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甘肅渭源縣新城村黨支部副書記趙樹鴻——

“鄉親們需要我,我也需要他們”

本報記者  吳  月

2021年08月11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最近好多鄉親問,收艾草這事是不是真的。艾草是我們引進的產業,請鄉親們放心,隻要達到標准,我們一定銜接市場幫著賣出去,讓我們的草變成寶,家家戶戶賺到錢!”

視頻裡,正在動員鄉親們收割艾草的年輕人一頭卷發、一身運動裝,與普通“85后”無異。不過,晒得發紅的皮膚、腳下的泥土,為他添了一些“鄉土氣”。

他叫趙樹鴻,是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會川鎮新城村黨支部副書記。對鎮上的老百姓和短視頻平台的20多萬粉絲來說,更熟悉的稱呼是“村官小樹”。

“小樹,晚上收不收艾草?”“小樹,這些能賣多少錢?”這些天,趙樹鴻忙著走村入戶答疑解惑,協助村民連夜把艾草運到粗加工點,還到外地談合作。累了困了,就靠咖啡提神。

其實,如果不是大學畢業后報考大學生村官,“村官小樹”本可以成為“軟件工程師小樹”。畢業於蘭州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趙樹鴻曾被北京一家軟件公司錄用,大城市的生活就在眼前,他卻聽到了家鄉的召喚。

2013年,得知母親生病,趙樹鴻回家探望。了解到家鄉的情況,他下了決心:回到鄉村,改變家鄉的面貌,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就這樣,他一頭扎進農村,先后在4個村任職,不斷探索未來的出路。

“要找對方法、辦實事,才能得到村民的信任。”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村裡的農產品銷路一度受阻,村民焦急地找到趙樹鴻。抱著試試看的念頭,他開通短視頻賬號,開始直播賣貨。

“讓我對著鏡頭說話,壓力確實挺大。但為了村民,也得嘗試著做一下。”趙樹鴻回憶。沒想到,村裡的風土人情、“村官小樹”憨厚的笑容,吸引了很多網友。短短20多天,趙樹鴻就賣出了價值近250萬元的農產品。

如今,更多人通過互聯網了解了趙樹鴻和他所在的鄉村。今年3月,“眼尖”的網友在直播中注意到背景裡漫山遍野的艾草。企業考察、專業機構檢驗后,當地決定發展艾草產業,與企業簽訂了收購協議。現在,村裡出現了搶收熱潮,平均每天人均純收入約120元,全鎮收購點的收購量已達到5萬斤。

在趙樹鴻帶動下,鎮上還組建了互聯網銷售作者團隊、運營團隊、供應鏈團隊。村民種植的金絲皇菊、當歸、黃芪、黨參等也在網上打開了銷路,平均每天發貨量約200單、銷售額約1萬元。

“說實話,現在每天都很累。白天忙村裡的產業,晚上還要研究怎麼剪視頻、怎麼起標題、怎麼跟網友交流。”趙樹鴻坦言,“不過,累歸累,我心裡踏實了。能夠通過我的雙手改變一方水土、能夠讓村民信任我,我覺得值了!”

趙樹鴻的短視頻賬號裡,置頂的一條是他幫助村民收麥子的視頻,這是他最喜歡的內容。在他看來,回鄉就是要出力出汗,找對出路、幫助鄉親。“回到家鄉這幾年,我發現在這裡更能感覺到人生的意義、奮斗的意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鄉親們需要我,我也需要他們。”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11日 13 版)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