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黨的領導是審計事業長青的根基——黨旗下的百年審計征程

張俊

2021年11月05日18:48    

1921至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100年來,中國社會滄桑巨變,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艱苦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100年來,審計事業長風浩蕩,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開拓進取,攻堅克難,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

審計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審計由黨一手締造,並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發展壯大,黨的領導是審計事業長青的根基。回顧歷史,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始終堅持對審計事業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引領審計事業在探索中前進,在發展中壯大﹔環顧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始終堅持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作用更加凸顯﹔展望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征程中,隻有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審計事業才能不斷開創新局面,不斷走向新輝煌。

一、審計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領導是審計事業的根和魂

百年來,黨對審計事業的領導一以貫之、一脈相承。從審計體制的設置與完善,到審計工作的政治立場,以及黨的領導同志對審計事業發展的關心關注和親自參與,都體現著黨的領導這一紅色基因,印刻著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審計工作的根本保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最本質、最鮮明的特征。

(一)審計體制的探索、發展與完善始終堅持了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開始在自身的組織建設中積極探索審計監督。如1922年黨在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中設立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經濟委員會審查部和經濟審查委員會,1925年黨在領導省港罷工委員會中設立的審計局,都是中國共產黨創立早期領導設立的審計監督機構。黨在根據地建立革命政權后,審計機關被視為中國共產黨政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審計體制的設置一般由根據地最高權力機關制定或發布。如1934年,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蘇維埃組織法》,在臨時中央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下設專門的審計機構——中央審計委員會,使審計職能從財政管理機關中獨立出來,從最高行政機關中獨立出來,與中央人民委員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最高法院並列隸屬於最高權力機關,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獨立性。

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作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3月,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中央審計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時隔84年,中央審計委員會再次高規格設置,進一步傳承了審計事業的紅色基因,也更加突顯了審計機關的政治屬性。審計機關不僅是國家機關,更是政治機關,是以黨的政治綱領、政治使命為遵循,在實施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推進黨治國理政中起重要作用的部門。政治屬性是審計工作的首要特征,政治功能是審計監督的首要職能,落實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終站在黨和國家的政治大局思考和實施審計,是審計機關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

(二)審計工作的政治立場始終貫徹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以人民為中心更是黨領導審計事業的根本宗旨,是審計事業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價值追求。

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黨領導下的審計機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利益,以人民的需要為最高需要,以人民的目標為最高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節省每一個銅板”,減輕人民群眾壓力和負擔,從嚴開展審計工作,推動黨和各級政府在執行財經制度、改進工作作風等方面發生了明顯變化。正是因為審計植根於人民,始終站在人民角度想問題、人民高度謀問題、人民尺度看問題,在根據地為蘇維埃政府贏得了“空前廉潔政府”的贊譽,在解放區把審定人民負擔量作為審計機關的第一職責。新中國成立后,審計在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下的審計工作始終堅持為人民做審計。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審計機關要牢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闡明了審計工作的根本政治立場,為新時代審計事業指明了奮斗目標和工作重點。黨領導下的審計機關堅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不斷加強對教育、醫療、衛生、住房、“三農”、社保等民生資金項目的審計監督,加強對公共資金分配、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管理、領導干部經濟權力運行的監督,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審計工作贏得了社會各界認同,也為審計事業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三)審計工作目標和重點始終服從服務於黨的政治主張和中心任務

在長期審計實踐中,隨著黨的政治主張和中心任務不斷變化調整,審計工作的目標和重點隨之變化,對審計的認識和理解也不斷深化,從聚焦於賬目上查錯糾弊的審計查賬論,到偏重於對經濟領域微觀事項監督和控制的經濟監督論或經濟控制論,再到立足政治學角度強調審計作為一種權力制約性作用的權力制約論和民主法治論,都是在深刻領會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上,對國家審計制度的漸次探索、深入思考和抽象概括。

審計機關於1983年成立之初,遵照國務院領導提出的“邊組建、邊工作”指示,圍繞經濟工作中心,以促進增收節支、確保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為目標,對預算外資金使用、企業虧損、生產經營中的損失浪費以及嚴重違反財政紀律等方面進行了重點審計。1986年初,全國審計工作會議明確了“抓重點、打基礎”的方針,“抓重點”就是圍繞黨的經濟工作中心任務,抓影響、干擾經濟改革的要害問題,保証改革順利進行。1992年,審計署出台《關於強化審計監督的意見》,要求各級審計機關“圍繞經濟工作中心,對一些重要問題進行審計調查,提出建議,促進加強和完善宏觀管理”。1998年,審計署制定了審計工作“二十字方針”。2008年7月,審計署制定《2008至2012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明確充分發揮審計保障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2018年,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審計機關要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落實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了審計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強調審計機關要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職責,堅持依法審計,完善體制機制,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

