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西安蓮湖:群眾之事無小事 “紅色管家”心連心

2021年09月18日18:37    

“哥,咱社區今天還要再做次核酸,喊上大家一起麼!”見到社區裡的老大哥蔡師傅,陳令雲熱情地打著招呼,將剛才發到工作群的任務又當面叮囑了一遍。對方爽快地回應著,“大妹子,知道知道,一定一定。看把你忙滴!”

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作為西安市蓮湖區旭景名園社區的黨委書記,陳令雲的工作紛繁卻並不忙亂,她有一個訣竅,“依靠黨員的力量,引領群眾。依靠群眾的力量,組織群眾。”3天時間1萬余名群眾有條不紊地做完了本輪的核酸檢測。“紅色管家團,起了很大的作用!”陳令雲說。而她口中的“紅色管家團”,是西安市蓮湖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構建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共駐共建的城市區域化黨建新格局,提高基層治理能力的生動實踐。

“紅色管家團”日常服務社區高齡老人。中共西安市蓮湖區委組織部供圖

黨組織觸角下延,社區治理水平上升

旭景名園社區是由2個駐地單位、6個物業小區、12個家委會構成的混合型社區,居民5234戶,人口12100余人,人口結構老齡化,居民樓老舊,群眾需求主要集中在“養老”問題上。老人面臨的問題可能更細致和多樣,具有的個人屬性更強。這就要求社區服務更精細化、人性化,更需要點對點、一對一。

但社區工作者有限,如何做到精細服務的全覆蓋?旭景名園社區找准了自己的路子——在小區院落和樓棟內立體劃分服務單元,打造“社區黨組織—鄰裡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黨員群眾”聯動機制,將每棟樓按樓層劃分,推舉設立“紅色管家”將社區治理和服務網格化、精准化、貼近化,讓群眾“串個門兒”就能把事兒辦成﹔讓組織體系、治理體系和服務體系真正延伸到千家萬戶。

80多歲的趙阿姨,獨自居住在旭景名園5號樓20層,有一次突患重感冒,臥病在床。給在外工作的子女打不通電話,心急如焚,向社區打來求助電話。為節省時間,陳令雲立即撥通5號樓19-22層層長段師傅的電話,請求第一時間去趙阿姨家。陳令雲趕到時,段師傅已經在給趙阿姨倒水了,最后合力將老人送醫。“上次生病多虧了咱社區的網格員,還真是‘遠親不如近鄰’吶!他們現在也經常上門看我有啥需要解決的困難,幫我買菜理發,比我自己孩子還親!”趙阿姨激動地說。

“1單元紅色樓長蔡平安,1-3層層長楊麥糧,4-5層層長賀改秀,6-7層層長劉西珍......”在“紅色網格員”的表單裡,清清楚楚標著具體的負責人。“從單元到樓層,都有群眾推舉出來的黨員,作為網格員。家庭互助、水電維修、頭疼腦熱,串個門兒就能找到個管事兒的人。”陳令雲介紹說。

黨組織觸角向下延伸,黨員干部活力提升。在逐漸的摸索中,旭景名園社區將這個“好竅道”逐步完善起來,成立了由離退休黨員、樓棟長、志願者、居民代表組成的“紅色管家團”,社區黨委為成員發放聘書,激發成員責任感,在“黨建”這個火車頭帶領之下,為居民自治和共建共享預留個性化、定制化的空間。

“紅色管家團”深入社區參加防疫工作。中共西安市蓮湖區委組織部供圖

擴大“有形覆蓋”半徑,畫好“有效服務”同心圓

“這家老人的血壓一直不穩定,子女不在身邊,得時常去看望”,

“這家孩子是爺爺接送,但老人有風濕,天氣陰冷時騎不成車子,我們得注意提供幫助”,

“......”

陳令雲如數家珍,對社情的了解掌握到了家庭情況。她說,這離不開“紅色管家”的協助。

“紅色管家”時常開展入戶走訪、搜集民情的活動,記錄了居民的不同困難和訴求,繪制七色圖表,為需要關注的特殊人群用七色符號繪制“蓮心圖”,提供“私人訂制”形的社區服務。正是依靠對社情民意的了解,群眾有困難,社區才能在第一時間提供有效幫助。

有一年冬天,住在萃園小區的劉阿姨家突然斷電,老人怕冷,空調開不了,凍得瑟瑟發抖。社區在接到求助電話后,陳令雲立馬想起住在附近的廖師傅就是水電工人,聯系他第一時間幫老人解決了問題。

這些“紅色管家”網格狀扎在了每一棟居民樓,擴大了“黨建+社區治理”的有形覆蓋,把精准、有效的服務定點送達給需要的群眾。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服務換貼心,貼心換同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紅色管家”擔負起了各小區門口、樓層安全防控職責,他們輪流值守,每天都可以看見忙碌的管家們:監督掃碼、測溫,消殺,宣傳引導,幫助居家隔離人員採購用品,提送重物,動員疫苗接種......

