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貴州:精神文明奏新曲

2021年07月30日08:34    來源:光明日報

貴州是中國革命的轉折之地,黨的十八大以來,這裡不僅成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而且實現了93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在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程中,他們統籌紅色文化、生態資源、脫貧成果,以紅色為旋律、綠色為背景、鄉村為和聲,奏響了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交響曲。

紅色主旋律

“如果把遵義比作一棵大樹,那麼紅色文化就是沃土、紅色基因就是種子、革命精神就是主干,有了這些,才能枝繁葉茂,開出文明之花,這是遵義的文明城市創建與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也是我們獨特的經驗和優勢。”遵義市委書記魏樹旺說。

遵義市以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為根和魂,不斷以紅色基因感召人、以革命精神激勵人,通過廣泛宣講紅色故事、大力弘揚革命傳統,廣大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維護遵義城市形象的自覺性、主動性不斷增強,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在遵義遍地開花。

同時,遵義市還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在各大中小學校廣泛開設“長征課堂”,培養“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500多名。來自遵義老城小學的紅色義務宣講員張瑞凝,獲得“全國優秀志願講解員”“全國新時代好少年”等榮譽。另外,遵義市還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研學活動,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文明水平大大提升。

貴州省六盤水市擁有紅軍長征足跡、“三線建設”等眾多紅色資源,在創建文明城市中,他們把紅色文化滲透到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水平的工作中,開展了“紅色物業”活動,從群眾最關心的方面著力,讓城市社會治理更精細,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盤州市東湖國際商圈黨支部書記韓海波說:“我們通過成立紅色物業,打造紅色平台、共享紅色基因,以‘紅色物業’為抓手,聯動小區內全體黨員積極參與到‘黨建引領物業’的工作中來,激活城市基層‘黨建紅細胞’。自‘紅色物業’實行以來,小區內的黨員數量越來越多,小區居民的幸福生活也越來越好。”

綠色背景樂

六盤水的水城河,是貫穿市區的唯一一條地表河流,具有城市防洪、排澇和城市水體景觀等功能。然而,城市母親河曾經是最大的“臭水溝”,一度還上了全國城市黑臭水體名單。

黨的十八大以來,六盤水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福祉作為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重要支點。從2014年12月起,他們先后通過清淤、疏浚、通脈、淨水,完善雨污排放系統,把水城河打造成了“生態河”,成為全國12個黑臭水體整治完成率100%的城市之一。

六盤水以植樹節、生態日、愛鳥周、濕地日等主題宣傳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同時,深入實施了“大生態”戰略,依托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石漠化治理等重點工程,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基本消滅了宜林荒山。

從2010年至2020年,森林面積從550萬畝增加到922萬畝,森林覆蓋率從37%增加到62%,同時建成了“玉舍國家森林公園”“貴州水城國家杜鵑公園”“黃果樹瀑布源國家森林公園”等六個國家級公園,六盤水也被中國氣象學會命名為“中國涼都”。全市生態旅游、避暑康養等產業發展迅速,僅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0%和50%以上。

茶園長新枝、茶樹冒新芽,時下正是夏季茶採摘期。7月以來,遵義市湄潭縣龍鳳村村民伍遠華一家忙著採茶賣茶。他粗略算了算,這十畝茶園今年已有8萬元的收入。

“在村民眼裡,青山綠水就是銀行。我們湄潭的生態茶喝出了健康,也給茶農帶來了幸福生活,現在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伍遠華說。

綠色不動產、生態聚寶盆,這些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的說法在貴州已經深入人心,群眾愛綠、護綠、植綠的自覺性高漲。以龍鳳村為例,目前生態茶園7000余畝,無公害蔬菜基地150余畝,珍稀植物紅豆杉種植園150余畝,加上涼爽的氣候資源,鄉村旅游火了,產業發展旺了,202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20840元。

據統計,2020年,湄潭全縣茶葉產值60.66億元,茶業綜合收入150.1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萬元,其中80%以上直接或間接來自優良的生態環境。

鄉風和諧曲

遵義市播州區偏岩河從村子前流過,山腳下幾十棟黔北民居錯落有致。村子裡,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貼了治家格言與家訓,村委會的牆上,村規民約格外醒目。

圍繞建設文明鄉風,遵義市播州區在每個村庄都推廣“一約五會”(“一約”即村規民約,“五會”即新時代家風理事會、紅白喜事理事會、公共衛生監督理事會、文化傳承理事會、鄉賢理事會)的鄉村治理模式,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鄉村治理新格局,帶動群眾積極主動投身志願服務、人居環境改善、文明新風弘揚等活動,讓群眾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參與者、受益者,助力鄉風文明,助推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過程中,六盤水市水城區營盤鄉探索實施“鄉村治理誠信積分管理”新模式以及主題黨日活動等,將垃圾分類回收納入誠信積分管理,引進垃圾回收企業在各村民組設置垃圾分類回收點,將環境衛生整治、歪風陋習治理、社會治安防控、產業調整管護及子女教育培養等納入誠信積分管理。

營盤鄉成立了由第一書記、駐村干部、村干部、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組成的誠信積分評比小組,全面推行“用制度管人、用積分說話”的誠信積分管理“強機制”,讓誠信“小積分”推動鄉村“大治理”。

營盤鄉黨委書記黎德朗介紹:“為構建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鄉村文化,培養家庭和睦、民風淳朴的文明風氣,建設優美宜居、和諧有序的鄉村環境,我們多次召集村民開會討論,‘積分超市’最終於今年2月份在全鄉6個村落地推行﹔目前營盤鄉共開展積分兌換10次,累計兌換物資6萬余元,共計2000余名村民享受政策紅利。”

(本報記者 呂慎)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