(四)審計事業的發展始終得到黨的領導同志的關心關注和親自參與

在審計事業發展歷程中,黨的領導同志高度重視審計工作,對審計機關的隸屬關系、組織架構、運行模式和職責功能等進行了長期接力探索,為審計事業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黨的第一任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阮嘯仙於1931年11月、1934年1月兩次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在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審計委員會主任期間,由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簽署命令,頒布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紅色政權的第一部審計法規——《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審計條例》,圍繞預算、決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財政的統一和反貪污浪費斗爭等,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審計工作,為人民審計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揭示問題一針見血,不遮不掩,充分顯示了革命戰爭時期審計人無私無畏的工作作風。曾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審計委員會主任的謝覺哉被譽為“延安五老”之一,他一生不謀私利,不圖虛名,廉潔奉公,艱苦朴素,實事求是,數十年如一日,甘做人民的公仆。“為黨獻身常汲汲,與民謀利更孜孜”,是延安時期人們向謝覺哉祝壽時贈送他的詩句,這也是謝覺哉革命一生最真實的寫照。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將領彭雪楓,開國大將粟裕,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方毅、耿飚,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他們作為老一代審計人,為審計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們身上體現的革命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審計人堅守初心使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100年來,黨一直牢牢把握著審計事業發展和前進的方向,指引審計事業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保駕護航。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絕不是行政管理意義上一套簡單的“命令—服從”模式,而是在歷史實踐中自發形成的一種審計機關和廣大審計干部自發認同、自覺信賴、自動服從和跟進黨的意志和主張的關系狀態,是一種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這是紅色基因的傳承,也是寶貴的歷史經驗,更是時代的迫切呼喚。

二、在探索中國道路的偉大實踐中,黨領導審計事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道路

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關鍵,黨領導下的審計事業同樣如此。在百年發展歷程中,黨領導下的審計事業歷經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砥礪創新,走出了自成一統、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審計道路。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審計道路的探索與嘗試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色審計正式創立並得到重視加強,對保証革命事業的勝利發揮了積極作用。回顧革命根據地與解放區的審計史,無論是中央蘇維埃政府所進行的預決算審計,還是日常開展的內部審計﹔無論是對企業或其他方面進行的專項審計,還是對群眾團體進行的審計,都充分考慮到蘇維埃政府的性質與特色,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當時審計建設的開拓創新。1934年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審計條例》由最高權力機關中央執行委員會批准,全面規定了建立審計監督制度的目的、審計職權、審計體制、審計范圍和任務、審計工作報告制度、審計程序等,奠定了依法審計的基本原則和思想,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和地區的審計立法樹立了典范。

這一時期,盡管受極端艱苦的戰爭環境所迫,未能建立全國范圍的審計機構,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審計機構也長期處於動蕩和變換之中,但黨領導下的審計事業始終堅持紅色審計道路,肩負著貫徹財政經濟方針、維護財政經濟秩序、鞏固與發展革命政權的使命。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黨中央開始考慮統一審計工作,著手組建黨領導下的區域性財經機構。1948年10月,為統一華北、西北、華東三個解放區的財政經濟工作,黨中央決定成立華北財經委員會(兼管審計工作)。1949年3月和5月,華北人民政府分別發布《華北區暫行審計規程》和《華北區暫行審計規程施行細則(草案)》,規定華北財經委員會為全區監督總預算的最高審計機關,由華北區、行署(省)市、縣三級審計機構具體辦理審計事務,隨后華北區各級政府均在財政部門內新設審計部門,實行財審合一的審計制度。

(二)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八大前審計制度的建立與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雖然沒有組建專門的審計機關,但對財政資金、國有資產的監督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后來由於黨的八大正確路線被“左”的路線替代,原來照搬蘇聯模式建立的財政監察和各種專業監督受到削弱甚至取消。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為解決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出現的新問題,更好適應加強財政經濟監督的需要,獨立的審計監督制度呼之欲出。1982年12月,頒布實施的新憲法確定在我國實行審計監督制度,明確規定了審計體制、審計機關的主要職責、審計監督的基本原則,確立了我國審計監督的法律地位,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

