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08:29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為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構建起“一委一辦一平台”架構,增強黨工委統籌能力與基層治理效能﹔為更好地推動項目發展,建立起執行有力的“黨員管家”隊伍,讓產業項目入駐與黨建工作覆蓋實現同頻、同步……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貴陽市在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上出實招、見實效,切實提升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黨建引領 大社區有大作為
在貴陽市雲岩區東部有這樣一片區域,沿河而建,面積近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聚集著近10萬常住人口,這裡既有大型農民回遷安置小區——漁安新城,同時也有未來方舟這樣的超大型新興社區。社會結構多樣化、產業多元化、農民市民化等問題,為基層社會治理帶來了非常大的難度。
為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漁安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優化機構設置,構建起“一委一辦一平台”架構,綜合設置“五辦四中心一站”,賦予街道綜合執法指揮調度管理權、人事考核權、重大事項建議權等6項權力,增強了黨工委統籌能力與基層治理效能,真正實現了“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推動街道聚焦主責主業,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使過去“看得見管不著”的問題變成了“看得見管得著”。
權力的賦予帶來了效力的改變,綜合執法管理指揮調度權讓街道實現了“一支隊伍管執法”。過去,在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中,涉及非法出版物、食品安全、佔道經營等問題,以前要提前協調多部門聯動,現在隻要街道召集一聲,立刻就能組織執法隊伍開展行動,發現問題、現場處置。這樣的調度,為街道成功解決了300個過去想解決而無力解決的問題。
但是,在城市基層治理中,光靠街道“單兵作戰”還遠遠不夠。
漁安新城是貴州省內首個大型農民回遷安置示范項目。村民集中安置后,雖然住進了“高樓”,但思想還停留在“平房”,陽台養雞養鴨、樓頂填土栽蔥、綠化帶種菜、停車場倒垃圾等問題屢見不鮮,帶來回遷安置的“副作用”。加之物業管理缺失,整個漁安新城形成了“村民不交物業費——物業管理難以為繼——電梯停電、外牆漏水、環境惡劣等居住問題頻發——村民不滿意——不交物業費”的惡性循環。
針對這個情況,街道成立工作專班,引入和家集團,共同盤活轄區商業資產,建立利益聯結,增加小區“造血”能力,推進社區圍合、環境清潔、停車位規范等保障工作,產生了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社區以黨支部為牽引,成立了“社區共治會”,主要由社區黨組織、小區物業、工商個體戶、熱心人士等與群眾聯系最密切的單位組成。通過組織引領,發動黨員率先垂范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村民意識得到了轉變,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了。去年,僅收到物業費5萬元,今年僅上半年,已收到50萬元。
黨員管家 跨域通辦 黨建促發展有實招
在貴陽市高新區沙文園區,時代沃頓科技有限公司三期建設項目正如火如荼,形象進度達55%,部分設備已安裝就位。作為國內最大的復合反滲透膜專業化生產企業,今年上半年,時代沃頓實現產值超4億元。三期項目建設,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能夠順利推進,離不開貴陽高新區項目黨員管家的助力。
時代沃頓得到的幫助並不是個例,貴陽高新區為更好地推動項目發展,通過“縣級領導項目包保”“行業管理部門結對共建”“園區管理單位保姆服務”三重機制,讓黨工委領導班子、行業管理部門“一把手”書記、園區管理辦公室組織委員強化對項目的“三重服務”,建立起執行有力的“黨員管家”隊伍,讓產業項目入駐與黨建工作覆蓋實現同頻、同步。“每周黨員都會帶頭走訪企業,現場及時處理發現的問題,解決不了的也會詳細記錄,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進行解決。”高新區動力園辦項目建設促進組組長陳清雲說道,通過在科技創新和項目攻堅一線制定黨員創新清單、劃定黨員責任區、設定黨員先鋒崗等形式,讓廣大黨員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服務員”,讓黨組織成為企業攻堅克難的“領頭羊”。以黨建引領的方式,緊盯在建項目進度,定期深入走訪項目建設責任單位,並召開項目推進會等,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項目推進中的各種痛點難點,實實在在為項目建設掃除障礙。
同時,高新區還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等重點難點民生問題作為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落腳點,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推動“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積極探索跨域通辦新模式,暢通企業登記通道,實現企業開辦由“跨區通辦”到“跨市通辦”“跨省通辦”的三級跨越,讓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不再“多地跑”“折返跑”,累計為企業和群眾辦理“一件事一次辦”事項7000余件,跨域通辦業務逾44.8萬件,群眾的滿意度持續提升。該區堅持“把麻煩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群眾”,不斷把政務服務從政府部門供給導向向企業和群眾需求導向轉變,在辦實事解難題中助力企業紓困發展,盡心盡力當好企業的“護苗人”,助推貴陽高新區政務服務、營商環境再升級、再優化。
(王成強 肖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