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創新“六事”治理 打造蕉嶺樣板 

——廣東蕉嶺縣探索形成“黨支部引領、多元共治、全要素聯動”鄉村治理機制

2021年12月29日08:20    來源:農民日報

蕉嶺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山區,毗鄰閩贛,總面積960平方公裡,下轄8個鎮,戶籍人口約23萬人,是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之一。

近年來,蕉嶺縣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六事”,即“一個黨支部管事、一張清單明事、一套機制議事、一個地方說事、一種方法評事、一個模式強事”綜合治理路徑,形成了“黨支部引領、多元共治、全要素聯動”的鄉村治理機制,著力挖掘內生治理資源、提升內生治理效能,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明顯提升,鄉村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協同推進優勢凸顯。

“一個支部管事+一張清單明事”,全盤統籌抓好頂層設計

“葉田村這些年變化好大,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我們不僅改造了房子,路也變寬闊了,還建了4個公園。到處都是花花草草,很漂亮!”廣福鎮葉田村村民鐘金仁說。然而,幾年前的葉田村還是交通閉塞、經濟落后,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后進村。

一切變化都源於2017年,那一年,熱愛家鄉的鐘欽榮回到村裡,當選為葉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上任后,他首先從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入手,抓好村民小組長工作,每個月例行開展村民小組長會議並向黨組織匯報,提升了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

葉田村黨總支副書記王米招說:“在鐘欽榮書記的帶領下,目前整個班子非常團結,大家群策群力做好各項工作。”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蕉嶺縣以強班子、強管理、強服務,帶頭聯系服務群眾、帶頭參加公益活動、帶頭支持村庄建設、帶頭創業帶富“三強四帶”工程為抓手,實施“一黨支部一品牌”建設,“一村一策”提升組織力,強化黨組織對鄉村治理工作的統一領導。

“我們村小組說好的100多畝生態林補償款,怎麼隻剩一半了?”近日,在葉田村黨群服務中心,車二村村民小組長鐘應凎發出質問。工作人員依照權責清單,迅速調出相關政策圖解,沒幾分鐘就解決了鐘應凎的疑惑。

近年來,蕉嶺縣探索編制鎮、村(居)權責清單,明確鎮、村(居)職權劃分,明確公開權責運行流程圖,將“晒”權力清單、“亮”權力家底延伸到村(居)一級,讓干部“看圖說話”“照單辦事”,形成覆蓋縣、鎮、村(居)三級的權責清單體系,加強權責管理,打通鄉村治理堵點。

目前,全縣鎮級權責清單、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村級組織協助政府工作事項准入清單全部編制完成。8個鎮按照行政審批標准化要求,明確並向社會公布鎮級權責清單事項154項﹔明確村民委員會群眾自治工作職責事項11類共47項,村民委員會協助政府工作職責事項11類共70項,應取消和禁入事項19項。

“一套機制議事+一個地方說事”,因地制宜激活內生動能

“鄉村振興需要大家參與,大家發揮自己的特長,群策群力。村‘兩委’起到‘火車頭’的作用,我們群眾要跟著‘火車頭’,集中資金壯大集體經濟,才能助力產業發展。”日前,藍坊鎮峰口村召開協商議事會,會場氣氛熱烈,該村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監委會成員、理事會成員、鄉賢等與會人員,圍繞新農村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等進行討論協商,並最終統一意見,形成共識。

近年來,蕉嶺縣積極加強多層協商,在村一級成立村級協商議事會,形成以村黨組織為領導,包括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村民理事會理事長、村監委會成員、退休人員、駐村工作組等多元主體參與的議事協商機制﹔在自然村、村民小組成立村民理事會,進行常態化協商議事﹔根據事項涉及范圍,還成立專項理事會開展協商,實現了“大事大協商”“小事小協商”,建立了常態議事協商與專項議事協商雙軌運行機制。同時,充分發揮婦女、老人、義工、志願者等協會以及合作社等各類社會組織協同治理作用,營造“事事有人管、好壞大家判”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書記,我想進行農房外立面改造,但是資金不足,上面是否有政策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在廣福鎮廣育村黨群服務中心,寬闊的辦事大廳內,桌椅整齊擺放,幾名村民正在與黨支部書記黃忠鐸交談。送走村民后,黃忠鐸說:“新的黨群服務中心功能規劃得更合理了,各種設施也更完善,村民們來辦事方便了許多,有時沒事還會來服務中心坐坐,與我聊天。”

