與立智相互融合,體育、美育和勞育相互貫通,切實踐行五育並舉。要真正做到以實現全方位育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敢於打破不同課程之間、不同專業之間甚至不同院校之間的傳統壁壘,突破既有思維邏輯,創新方式方法,從不同層次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培育學生、從不同方面歷練學生,真正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培養。
堅持培養目標,堅定育人中心
抓住育人的大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育人不是簡單的“流水線”作業,要及時了解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明白學生所思、所想、所求,不能“一本教案走天下”,要摒棄“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在現在的教育模式和體系下,師生之間的接觸更加多樣化,除了課堂授課,更有座談研討以及社會服務、社會實踐等線上線下、多種多樣的教育模式,要在充分利用這些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自身需求,根據學生自身性格興趣愛好以及特長靈活施策,有針對性的重點培養﹔另一方面,由於學生在一定成長階段存在知識和認知上的一些局限,要在想學生所想基礎上做到想學生所未想,緊跟國家戰略調整以及經濟社會形勢變化提前幫助學生做好學業和職業規劃,不僅要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更要為之提供有效的實現路徑。
培養育人的“大先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教師是離學生最近、面向學生時間最長的群體,一名好的老師既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作為基礎,也要有廣博的視野和寬闊的胸懷﹔既要做到亦師亦友,更要做良師益友﹔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既能夠在生活中給予學生關心,也能夠在學習中給予學生指導。要按照“四有”標准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引導教師熱愛並堅守三尺講台,自覺做教書育人的“大先生”。
打造育人的大環境。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要統籌好育人的“供給端”與“需求端”,既要做好管理者,也要做好服務者,避免形成學生群體和教師群體的信息孤島。既要深入教師一線,及時調研了解教師所思所想,也要深入學生一線,及時了解學生所求所盼,同時要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催化劑”,精准對接統籌施策。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盯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不斷強化以師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持續提升校園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和教師的教書育人打造風清氣正的校園環境。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