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興 朱朝陽
2021年10月21日08:54 來源:解放軍報
●“揭短”式總結,不失為一劑醒腦提神的“良藥”、一條成長進步的“捷徑”
1950年底,在長津湖戰役中參與全殲美軍一個建制團的我志願軍第9兵團27軍,戰后撰寫《第二次戰役經驗簡要報告》時,首先分析敵人的作戰特點,然后重點檢討我方存在的對敵人判斷不准、通信聯絡不暢、不善於利用地形等10余個缺點,而對優點和戰績卻著墨不多,甚至隻列了一些消滅敵人和繳獲物資的數據。革命先輩在戰場上這種“揭短”求實的總結方式,讓人敬佩,也引人思考。
善於總結問題、從問題中汲取經驗教訓,是我軍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曾說:“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1940年10月,黃橋保衛戰取得勝利,粟裕同志在《黃橋戰役總結》中,對戰績沒有過多講述,反而詳細列舉了我軍的12個缺點,不但指出了作戰中的一系列問題,還對指揮上的不足提出了嚴肅批評。長津湖戰役中,雖然毛澤東、彭德懷等對第9兵團給予高度評價,但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戰后卻主動向中央呈上《第9兵團對東線作戰的檢討》,對戰役的前前后后都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總結。可以說,正是靠著這種善於反思問題、善於總結經驗的務實作風,我軍才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一次次取得勝利。
打仗是這樣,工作也要如此。基層有句話:“成績不講跑不了,問題不講不得了。”部隊工作千頭萬緒,如果隻盯著成績,沉醉於功勞簿,不僅很難取得新的進步,還會滋生驕傲自滿情緒,最終蒙蔽雙眼、停滯不前。隻有經常思考分析短板弱項,才能保持頭腦清醒,認清差距不足,明晰努力方向。從這個角度講,“揭短”式總結,不失為一劑醒腦提神的“良藥”、一條成長進步的“捷徑”。
然而,現實中一些單位在總結工作時,往往對成績夸夸其談,對短板視而不見,撰寫總結報告習慣於自我表揚,對問題卻遮遮掩掩、閃爍其詞﹔有的雖然講問題,但隻羅列“看了多少病”,而不去探究“如何治病”,“問題秀”成了變相自我表揚……類似總結方式,脫離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回避了矛盾,遮蓋了問題,不僅不能有效指導工作,反而會助長歪風邪氣,必須及時糾正。
我們黨一路走來,之所以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實踐中,我們應把“善於總結”這個優良傳統發揚好、運用好,在工作中保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嚴實作風,多一些“揭短”式總結的勇氣和主動。既要肯定自身長處優點,也要看清弱項缺點,做到成績面前不驕不躁、問題面前不遮不掩,以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認真找差距、尋對策、補短板,不斷提高工作水平。要堅持問題導向,敢於揭短亮丑,在成績中看到不足,在過失中吸取教訓,不斷反思總結,以精准靶向對待工作中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努力提高發現問題和總結工作的能力,做到勤於總結、善於總結,這樣才能在工作中更加清醒、更有方向,不斷完善、不斷進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