一是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法治體系。審計機關一經建立就將依法審計作為審計的基本原則,並開始探索審計立法工作。1988年11月,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1994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規定了我國審計監督的三項原則,即依法審計原則、獨立審計原則和地方審計機關實行雙重領導體制原則。1997年10月,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對審計法的原則作了具體化規定。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2006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修訂后的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也於2010年2月由國務院常務會議修訂通過。2010年9月,審計署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准則》,逐步構建出一整套包括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法律制度體系。2021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修正草案)》(10月19日至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審計法修正草案),於6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初次審議,其中就特別強調了黨的集中領導和審計法治建設,要求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

二是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審計道路和模式。在完善制度的同時,審計機關緊緊圍繞黨和國家要求積極探索審計實踐,逐漸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道路,逐步形成經濟責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政策跟蹤審計、突發重大公共事件應急審計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審計類型和方式。以經濟責任審計為例,為適應我國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需要,中共中央、國務院1986年發布《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廠長工作條例》,國務院1988年發布《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例》,這兩項規定成為我國早期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依據,標志著經濟責任審計由各地審計機關的自發探索到初步形成﹔199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和《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為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提供了依據﹔2006年2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正式將經濟責任審計以法律的形式納入國家審計內容﹔201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在推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深化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堅持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聚焦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既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又貫徹“三個區分開來”重要要求,有利於進一步加強領導干部管理監督,促進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制度優勢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審計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從和服務於黨的中心工作開展和國家治理,體現出獨特的優勢。黨領導下的審計事業在實踐中開創了中國特色審計模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得到人民的擁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審計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也日益增強,為世界審計提供了中國智慧,提出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力量。

(三)黨的十八大以來審計制度的創新與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審計工作,對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改革審計管理體制、完善審計制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制度安排,並且組建了中央審計委員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先后四次主持召開中央審計委員會會議並作重要講話,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審計領域重大工作,極大地促進了審計事業發展。

一是集中統一的審計監督體系日趨完善。改革審計管理體制是堅持和加強黨中央對審計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重大部署,是不斷推動形成黨領導下的審計工作全國“一盤棋”、發揮審計監督合力、實現審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黨領導各級審計機關融入全國“一盤棋”的大格局,自覺在審計工作大局中謀劃開展工作,整合審計資源,統合各方力量,完善審計結果和信息共享機制,加強與紀檢監察、巡視巡察、組織人事等聯動,形成監督合力﹔統籌安排審計項目,做到項目計劃上下銜接、平台建設上下貫通、項目實施上下聯動,實現多專業有機融合、多層級優勢互補、多部門高效協同﹔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和各級黨委審計委員會建設,堅持上級黨委審計委員會對下級黨委審計委員會的領導,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實行下級審計機關主要負責人向上級審計機關黨組織述職報告制度,集中統一的審計監督體系日趨完善。

二是審計全覆蓋持續縱深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就加強審計工作、完善審計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國務院關於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都明確提出,要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實現審計全覆蓋,努力做到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裡、國家利益延伸到哪裡、公共資金運用到哪裡、公權力行使到哪裡,審計監督就跟進到哪裡。2019年6月,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深入推進審計全覆蓋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推進審計全覆蓋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指出黨和國家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國有和國有資本佔控股地位或主導地位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及其主要負責人,管理、分配和使用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應當依法接受審計監督﹔審計機關應當每年對本級預算執行、決算草案和一級預算單位進行審計,並受政府委托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對其他審計對象一般5年輪審一遍,進一步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消除監督盲區,做到應審盡審、凡審必嚴、嚴肅問責,切實發揮“經濟體檢”作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權力規范運行,促進反腐倡廉。高質量的全覆蓋已成為新時代審計工作的鮮明特征。

三是權威高效的審計運行模式初見雛形。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親自指揮和堅強領導下,審計監督體系具有高度的政治權威和制度權威。審計機關不斷完善審計資源配置和組織協調模式,努力建設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以精湛的專業能力和對法律的尊崇及信仰贏得尊重。同時,積極探索提高審計工作效能的方式方法,牢固樹立“科技強審”理念,大力推進以“金審工程”為核心的審計信息化建設。審計機關積極推進大數據審計,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提高審計作業、過程控制和決策支持能力﹔堅持以數據為中心,搭建技術平台,成立數據分析團隊,及時做好數據採集、處理和存儲,匯集多部門、多系統、跨行業的數據資源,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度挖掘問題線索,為及時揭示和反映問題提供智力支持。數字化審計方式方興未艾,成效顯著。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審計查出問題整改長效機制的意見》,進一步健全審計整改工作機制,強化審計整改責任落實,維護審計監督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將審計整改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為構建權威高效的審計運行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歷史一再証明,唯有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道路。在百年發展歷程中,黨領導下的審計事業走出了自成一統、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審計道路。從“保障革命工作”到“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保障經濟社會健康運行“免疫系統”作用,再到“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以服務國家治理的高度不斷加深對其本質和規律的認識,逐漸找准職責定位,探尋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發展之路。

