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6日08:35 來源:光明日報
面對信息社會帶來的急劇變化,學校教育應該有怎樣的改革實踐和行動探索,應該堅持怎樣的“變”與“不變”?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的做法可資借鑒。
“變”是要駕馭新技術,借助技術的力量賦能教育教學。從最初雲課堂借助平板電腦進行課堂教學及時反饋,到今天“去屏化”“無感知”“護隱私”地採集學生學習過程的相關數據,勾畫學生的數字畫像,吳蓉瑾一直在積極學習和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借助技術的力量更好地實施大規模因材施教,借助新技術關注人的全面發展。
“不變”,就是把握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巧思深研,打通全面育人的“三督六脈”。這是吳蓉瑾校長在探索科技助力教育的實踐中始終堅持的一條紅線與標准。
成立專門志願服務中共一大會址的上海第一個千人小學生講解員社團,在向他人輸出的過程中同時實現內化,這種做法基於對學習本質的把握,有效解決了一些思政教育浮於表面和流於形式的問題。
用實踐証明開展情感教育的意義與價值,吳蓉瑾和教學團隊一起,篩選打磨數百節經典情感教育課,將“愛的教育”從一個籠統的稱呼,轉化成實際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形成了“剛柔並濟”的情感管理,讓學生們知道如何調節情緒,怎樣面對自我,如何與他人溝通。這是基礎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它潛移默化卻十分有用。
吳蓉瑾說:“離開健全人格和豐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動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而愛也有傳承。(作者:孟歆迪)
相關專題 |
· “時代楷模”吳蓉瑾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