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一個社區為何能走出兩個“全國先進”

──天津市河東區二號橋街道陶然庭苑社區創新基層治理見實效

2021年09月27日08:34    來源:天津日報

一個社區“兩委”班子,走出兩個“全國先進”,這並不多見。但在河東區二號橋街道陶然庭苑社區,2021年6月,就迎來了“雙喜”臨門──

一個是張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榮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一個是殷剛,兼任社區黨委副書記、公安河東分局二號橋派出所社區民警,被授予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

“金花”遇上“警星”,聯手治理社區。如今,陶然庭苑社區已從“大雜院”變身“小花園”。不同的殊榮背后,同樣的心路歷程──堅持黨建引領,用心用情服務居民,激活共建共治合力,實現社會事務與社區警務雙促雙贏。

中秋節前夕,記者走進陶然庭苑社區,這裡綠草如茵,環境優美,和煦的陽光洒在綠色長廊的藤蔓上,老人推著童車陪著小孩玩耍,三五成群,有說有笑,一幅溫暖祥和的“陶然”畫卷扑面而來。

黨建引領:一顆“丹心”破解治理難題

“瓜菜遍地長,雞鴨滿地跑”,想起當初的陶然庭苑社區,張麗和殷剛不約而同地說出一個字“亂”。環境臟亂差,違建“比著蓋”,物業不作為,居民意見大。

解決社區治理問題,建強基層黨組織是關鍵。為了筑牢社區黨組織“軸心”作用,河東區著力構建區域黨建共同體,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帶頭人”。2017年11月,工作能力突出的張麗被選派擔任這裡的新“當家人”。

張麗坦言,聽說來陶然庭苑社區當書記,自己哭了一個晚上,這裡的問題有多難,作為業主的她心裡最清楚。好在還有比自己早來4年的社區民警殷剛搭檔,讓她心裡踏實了很多。

居民不滿,人心渙散,工作開展處處碰壁,如何凝聚人心,盡快找到突破口?大家形成共識:堅持黨建引領,先抓黨員隊伍。

“當時社區有49名黨員,就想把大家攢齊,開個黨員大會,聽聽意見建議。”張麗說起當時的情形,會上,居民沈阿姨給了社區新黨委班子的“見面禮”,就是給精神二級殘疾的兒子解決一輛輪椅。張麗明知道這種情況申請輪椅不夠資格,但她還是滿口答應了,因為她知道,一定要讓大家信任,不管有多大困難,哪怕是自己掏錢買一個也行。

“真沒想到,你們這麼快就把這事兒給解決了!”當天下午,當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協調把愛心企業捐贈的輪椅送到沈阿姨家時,她自己都難以置信,這件事之后,沈阿姨逢人就講,這屆班子不一樣了!

從此以后,社區每月的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參與的積極性高了,就如何治理小區之“亂”爭相說出心裡話。“我們負責把征求的意見梳理后,列成清單,逐項落實。下個月黨日活動時,再給大家匯報,哪些干完了,哪些還沒干。”張麗笑著說,那時候他們就開始“向群眾匯報”了,2019年,市委將河東區率先開展的“向群眾匯報”做法向全市推廣。

真辦事,辦實事,方能贏得民心。隨著社區黨組織在居民心中威信的提升,大家參與治理社區的熱情也越來越高。社區107個樓門的樓門長,從原來的近40名黨員發展到了96個。

“一花引得百花開”。黨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小組走進樓門裡,選出“紅色”業委會,引進“紅色”物業公司,成立以退休黨員為主的“社區黨員志願服務隊”……黨委推動、黨員行動、居民互動,陶然庭苑社區共建共治之花越開越艷。2021年,社區黨委榮獲天津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剛來時,社區黨組織入戶開展工作,有的居民都不給開門。”殷剛對此感觸頗深,現在居民遇到困難,都要先找黨組織。

用心用情:一個“真”字啃下最硬骨頭

在張麗和殷剛的心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就是社區拆違。一樓依附搭建199間、“房上房”23處,近萬平方米的違建,是陶然庭苑社區“亂”中之最,影響小區環境、公共安全。

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再難也得干!2017年底開始,社區黨委對小區內的全部違建調查摸底,戶主是誰?住的是誰?違建多大面積?一戶一張表格,都得建立台賬。

