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宛如一團熱火溫暖人心

——追記大渡口區育才小學教師王紅旭(中)

2021年09月14日14:13    來源:重慶日報

王紅旭與妻子陳璐希在育才小學留影。(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王紅旭陪妻子的外婆郊游。

六月一日,王紅旭犧牲前陪兒子戲水。

王紅旭(左一)參加無償獻血。(大渡口區委宣傳部供圖)

王紅旭走后,父親王平在清理兒子遺物時,發現了一本《無償獻血証》,2010年辦的,上面有他多次無償獻血記錄。

“他就是個熱心腸。”王紅旭名字中的“旭”字是母親李永蘭取的,希望兒子能像旭日一樣發光發熱,溫暖周圍的人。李永蘭說,“旭兒做到了。”

宛如一團熱火溫暖人心。從小,家人就在王紅旭心裡播下了愛的種子。

愛心播種 “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名好老師”

1986年,王紅旭出生於萬州區余家鎮一個教師世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教師。

爺爺王世才,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扎根農村教育事業42年,任校長25年,一直堅持一線授課。1995年,老人在上課時突發肺氣腫,醫治無效逝世。

奶奶范信秀,今年86歲,也是一名黨員,長期擔任村小教師。課堂上,老人教書育人﹔課后,她耕種蔬菜為貧困學生改善伙食,雨天堅持背學生過河上下學。

“教良心書,不誤人子弟,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王平說,這是他們王家的教師家規,老人們的言傳身教,既影響了自己和妻子一生,也從小在王紅旭心裡播下愛的種子。

作為山村教師,王平與李永蘭既是學生的老師,傳授知識文化,也是這些留守兒童的“爸爸媽媽”,代替外出打拼的家長照顧孩子的生活。

冬天到了,他們給衣裳單薄的孩子添件棉衣﹔有孩子孤單了、害怕了,他們就接到家裡免費吃住,給他們講故事,陪他們聊天談心……

王紅旭小的時候,家裡時常來很多孩子,當時他隻知道人多熱鬧、好耍。漸漸地,他開始明白,那是老師對學生的愛。

有一次,因為畢業班上晚自習,李永蘭要去教室,王紅旭“吃醋”了,纏著要媽媽在家裡陪他,“為啥不陪我,要去陪那些哥哥姐姐?”

李永蘭告訴他,學習是關系到一個人一輩子的事,那些學生也是媽媽的孩子。小家伙就說了一句,“媽媽最愛學生,我也要做你的學生。”

特別是每年寒暑假,總有畢業后的學生到家裡來看望王平夫婦。

“他們畢業了,為啥還要來看你們?”王紅旭很好奇。

王平回答,學生覺得,成長道路上也有老師的付出,他們來表達一份謝意。他叮囑兒子,“做人要懂得感恩,今后你也要記住那些幫助過你的人。”

父母的話,王紅旭銘記於心。他上高中時的歷史老師何天成至今還珍藏著一條圍巾,那是王紅旭畢業那年送給他的。

“老師,幾年來,您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和力量。”何天成至今還記得王紅旭當時說過的話。撫摸著這條圍巾,他幾度哽咽,“可惜了!一個有情有義的娃兒。”

上小學時,王平與王紅旭還有一次關於教師這個職業的對話。

“爺爺奶奶和你們為啥都喜歡當老師?”油印機前,父親印著卷子,王紅旭在一旁打下手,他一邊翻拿印好的試卷,一邊問。

“老師讓學生變得有文化、明事理。”父親的回答讓王紅旭興奮起來,“長大了我也要當個好老師!”王平借機鼓勵他,“當好老師,自己先要學習好,今后還要對學生好!”

爺爺奶奶的點點滴滴、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影響著王紅旭幼小的心靈。2004年,他高中畢業,報考了重慶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

責任堅守 “有了這個証就得有一份擔當”

很小的時候,王紅旭就學會了游泳。上大學后,他又接受了游泳專業培訓,還考取了《救生員証》。

“他說,有了這個証就得有一份擔當。”李永蘭記得,兒子拿到証書后,還回家炫耀了一番,“他說,防止遇溺,救助遇溺者,就是救生員的使命。”

在王紅旭看來,有了這個証,掌握了這項特殊技能,就是一種責任,在需要的時候就得站出來。因此,他曾多次下水救人。

2007年暑假的一天中午,王紅旭與高中同學何勇路過大渡口區金色世紀游泳池,見一位婦女坐在游泳池邊。出於救生員職業習慣,王紅旭不經意間回頭環視了一下游泳池,突然發現剛才那位婦女不見了。

“不好!落水了!”王紅旭來不及脫掉衣褲,跑過去直接跳進了游泳池。何勇說,“我還沒反應過來,他已把人救起來了。”

王紅旭向母親講過這件事,說游泳池老板還要請他吃飯表示感謝,他拒絕了。李永蘭表揚兒子做得對,鼓勵他多做好事。

2008年暑假的一個早上,王紅旭獨自一人去嘉陵江邊散步。江邊,一個小男孩正在找螃蟹。突然一個浪頭襲來,小男孩趕緊躲閃,不料腳一滑,整個人就掉到江中。

王紅旭也是來不及脫衣服,急忙下水救起小男孩。他幫小男孩脫下打濕的衣褲,擠干后重新穿上,最后把小家伙送回了家,還叮囑孩子不要一個人到江邊玩耍。

“媽媽,我又救人了。”當天,王紅旭告訴李永蘭。回憶往事,母親有些懊悔,“當時該多叮囑他,自己也要注意安全。”

