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齊奏“和諧曲” 共畫“同心圓”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台基營村以黨建引領民族團結共赴振興

2022年03月18日08:10    來源:農民日報

“我承諾,今年我負責村裡234畝經濟林的日常維護監督工作,保証讓咱們村的果樹一年比一年長得好!”

“我承諾,今年帶頭抓好村裡的環境整治工作,定期組織黨員清掃村裡的衛生死角!”

……

2022年2月初,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盛樂鎮台基營村民主生活會上,全村黨員相繼亮出本年度履職承諾,氣氛熱烈。

台基營村是位於盛樂鎮西部的蒙漢聚居村,全村村民共252戶、586人,其中蒙古族村民共22戶、75人。7年前,台基營村是出名的貧困村,集體經濟薄弱,無人的院落裡堆滿垃圾,鄰裡矛盾糾紛時有發生。

“以前的台基營就是白紙一張,甚至村裡好多人都說這是個‘爛攤子’。”台基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盧金柱說,“把‘爛攤子’做得‘有樣子’,黨建工作是破題關鍵。”近年來,台基營村以“建強組織堡壘、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富民強村”工作思路為抓手,通過基層黨建提質增效帶動全村實現“蛻變”。如今,昔日的閑置荒地“變身”為優質牧草基地,閑置院落裡栽種起各類果樹,村民廣場上,曾經吵嘴的鄰居相約跳起二人台……頭雁奮楫揚帆下,北疆小村的振興之路蓄勢起航。

凝心聚力 黨群擰成一股繩

“我們村‘兩委’全年大會小會一起開,反復強調的就是統一思想。黨員思想工作先抓好,才能領著全村擰成一股繩往前走。”盧金柱說。2015年至今,台基營村貫徹“統一‘兩委’思想、統一黨員思想、統一群眾思想”的“三統一”工作法,結合黨員星級管理評定與網格聯戶制度,引領全村黨員聚思想、做貢獻。

每年年初,台基營村全體黨員召開民主生活會並在會上承諾踐諾,錨定全年工作方向。每名黨員除了在會上公開一項本年度重點履職承諾外,還要向大家匯報上一年承諾兌現情況。沒能兌現的要在會上總結反思,開誠布公講問題,現場“辣味”十足。

今年民主生活會上,老黨員蘭仁義亮出了維護監督村裡234畝經濟林的承諾。“我70多歲了,大家一聽我要‘打包’經濟林管護的事兒,都怕我累,讓我在家歇著。”蘭仁義回憶道,“我說身體好著呢,而且我是老黨員,得起個帶頭作用,給村裡多做點貢獻!”

“兩委”勤跑腿,助力民族團結。台基營村“兩委”班子目前共5名成員,其中有2人是蒙古族。村裡有幾戶村民曾因生活瑣事多次鬧矛盾,“兩委”班子成員了解情況后,主動到村民家裡調解。“你看,咱們住在一個村裡,都算是一家人,多互相理解,每天高高興興的多好!”幾次調和后,村民之間的“疙瘩”也慢慢解開了。如今,昔日互相“看不順眼”的老鄰居相約跳起廣場舞,黨建引領讓一顆顆“石榴籽”更加緊密相擁。

亮承諾,聚思想,黨支部迸發新活力。2021年,台基營村黨支部被評為市、縣優秀黨支部。近年來,台基營村通過“三會一課”、黨史學習教育等進一步激活黨支部“紅色動能”。村黨支部副書記雲福柱是全村出名的“歷史活字典”,黨史學習教育總少不了他的身影。“聽雲書記講黨課,就像聽故事一樣,一點都不枯燥。”村裡的黨員們說。

