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綿綿用力 久久為功 建設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課”

王易

2022年05月13日06:41    來源:光明日報

高校思政課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極為關心的重要課程。辦好思政課,是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重要使命。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第一站便深入智慧教室觀摩思政課教學。習近平總書記同青年學生一起就座,認真傾聽並參與討論,對學校立足自身優勢,不斷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課的做法表示肯定,並“希望人民大學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止於至善,為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提供更多‘金課’”。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下簡稱“人大馬院”)是全國高校最早成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人民大學落實黨中央要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將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重點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重點學科、思政課作為重點課程加強建設,全面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課”,在全國思政課改革創新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傳承紅色基因,壓實主體責任,為思政“金課”提供堅強領導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人大馬院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立足自身優勢,奮力攻堅克難,始終不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傳承紅色基因,堅守重視思政課的光榮傳統。作為我們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傳承紅色基因,注重發揮思政課培根固本、鑄魂育人的重要作用,是中國人民大學一以貫之的光榮傳統。早在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陝北公學時期,就開設了中國革命史、社會發展史等課程。毛澤東同志曾九次到陝北公學親自授課,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中國革命問題。《論持久戰》《實踐論》《矛盾論》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作品,在那個年代都以最鮮活的方式第一時間走進了陝北公學的思政課堂。新中國成立后,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中國人民大學創造了很多個“第一”,如設立全國首個馬列主義研究班、編寫全國首批馬克思主義理論教材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政課建設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文件精神,貫徹落實教育部“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先行試點工作”的統一部署,第一時間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積極探索並努力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課”。

注重頂層設計,構建齊抓共管思政課建設的體制機制。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壓緊壓實思政課建設主體責任,成立由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組長的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先后制定《新時代中國人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試行)》《新時代中國人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方案(試行)》等文件,單獨成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審委員會,優化評價考核及獎勵機制﹔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講思政課、聽思政課,並在校、院兩級設立教學督導組,將思政課建設納入學校黨建工作考核、政治巡察、辦學質量和學科建設評估標准體系中,凝聚起全校建好思政課的共識。

嚴格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形成最齊全最完整的思政課課程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中國人民大學嚴格落實中宣部、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深化改革創新,探索具有人大馬院特色的思政“金課”模式。

率先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中國人民大學在全國高校率先全面開設本科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思政必修課、研究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思政選修課,並面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學科本碩博學生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業課。同時,受中宣部、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等上級部門委托,人大馬院牽頭為全國重點馬院編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大綱、為全國大學生編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本(大學生)》、為北京高校打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一體化教學資源,對全國高校開設相關課程起到支持保障和示范引領作用。秦宣教授領銜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學團隊2021年獲首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北京市地區特等獎。

科學構建必修課+選修課、本碩博階段性遞進的思政課課程體系。中國人民大學嚴格落實相關文件精神,開齊辦好思政課,在全國率先形成最齊全、最完整的思政課課程體系。同時,增設“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等思政選修課,新設“中國共產黨歷史100年”“社會主義發展史50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5000年”等充分體現人大歷史傳統和紅色基因、學科特色和專業優勢的思政選修課。可以說,人大馬院已經完整構建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循序漸進、階梯式上升,必修課與選修課協調配套的思政課課程體系,實現了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教材內容的有效貫通,切實發揮全國重點馬院的引領輻射作用。

聚焦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著力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中國人民大學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航作用,協同發揮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獨樹一幟”優勢地位,為思政課教育教學提供堅實學科基礎和學理支撐。人大馬院積極組織教師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科學研究,堅持用科研支撐教學,直面學生現實關切和思想困惑,積極推動系統講授、專題教學、實踐教學“三位一體”與“研究型+互動型”教學兩翼的“一體兩翼”模式不斷轉型升級。

聚焦明理明道,切實打造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大思政課”。人大馬院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的要求,不斷強化系統講授、專題教學、實踐教學協同效果。系統教學,是指教師立足課堂教學主渠道,系統講授國家統編教材教學內容,力求將理論問題講清講透﹔專題教學,是指聚焦學生普遍關心的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授課,實現優勢互補﹔實踐教學,是指依托學校“千人百村”“街巷中國”等社會實踐品牌活動,組織學生走進社會、深入基層,了解國情、探求新知。由此,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既在課堂上“有理講理”,又在社會生活中“有跡可循”,打造了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大思政課”。

聚焦入腦入心,加強集體備課,不斷產出優質教學資源。人大馬院及時梳理大學生普遍關心的思想理論熱點難點問題,強調學生的問題就是教師的課題,以講好課堂“必答題”為研究導向,組織教師進行集體攻關,產出優質教學資源,著力在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上下功夫。針對大學生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人大馬院教師參與編寫系列通俗理論讀物,比如信仰研究系列成果,陸續出版了《信仰追問》《守望信仰》《信仰告白》等,以鮮明的特色和貼近學生的方式創新,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比如調研報告系列成果,多年來我們在實踐教學環節上帶領學生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和思想理論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調研,陸續出版《當代大學生價值觀調查報告》《當代大學生熱點問題調查報告》《當代大學生壓力狀況調查報告》等﹔比如書簡系列成果,征集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愛國、道德等方面的問題,並召集思政課教師進行集體討論和解答,先后推出《信仰書簡》《愛國書簡》《道德書簡》。