為了不驚擾居民,社區工作人員丈量違建常常是“錯峰”出動,選擇的時間大多是中午和晚上,一次不行,再來一次。

“不願意拆除,業主肯定有自己的訴求。”殷剛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每天爬上爬下,挨家挨戶做工作。“把想法說出來,我們各自領任務,不能單獨解決的,就大伙兒一塊集思廣益,肯定能找出辦法。”居民看到穿著警服的殷剛,聽著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話語,漸漸地產生了信任。

“本來都好好的,你來了,就得拆!”對於張麗來說,這是聽到居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首先中央有文件,其次百姓有呼聲,不是我來了就得拆,我是代表咱社區居民的,你們有訴求,就跟我說。”張麗不厭其煩地一次次解釋。

一天夜裡,張麗下班正要回家。突然看到一樓一戶居民家七八個人圍坐在一起,她仔細辨認,這幾個人都是要被拆違的業主。幾經心理斗爭,張麗還是敲門進去了。“我知道大家都有難處,換位思考,我會和你們的心情一樣。我可以給大家當傳話筒,把訴求遞上去,具體解決方案,我也肯定帶回來。”從晚上8時到11時,3個小時聊透了,張麗也變成大家的“代言人”了。

下足“繡花功”,方能“見彩虹”。2018年3月10日,陶然庭苑社區成功拆除了第一家違建。到當年的5月,僅僅兩個月時間,所有的違建全部拆除。

用心用情服務居民,再冷的心也會被捂熱。採訪中,“用心用情”是張麗和殷剛提及最多的詞,“甭管是什麼事,隻要你用的是真心,用的是真情,老百姓都會理解的。”

社區警務: 一張“網格”融合基層治理

“小殷,咱去小區外轉轉……”一聽到巡邏隊隊員提出這樣的“建議”,殷剛就知道,准有問題等著他去解決。

在陶然庭苑社區,一支戴著“紅袖標”的義務巡邏隊被大家所熟知。這支由熱心公益事業、退了休的大爺大娘組成的隊伍,隻要出現在社區,總能讓居民有一種安全感。

“成立了義務巡邏隊,僅僅是我們探索創建的‘六融八合’社區警務工作法其中之一,就是發動社區各方面力量,通過警民共建共治共享,合力發現、調處矛盾糾紛,維護轄區平安。”殷剛自豪地介紹,2020年以來,社區刑事警情同比下降70%,治安警情同比下降80%。

深化基層警務改革,全市公安深入實踐。各公安派出所不斷推動社區警務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看得見、摸得著。

為了更方便快捷地服務居民,陶然庭苑社區成立了18個網格群,把業主全部納入群裡,“微信群絕不是簡單的形式,隻要建立起來,就意味著你要24小時在線,不能關機,隨叫隨到,否則,大家就不會信你了。”殷剛和張麗想法一致,建群隻需指尖一點,守群更需責任在肩。

小區內有樹木枯死,萬一倒了會砸車﹔凌晨兩點,“我們家沒電了,怎麼辦 ?”有居民私自安裝增壓閥導致暖氣不熱﹔社區很多樓面外牆皮脫落,會危及居民安全……接到微信“報警”,殷剛和社區工作人員就開始忙乎,他們的微信步數在朋友圈中總是排在前列。

現在,微信群已經成為社區化解矛盾的前沿陣地、便民利民的網上窗口,“網格+警格”的聯動聯治機制,將矛盾糾紛吸附在社區,確保“矛盾不上交”。

“殷剛不僅僅是社區民警,還兼任社區黨委副書記、副網格長,我們干活不分你我,隻要有事,或者人手不夠時,招呼一聲,抬屁股就走。”在張麗看來,社區警務和社區治理的融合,一定得合編、合心、合力、合拍。

“剛來社區時,晚上隔三差五我就能看到小區裡警燈閃爍,當時我的心就咯噔一下,壞了,又出事了,后來才知道是殷警官開著警車巡邏呢。”張麗說,現在社區民警從“下”社區變為“在”社區,真正跟社區工作人員融到一起,這是關鍵。

如今,津城每個社區民警多配備了一名輔警,增加警力,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基層治理。目前,全市2021個社區警務室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合署辦公,社區民警100%在社區“兩委”班子任職。(本報記者 程彥龍 韓雯)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