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用青春詮釋家國擔當

——記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2021年08月04日08:12    來源:光明日報

“當年,我滿懷豪情報名首屆研究生支教團,成為全國首批101名支教隊員中的一員,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20年,但想起支教期間的事,仿佛就發生在昨日一般,一生中能有這樣的經歷,無悔。”廈門大學第一屆支教團隊員張秀麗每每回憶起那段難以忘懷的時光,眼神總在閃閃發光,難掩激動的心情。

1999年,張秀麗作為全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首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赴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三合鄉三合中學支教一年,教授高三數學和物理。盡管支教的地方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自找苦吃”的她一刻沒有停下奉獻的腳步。對她而言,孩子們的純真善良、勤奮刻苦是至今難忘的溫暖記憶。

在她的記憶裡,“三合鄉非常缺水,非常缺電!”她清楚地記得,有一次批改作業到晚上11點,當准備拉上窗帘時,卻看到一些學生正挨著窗戶,借著屋內的燈光認真地看書。當時她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盡最大努力,讓這些孩子考上好的學校。

如今,張秀麗當年教過的學生,有的成為了市縣各級公務員,有的成為了鄉村致富帶頭人……當年她眼中的“熊孩子”韓鬆年回到了家鄉任教,被評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教書育人楷模”。

這是助力脫貧攻堅的廈大版“山海情”故事的一個片段。當代青年的詩和遠方在哪裡?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296名青年學子用22年的堅守給出了答案——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詮釋家國擔當。

1999年,廈門大學將支教點確立在國家扶貧重點工作縣——寧夏海原,從南國海濱的花園學府到黃土高坡的旱塬峁梁,廈大青年秉承“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精神,跨越2000多公裡,接力展開扎根“西海固”教育扶貧的壯美畫卷。

支教隊員們立足三尺講台,常年擔任核心專業課教學,引入翻轉課堂等先進教學方法,廣受當地師生歡迎並迅速得到推廣,支教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在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實施20周年報告會上,海原縣關橋中學校長李克俊評價,“廈門大學支教隊員們的到來無疑就是雪中送炭”。

課堂以外,支教隊員們組織開展了“藝術守望者”“解憂雜貨鋪”等系列第二課堂活動,組建合唱團、國旗班等學生社團,豐富了當地校園文化生活。

支教團還積極開展扶貧幫困、助學公益活動,他們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特色農產品代言﹔在社會各界和學校的支持下,支教團幫助當地學校改善硬件設施,募集1070余萬元“一幫一”助學資金,走訪、資助近2萬名家庭貧困的學生,建成1所希望小學。

在寧夏海原縣,每當說起廈門大學的支教老師們,老百姓個個豎起大拇指,也有人會驕傲地說:我家娃是被廈大老師教過的,現在考上了大學……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電視劇《山海情》熱播結束,而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教育扶貧、愛心接力還在繼續。

(本報記者 馬躍華 本報通訊員 梁振偉)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