聚焦落地落實,持續提升學生認同感與獲得感。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習慣、成長規律,人大馬院將“智慧課堂”等新媒體新技術引入思政課教學,課堂上既有“面對面”又有“鍵對鍵”,顯著提升了教學互動的頻次和效果,提升了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感和獲得感。目前,人大馬院還在籌建思政課虛擬仿真教室,推動人工智能與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為“00后”大學生打造量身定制的全程多維思政課堂。

堅持“經師”與“人師”的統一,打造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

講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好的學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有一支優秀教師隊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於‘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人大馬院思政課教師成長空間越來越大,教師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日益充分發揮。

建成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學養深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中國人民大學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六方面要求,按照教育部關於高校專職思政課教師師生比不低於1︰350的要求,擇優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目前,學院擁有17名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和主要成員,居全國之首,其中秦宣、劉建軍、郝立新、王易是中央馬工程重點教材思政課教材首席專家。人大馬院9名教師入選新一屆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名列高校第一,為全國思政課建設發揮重要的作用。人大馬院建立起思政課教師“手拉手”備課機制,發揮名師大家和學科帶頭人的示范引領和傳幫帶作用,將團隊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近年來,一大批中青年教師成長起來形成集聚效應,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力,11位教師入選北京市思政課特級教授、特級教師,1位教師榮獲“全國最美教師”稱號,5位教師在首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中獲獎,1位教師獲第五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並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率先建成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碩博一體化全學科、全層級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思政課教師后備人才。目前,人大馬院有2個本科專業,13個二級學科的碩士點和博士點,以及黨內法規、習近平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2個學科方向。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將具有正確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已經探索形成了寬口徑、厚基礎、多選擇、強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彈性選拔、貫通培養、研學融合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同時,落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后備人才培養專項支持計劃”,選拔培養高素質人才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學科的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針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后備人才的培養,學院在全國高校率先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課程,精心規劃課程設置,匯集優質師資力量,旨在針對性培養和系統性訓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生的思政課教學能力與科研素養,為同學們未來走上思政課講台做好准備、打好基礎。

大量優秀畢業生已經成長為本學科領軍人才,並助力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據不完全統計,人大馬院培養的優秀畢業生在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和37所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中擔任過院領導職務的有50余人。人大馬院積極落實上級部門有關挂職支援和教育扶貧任務,高度重視對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及兄弟院校的學科援建,先后選派侯衍社、邱吉、王海軍、宋學勤、陶文昭、何虎生、汪亭友、郗戈、劉輝、張新、張秀琴、孫宗偉等10余名教授赴新疆大學、西藏民族大學、湘潭大學、延安大學等50余所高校擔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或學科帶頭人,支援幫扶其學科建設和思政課教學。人大馬院還先后舉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師資培訓班。2016年以來,接收教育部高校思政課骨干教師國內高級訪問學者、中西部高等學校青年骨干國內訪問學者等合計120人,為兄弟高校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貢獻力量。

秉承共建共享理念,助力全國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人民大學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人民大學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止於至善,為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提供更多‘金課’”。在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導下,中國人民大學舉全校之力,依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集群”優勢和北京高校人才、資源、技術優勢,先后承擔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台等建設任務,推動思政課教學從技術運用向技術賦能的理念升級,思政課教師從單兵作戰向集團作戰的系統轉變,思政課建設從同向同行到共建共享的深度融合。

為全國思政課教師搭建能量樞紐。從即時資訊、文獻支撐、教學資源到數字化教學、質量評估、實踐育人,中國人民大學利用資源平台真正將信息技術手段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在集體備課平台上,匯聚了300多萬條文獻資源、4萬余冊電子圖書、13000多個微視頻等優質教學資源,在線備課系統可以幫助教師管理教學大綱、制作教學課件、創新教學互動,同步開發的平台移動端,更是滿足了思政課教師的掌上服務需求。如果把網絡集體備課平台比作一個“大超市”,思政課教師就可以在這裡挑選“食材”,烹飪“大餐”。當前,以集體備課平台為中心的全國高校思政課教研系統正在創建過程中,全國高校思政課的“中央廚房”已經逐漸成型。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打造了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課”。高精尖創新中心打造了包括課程精講、經典教學案例庫和知識點集萃在內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一體化教學資源,可供北京60余所高校學生在線使用﹔疫情防控系列公開課“在經歷中學習”“在比較中學習”“在反思中學習”,在線瀏覽量達2000萬人次﹔研制系列VR精品課件、XR項目,創設虛擬仿真沉浸式的教學體驗,推動精湛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為慶祝建黨百年推出的“名師大家講黨史”系列網絡公開課、“黨史百年:人物·事件·文獻”系列微視頻和“跟著總書記學黨史”系列微故事,開拓了思政課可視化教材的新模式,為全國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貢獻力量。

凝聚了講好思政課的最大合力。截至2022年4月,每周五的“周末理論大講堂”已經舉辦83期,名師大家在這裡講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講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被全國的思政課教師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視為“經典必修課”﹔每月的“青椒論壇”,優秀的青年思政課教師在這裡交流教學心得、研討教學技能、提升教學能力﹔還有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百萬師生“同上一堂課”,教指委專家在線問診。高精尖創新中心和集體備課平台由此成了立足北京、輻射全國,服務大中小學全體思政課教師和學生的“金字招牌”,為全國思政課教師提供了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服務。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