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上海有位“鐵人校長”

2021年09月16日13: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上海,有這樣一位公辦小學校長——她每天大約晚上10點下班,每周末會在紅色場館全程觀看學生講解員的解說,堅持在學校門口迎接學生上學。她的學生一天不見到她,就會問“你去哪裡了”,畢業后仍會與她保持聯系,叛逆期學生的家長會請她幫忙開導孩子……

她叫吳蓉瑾,是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校長。

很多人問吳蓉瑾:“一天到晚在學校累不累?不用照顧家裡嗎?”

她回答:“我愛人每天下班來學校接我,我們一起到晚上10點左右手拉手回家,很幸福﹔我每周都堅持開車兩個小時送孩子去鬆江上學,與他談心、聊天,母子關系也很和諧。”

與其說每天在校園裡工作,吳蓉瑾更願意把在校園裡的一切形容成“幸福地教育孩子們”。她所在的校園把“處處充滿愛”作為其最鮮明的標志。每天上班,吳蓉瑾總會拍攝幾張校園圖,並配文“愛的學校”發朋友圈﹔每天下班前,她又會拍攝教學樓裡安靜的走廊,並配文“愛的走廊長又長”發朋友圈。

這是她與家長、學生、同事之間的“暗號密碼”,從“愛的學校”到“愛的走廊”,就是校長的上下班時間。在這期間,他們任何時候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到學校找校長談。

在她的學生眼中,這個校長的笑容是治愈的。

今年暑假,盧灣一中心小學的“紅喇叭社團”出了名。每周末,“紅喇叭”講解員都會在中共一大紀念館裡通過自編的快板版、滬語版、兒童版、英文版黨史故事,向這裡的參觀者“安利”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初的有趣故事。

中共一大紀念館宣教部主任楊宇腦海中深深印著這名校長笑著觀看學生講解的畫面——館裡沒有空調,學生講解完后汗水浸濕了紅領巾,但他們一定會轉身朝站在該紀念天井裡的校長吳蓉瑾看去,相視一笑。

很多人不知道,“紅喇叭”講解員早在16年前就在盧灣一中心小學誕生了。那時,吳蓉瑾還是一名稚氣未脫的中隊輔導員。由於學校毗鄰中共一大會址,那裡就成了中隊活動的“打卡點”。

“她回來常跟我說,小孩子去一大會址玩得很開心,但聽解說不認真。”陳麗麗是吳蓉瑾的老同事,現在是“紅喇叭社團”的負責人。

吳蓉瑾找大隊部幫忙聯系到各個年級的學生,針對一大會址的陳列、門票設計、講解人員形象、講解內容等進行了調研,最終決定成立“紅喇叭社團”,由學生自編腳本,自己擔任講解員給學生講故事。

這個社團從平均年齡為10.2歲的15人起步,迄今已經發展了千余名小講解員,講解場次超過千場。如今,“一大會址講解”已成為一門正式的必修課程,被納入這所小學的課表中。

一名現在已上大學的“紅喇叭”講解員回憶起自己小學時的這段經歷說:“這麼多年過去,一大紀念館的講解詞始終銘刻在我的腦海中。吳老師的教導在我的心中種下了一粒紅色的種子,讓我牢記紅色歷史、永遠愛黨愛國。”

這種“愛”貫穿在吳蓉瑾27年的基礎教育生涯中。

2009年時,吳蓉瑾敏銳地捕捉到教育信息化的育人價值,她從老校長程華手中接過接力棒,在滬上首次引入平板電腦作為上課輔助工具。當時,該舉措在社會上引起了一些爭議,但吳蓉瑾堅持,“引入信息化手段的目的,是更好地開展情感教育”。她引入“雲課堂”,為孩子們提供隨時、隨地、隨需的學習空間﹔她在教師隊伍中成立“雲團隊”,堅持把中華傳統文化和情感教育融入“雲課堂”教學中。

學校以實際問題為導向,開發設計了適用於合作學習的“雲課桌”、為學生提供一對一指導幫助的“雲朗讀”、呈現學校歷史的“彩雲牆”、幫助老師及時了解學生身體機能的“雲手表”等。以體育老師的“雲手表”為例,老師可以根據手表上的學生數據反饋,了解學生的心率、血氧飽和度、運動量、疲勞度等,及時調整課程內容,還能根據一堂課的數據跟蹤布置適宜的體育作業。

吳蓉瑾因此被學生親切地稱作“雲朵媽媽”。

她在校園裡始終提倡“情感教育”,要求班主任老師每周花15分鐘與學生集體聊天。這種聊天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預設話題型聊天,幫助孩子解決考前焦慮等問題﹔二是生成性聊天,結合實際情況與學生對話,疏導學生情緒。

語文老師賀春秋至今仍記得自己上的第一節情感教育課叫《愛護我自己》。因為開學第一個月她在上班路上摔跤受了傷,學生天天看她拄著拐杖,印象深刻。傷好后,吳蓉瑾指導她把這個鮮活的案例變成情感教育的素材。她和學生坐在一起,各自交流著受傷的經歷,互相提醒、彼此關心。“那些溫馨的情景,十幾年了還歷歷在目。”賀春秋說。

每個學生畢業時,吳蓉瑾都會贈送一張有自己聯系方式的卡片作為紀念,上面寫著“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至今,仍有正在念初中的學生與她保持情感互動,前陣子她剛結束一場與學生的PK——校長戒咖啡400天,學生每天多吃一口自己不想吃的食物。(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