三、進一步堅持和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指引審計事業蓬勃向前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富於進取的思想品格,時代呼喚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發展思維。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面對新發展階段的新特點、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審計機關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落實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審計理念、審計方法、審計管理的改革創新上下功夫,不斷完善審計制度,努力開創審計工作新局面。

(一)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審計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百年紅色審計的最基本經驗,是審計事業發展的根和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最本質、最鮮明的特征。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面對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賦予的新任務新要求,尤其需要審計機關鑄牢政治意識、審計事業彰顯政治屬性、審計工作發揮政治功能,不斷堅持完善和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主動將黨的意志和主張體現在審計指導思想和實際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思想認識上,要深刻認識堅持和加強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到“兩個維護”的根本要求,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的重大舉措,是更好發揮審計監督職能作用的必然要求。審計作為事關全局的重大工作,隻有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具有強大震懾權威,才能真正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工作局面,更加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在貫徹機制上,要嚴格遵循黨中央關於完善黨領導審計工作制度機制的決策部署,緊扣堅持和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不斷建立完善科學嚴密的保障制度機制。緊緊圍繞《中央審計委員會關於加強地方黨委審計委員會工作的指導意見》,強化上級黨委審計委員會對下級黨委審計委員會的領導,將黨的領導落到實處。

(二)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把講政治貫穿審計工作全過程

審計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強化政治機關意識,首要任務就是堅持和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做到“兩個維護”,把講政治貫穿審計工作始終。要站在政治高位看待審計工作,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善於分析把握政治大局,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領會透徹,把審計工作職責定位和使命任務把握到位,把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首要政治任務,在推動黨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要立足政治標准謀劃自身建設,深刻理解“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的題中要義,努力建設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務求審計干部既要有精湛的業務素養,還要有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更要有絕對忠誠、絕對負責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態度,既要做專業上的內行人,更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切實將講政治入腦入心,使講政治成為審計人員的習慣自覺,做到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良。

(三)堅持一體推進揭示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更好發揮審計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

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具有基礎性作用,要主動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一體推進揭示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更好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監督保障。要在揭示問題上有更大作為。審計工作應當始終堅持依法文明、客觀公正,應審盡審、凡審必嚴的要求,以揭示問題為天職,牢固樹立“有問題沒發現是失職、發現問題不報告是瀆職”的意識,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始終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聚焦主責主業,依照法定職責、權限和程序行使審計監督權。堅持原則、恪盡職守、勤勉盡責,始終做到查真相、說真話、報實情,依法揭示違法違紀、損失浪費、破壞資源、污染環境、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危害國家安全等行為,堅決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和剛性約束力。要在推進整改上有更實舉措。審計作為常態化“經濟體檢”,依據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規定等,通過各領域審計,對經濟運行進行全方位的監督檢查,起到“治已病”作用,進而達到“防未病”效果,保障經濟社會平穩健康運行。審計工作既要敢於和善於發現問題,更要積極推動解決問題,不斷加強審計發現問題整改的督促檢查,緊緊圍繞落實《關於建立健全審計查出問題整改長效機制的意見》,推動構建、做實做細審計整改長效機制,以有力有效的審計整改促進完善制度、提高制度執行力。要在工作謀劃上有更高起點。“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審計工作面臨新的形勢任務和機遇挑戰。要緊密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認真落實《“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聚焦發展、安全、改革、民生、法治五大方面,充分有效履職,不斷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重大舉措、重大項目、重大資金等落實落地情況的審計力度,不斷加大對經濟社會運行中各類風險的揭示力度,不斷加大對經濟社會各領域重大改革任務和重要改革舉措落實情況的審計力度,不斷加大對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的審計力度,不斷加大對公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力度,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更好發揮審計機關對推進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實施的監督保障作用。

1921至2021年,百年征程鑄就今日風華。歷史見証並充分証明,黨的領導是審計事業長青的根基,是審計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障。千秋偉業,百年只是序章。作為光榮的審計人,我們將一以貫之堅持黨對審計事業的領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鮮明地站穩人民立場,思想政治再洗禮,初心使命再升華,擔當作為再鼓勁,奮進新時代、走好新征程,持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事業再創輝煌。

(作者系中共審計署黨校常務副校長、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院長,本文刊登在《中國審計》2021年19期、20期)

來源:中國審計雜志微信公眾號

 

(責編:王瀟瀟、於子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