綠色“打底” 村庄添彩產業興

清明節前后,台基營村處處添新彩。村裡的3200畝苜蓿種植基地開始染綠,果樹林間,杏李花吐蕊,點點粉白在枝葉間時隱時現。

“沒有不好的土地,就看咋整合利用。”盧金柱笑言。今年49歲的盧金柱是土生土長的台基營村人,2015年回村任村委會主任,2021年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又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2016年,盧金柱回村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地塊。村裡荒廢閑置地共計200多畝,如何整合利用?盧金柱與村“兩委”共同商議並征求村民意見后,決定依托本村土壤稟賦發展林果業,目前全村共栽種杏樹、李樹、海紅樹等3.3萬株,每到金秋時節,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碩果盈枝,呈一派豐收之景。

林果業的“試水”成功,讓村黨支部提振信心,開始籌備實施土地流轉工作。2018年,黨支部對土地流轉規劃進行初步提議后,全村黨員、村民代表共召開50多場會議商討完善提議,最終確定按“先確權、后流轉、再整合”的方案對全村3200多畝土地進行流轉。

綠色“打底”,村庄添彩生金。2019年,依托鄰近蒙牛公司奶源基地的區位優勢,台基營村與富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將流轉的3200畝土地用於種植優質苜蓿。村集體在每畝土地流轉費800元的基礎上補貼150元,每畝地共可為村民帶來950元的流轉收入。“我們村水土好,苜蓿產量高。土地流轉以后,村民不用自己掏錢買苗,設備也是政府幫著引進,村民們既解放了雙手,收入也不用愁了。”盧金柱介紹。未來,台基營村“兩委”計劃依托苜蓿種植基地發展觀光農業,讓這片綠色草場為台基營村帶來更多可能。

鄉風潤野 民族團結赴新程

“眾姊妹們走上場,咱把和林來贊揚﹔天藍土沃大糧倉,山藥莜面的確香……”2021年7月28日,台基營村一年一度的鄉村文化節上,村文藝演出隊給大家帶來的快板表演《夸和林》讓村民們至今記憶猶新。

從2017年起,台基營村“兩委”商議后,確定於每年農歷六月十九舉辦為期三天的鄉村文化節,以烏蘭牧騎蒙古舞、二人台、秧歌舞、快板等多種節目表演為主,並借此契機集中表彰一批先進黨員、文明戶、“五好家庭”以及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模范。“表演完節目還得上台一次,領獎戴紅花!”台基營村婦聯主席、2021年台基營村“五好家庭”獲獎者蘭林娥笑著說。

一支文藝演出隊,匯聚民心助和諧。2015年,在村黨支部支持下,蘭林娥號召村裡的婦女們組建文藝演出隊,現在隊員共47人。“以前村裡的一些婦女經常說閑話、吵嘴,后來我帶頭組織大家一起跳舞。在排練表演的過程中,好多誤會慢慢就解除了。”自演出隊成立以來,婦女們定期相約排練蒙古舞、扇子舞、秧歌舞,參與鄉村文化節、建黨100周年文藝匯演、市縣舞蹈比賽等。家裡麻將桌落了灰,婦女們的精氣神越來越足了。

2021年,59歲的蘭林娥成了入黨積極分子。“在村婦聯工作40多年,我一直是以共產黨員的標准要求自己,但是村裡每逢黨員開會我都參加不了,覺得挺遺憾。臨近退休了,我就下決心也要戴上黨徽,光榮一回!”蘭林娥堅定地說。

“喚醒”敖包舊址,打造一張蒙元文化閃亮名片。2018年9月,台基營村黨支部對村西敖包舊址進行恢復和修繕,現主體工程已就緒。未來,村“兩委”將以敖包舊址為載體建設旅游觀光基地,讓更多人感受蒙元風情,聆聽敖包故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項工作都要往實裡抓、往細裡做,要有形、有感、有效。”2022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如今的台基營村在黨建引領下,富了“口袋”,美了鄉風,在“一張白紙”上畫下民族團結共赴振興的同心圓。

2021年,台基營村榮獲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區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稱號。“下一步,村黨支部計劃新建糧食水果保鮮冷庫,打造冷鏈物流中心,把集體經濟做大做深。”盧金柱說,“不管干啥事,黨員肯定都得沖在前、干在前,讓咱們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見習記者 劉雲)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