近年來,蕉嶺縣107個村(居)利用黨群服務中心,按照“有場地、有人員、有制度、有活動、有經費、有設備”的“六有”標准,建設黨代表、人大代表村級聯絡站點,作為縣、鎮、村三級代表接待服務的固定場所。建立黨支部服務日制度和人大代表服務日制度。村黨組織書記、委員服務日定為每周五,縣、鎮人大代表服務日定為每周二,主要接待、服務黨員與群眾,收集民意、解決問題,提升服務群眾效能。村級黨群服務中心職能得到拓展,逐步成為村民說事議事、反映難事的溝通場所。

“一種方法評事+一個模式強事”,產治聯動構建長效治理機制

“尊老愛幼、敦親睦鄰10分,房前屋后干淨整潔、無雜亂堆放行為20分……”自去年以來,蕉城鎮龍安村廣泛推行“積分制”,將村民在參與農村治理中的行為表現轉換成積分,並以“積分兌換超市”為載體,讓積分“變現”。

走進龍安村的積分兌換超市,可以看到紙巾、洗衣粉、洗潔精等日常用品整齊地擺滿貨架。不同於傳統超市使用現金購買商品,積分超市的兌換是以扣取積分來換購商品。積分總共設置100分的額度,每一分相當於0.3元,每季度進行一次集中兌換。

“作為龍安村的一名群眾,我覺得這個積分制相當好,激發了我們的自覺性。比如說室內外環境,要衛生整潔,還有就是主動把垃圾放在指定地點,做到垃圾不落地,有一個比較大的促進作用。”龍安村村民謝小文說。

“積分評議開展一年來,有效調動起村民對鄉村治理的熱情和積極性,取得了比較好的鄉村治理效果。”龍安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鄭小峰說。

近年來,蕉嶺縣按照“以自然村積分把控發展方向、以農戶積分激活內生動力”的思路,採取“基礎評分+加分項-減分項”相結合的方式合理設置積分內容,每季度統計一次,張貼公示。積分靠前的自然村優先被推薦評優,並規定積分可以換取村庄配套獎補,作為信用村等評定依據。積分靠前的農戶可獲得評星定級、榮譽表彰等,優先成為村“兩委”班子后備人選、入黨積極分子或參軍等,其本地銀行信貸額度可適度提升。在定點超市和釘釘平台,農戶積分可用於兌換日常生活用品。

在廣福鎮食用菌產業生產基地,菌味彌漫,香氣扑鼻。食用菌大棚裡一個個菌包整齊擺放,一簇簇鮮嫩的平菇破袋而出,長勢喜人。廠房裡堆滿了正在養菌的黑木耳菌包,工人們正忙著修剪烘干好的茶樹菇。

“分揀茶樹菇,按好壞分等級,然后打包、剪腳。干了3年了,一個月3000多元收入,還可以照顧家裡,對我來說很好。”村民張冬裕說。

除了食用菌,廣福鎮還大力發展百香果、鷹嘴桃、木蠟、金橘、靈芝、雷筍等特色產業,做強村集體收入,帶動村民增收。

近年來,蕉嶺縣探索“要素聯動”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以“黨支部+五社”為組織載體,發揮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土地合作社、資金合作社、勞務合作社、產業合作社的作用,整合村內和村際分散閑置的土地、資金、勞動力、產業、人才等要素資源,推動破解鄉村發展的人、財、地3個關鍵問題。“全要素聯動”改革模式從制度上根本性解決了群眾對集體經濟組織權益的訴求,“產治聯動”為鄉村長效治理注入動能。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筑牢鄉村振興基石。如今,蕉嶺縣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通過“六事”治理方式,打造產業發展與治理效能聯動的“產治聯動”模式,形成了黨委政府、村庄組織、村民上下聯動的治理格局,以治理驅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帶動治理,譜寫著“壽鄉”蕉嶺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的絢麗篇章。(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杰)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