“別人有需要,我又有能力,那為什麼不去幫助別人呢?”這是王紅旭常挂在嘴邊的話。岳母唐國信記得,王紅旭曾經為救助受傷兒童,也“拋下”過她和團團。

每年暑假,王紅旭都會帶上妻兒陪岳父母去江津區東勝鎮避暑。2019年暑假,一個小男孩在家裡玩耍時摔破了頭皮,鮮血直流,其奶奶嚇得不知所措。

“莫等我吃飯!”正陪岳母與兒子團團散步的王紅旭看到后,當即就將兩人丟下,把男孩抱到自己車上,直奔山下鎮裡的衛生院。唐國信說,“等他回家,飯菜都涼了。”

在這個避暑小區,王紅旭喜歡與老人們聊天拉家常。他還時常把自己的電話留給對方,叮囑老人們若急需用車、跑腿的事兒,就給他打電話。王紅旭說,山上多是老人,兒女又不在身邊,有個啥急事,能幫一把是一把。

“助人為樂不能隻挂在嘴邊。”王紅旭曾對妻子陳璐希說過,他們都是老師,不但要引導學生幫助別人,更要自己率先垂范。“既要說到,更先做到。”

家風傳承 “說給他聽,干給他看,帶著他干”

王紅旭與妻子陳璐希都畢業於重慶師范大學,但之前彼此不認識。2009年,王紅旭考入大渡口區育才小學任體育老師。3年后,陳璐希也進入該校成為一名語文教師。

剛上崗,學校就安排陳璐希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王紅旭任副班主任。“過去,以為體育老師就是能跑會跳。”相處一段時間后,王紅旭改變了陳璐希對體育老師的認知,“他熱情、健談、幽默,會處事。”

開學不久,一位婆婆為孫子讀書的事,在校門口糾纏陳璐希,讓她很委屈。王紅旭及時出面解圍,並支招繞過老人,直接與學生父母溝通。后來,學生父母不但做通了婆婆的工作,還向陳璐希表達了歉意。

學生黃娟(化名),爸爸去世早,媽媽再婚后與繼父一起經營小攤養家。王紅旭專門買了水果,陪陳璐希走訪黃娟一家,主動提議“一對一”幫助這個困境學生。

6月3日,黃娟媽媽趕來參加王紅旭的追悼會。她哭訴著說,自己文化少,是王紅旭夫婦把女兒當成自己的娃娃幫扶,直到畢業。

“他的熱情、細心、成熟打動了我。”陳璐希發現,王紅旭不但心地善良,待人熱情,還喜歡看書,會講故事,愛思考問題。很快,兩人相戀,2017年結婚,隨后就有了兒子團團。“兒子多數時候就是他在照顧。”陳璐希說。

王紅旭對兒子充滿了期待。娃娃還在媽媽肚子時,他就開始給團團寫日記了。團團出生后,王紅旭幾乎天天給他講故事,一講就是兩三個小時,有時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時拿著手偶配音。每次講故事前,他都會做足功課。

“既疼愛,又嚴格。”王紅旭給兒子買了個小電動車,但小家伙就不讓小區的娃娃們坐。他狠狠地批評了團團,引導兒子要學會“分享快樂”。這之后,鄰居們看到,小區的壩子裡,一群小朋友排著隊,輪流駕駛小電動車玩耍,王紅旭就成了他們的安保隊長。

陳璐希說,“現在團團很大方,真的開始懂得‘分享快樂’了。”

對於團團的教育,王紅旭告訴陳璐希,“既要說給他聽,還要做給他看,更要帶著他干,這就是傳承。”

今年,陳璐希的外婆91歲了。從兩人戀愛開始,王紅旭每次到陳璐希家,都會陪老人說話,有時還幫忙剪指甲、洗腳。后來,老人患了老年痴呆症,王紅旭還常常自言自語陪老人聊天。在爸爸的言傳身教下,團團總是跟在身后幫著拿抹腳帕、把掉在地上的指甲撿到垃圾桶。

“這麼孝順的孩子就這樣走了。”提起女婿,唐國信淚水奪眶而出。她指著身上的衣服稱,這都是王紅旭買的,還知道她喜歡藍色。岳父陳林川的手機屏幕摔壞了,王紅旭又掏錢換新的。但他自己,一件羽絨服被釘子劃破后,補了補穿了七八年﹔球鞋底子斷了,他用膠水粘上繼續穿。

6月20日父親節,團團自告奮勇向幼兒園的小朋友講起了爸爸的故事。“我的爸爸是英雄!長大了,我要學會游泳,去江邊把他救起來。”

“要想孩子做怎樣的人,父母先得做那樣的人。”王紅旭做到了。

樂觀、有愛、善良,對生活充滿希望——如今的團團,正朝著爸爸希望的樣子成長。(本報記者 彭瑜)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