群眾也都積極配合,同心共力。

“人心有杆秤,平時你為群眾,精確、有效、快速服務,關鍵時群眾都會響應號召。大家就是信任彼此的,有啥也是心往一處去,勁兒往一處使的。”對此,陳令雲深有感觸。

萃園小區因物業、業委會之間的矛盾,造成院內停電停水,電動車亂放、園林雜草叢生。“紅色管家團”多次將大家邀請在一處,說心裡話,解小疙瘩,聯系供電供水,最后經過共同商議,圓滿解決。如今,院內水電正常,修剪得整整齊齊的綠化帶將小區點綴得生機盎然。電動車整整齊齊擺放在車棚裡,並安裝了充電樁。“現在到底是像樣子了,人看著都心情好!”居民紛紛點贊。

“紅色管家團”走訪入戶關心社區老年人生活。中共西安市蓮湖區委組織部供圖

網格化黨建 點亮共治共享,多樣性活動 燃起群眾熱情

“紅色管家團”是蓮湖區“鄰裡格”基層治理模式在旭景名園社區的實踐形式,是構建網格化黨建,織密筑牢基層黨組織體系的重要舉措。通過這種工作模式,旨在充分動員黨員中心戶、網格長、社區干部、在職黨員、黨員志願者等各方力量,發動居民群眾積極參與自管自治,推動組織在小區建立、資源在小區集聚、難題在小區化解。據了解,目前,蓮湖區已在11個社區開展“鄰裡格”試點、共選出375名“紅色網格員”,9719戶居民“入網進格”。

“9月9日,學習心得”、“9月5日組織生活會”、“主題教育固定學習日”......在旭景名園社區的網格志願者,都有一本叫做“蒲公英”的小登記本,上面詳細的用藍色的印章蓋著社區居民參加主題教育、志願活動的項目和時間,而在另一邊用紅色的印章蓋著“已兌換”的標記,“參加志願活動和教育,都是可以積分的,用這些兌換一些免費的互助服務。”工作人員介紹說。

網格化的“紅色管家”是固定的一條有形線,但在居民之間還有一些靈活性、多樣性的互助線,就在這個小積分本上。

城市生活,人們難免彼此生疏。黨建的網格,為鄰裡破冰,增強了彼此之間的信任﹔社區活動的組織,為彼此搭橋,讓群眾有樂子享、有事情做。

“把大家拉到一個活躍性強的集體來,去做些正能量的事情,讓陽光積極充滿一個人的心,他自然就會熱愛一個集體,人也就快樂起來,”陳令雲頗有感觸。

這不,老李師傅剛加入紅色管家團,就一改往日喜歡“罵街”的脾氣,渾身的勁兒都放在了組織大家進行核酸檢測,或者積極參加社區文藝表演,人也活躍了起來。“我也是黨員,沒退休前,我還是單位干將,上班忙,心思都在工作上。退休了,閑下來反而孤獨失落,心裡委屈和煩躁,就容易跟人生氣,一有點不順心就罵,自己不合群,大家也都不理解我,我越閑越多想和生氣。”老李總結著自己以前的心理,不好意思的訕笑,而說到現在的手頭事,更來了精神,“現在我當上了層長,覺得自己還有用處,社會還需要我,我又有勁兒了,以前的節奏和快樂,都找回來了。我就是社區一份子,現在還有責任有義務為大家服務。”

其實不止李師傅一人,管家團中大多為退休老人,其實身體還硬朗,就是覺得自己對國家沒有用了,心裡不舒服。怕被人遺忘,還想為社會散發余熱,這樣人能精神些。”層長蔡師傅說。

人老了有事兒做,有事兒了有人做。“紅色網格員”,成了確保基層黨組織“最后一公裡”沒有“斷頭路”的“修路人”和“養護者”。

在社區可以看到不少拿著扇子或手帕、樂器的群眾,三三兩兩地走著,或是去上課,或是已經上完課回家,他們精神飽滿,熱情洋溢。他們中,有的是“紅色管家團”的成員,在社區裡,擔著一份責任﹔有的是各種文藝班的學員,在社區裡,享著一份快樂。

“鄰裡格”,嚴密了黨組織,到了群眾的門前和心坎,更把紅色正能量注入到群眾生活裡,讓和諧陽光鋪滿社區。

“目前各街道試點小區鄰裡格的組織架構、人員選配已基本完成。通過這種工作模式,旨在充分動員黨員中心戶、網格長、社區干部、在職黨員、黨員志願者等中堅力量,發動居民群眾積極參與自管自治。推動組織在小區建立、資源在小區集聚、難題在小區化解。”中共西安市蓮湖區委組織部部長任奇說。

據介紹,下一步將建強“街道-社區-小區-樓棟”四級黨的組織架構,全面加強小區黨建工作,統籌整合小區內的各類黨組織、各方力量,吸收網格、樓棟、業委會、物業企業和共建單位、社會組織、機關部門、街道社區等黨員骨干。同時,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強化與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溝通聯系,確保其在社會治理中盡快發揮應有作用。(孫挺)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陝西頻道

(責編:王珂園、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