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江蘇南京:深耕紅色資源 譜寫嶄新篇章

2021年07月19日09:0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深耕紅色資源 譜寫嶄新篇章

暑假到來,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出現了更多年輕人的身影。已經過了四月潔白的丁香花瓣飄落的最美季節,但雨花台這條幽靜的“丁香路”還是參觀者步入烈士陵園后駐足留影的必經之地。雨花台陳列講述的烈士丁香的革命事跡,隨著她與阿樂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在人們口中廣為流傳。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雨花台已累計接待參觀者近200萬人次。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表示,黨在南京的歷史,是我們黨百年不懈奮斗史、不怕犧牲史、理論探索史、為民造福史、自身建設史的一個縮影。6年多來,南京深耕紅色資源,在深挖、用活、凝練上下功夫,形成新時代南京獨特的紅色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從中汲取奮進力量,砥礪初心使命,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省會擔當,努力創造無愧於歷史和人民的嶄新業績。

線上線下立體化呈現

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勇告訴記者,在紅色文化傳播方面,南京努力探索創新並實現三個轉換,即平面報道向立體宣傳轉換、宏大敘事向見微知著轉換、單向傳播向參與互動轉換。

南京用地方立法為紅色資源“保駕護航”。7月1日,《南京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條例》分6章46條,對系統保護、長期傳承、合理利用、充分展示南京紅色文化資源作出專門規范。

南京市委黨史辦副主任吳偉介紹,南京現已挖掘整理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色文化資源點165處。整合紅色文化資源點,“中國南京紅色在線”建設上線,這是南京紅色文化資源展示和利用的一個立體平台,協同紅色文化志願者聯盟等團體,實現全市紅色文化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6月24日,南京市紅色文化資源電子地圖上線,地圖明確標注出了南京市100余處紅色文化資源點的准確位置與坐標定位、現狀實景,方便民眾前往。點開地圖上的“南京大學革命烈士紀念碑”時,顯示出地址為“漢口路22號南京大學北苑內”,巍峨的紀念碑圖片也同時直觀呈現。

在清明、南京解放紀念日、“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等時間節點前后,南京分別以“清明祭英烈”“慶祝南京解放”“領航青春”“童心向黨”為主題,開展4場“奮斗百年路 永遠跟黨走”2021年南京紅色文化資源點尋訪閱讀活動,同時開發線上打卡平台,用於市民自發尋訪的打卡,目前已有近18萬人參與線上互動。

流動的課堂更吸引人

“南京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是誰?”“南京地區第一個共產黨小組在哪裡建立?”……5月18日上午,一輛“黨史學習巴士”從南京和平公園駛出。“寧聽紅色巴士課堂”時長100分鐘,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把南京的紅色資源串點成線,打造出一堂穿梭南京城區、貫穿百年歷史的精品黨課。

巴士課堂途經張聞天陳列館、頤和路社區將軍館、渡江勝利紀念碑等多處南京紅色印記。車輛一邊行進,巴士課堂講解員一邊圍繞“建黨之初”“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進入新時代”六大板塊進行生動的講解,讓參與者在移步換景的講解中感受南京百年輝煌巨變。

為將學黨史的風潮推進至南京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寧聽紅色巴士課堂”專線還針對企事業單位、基層黨員等不同主體,量身定制多樣化的黨課內容。自5月18日推出以來,紅色巴士課堂吸引了全市黨政機關、大型國企、中小學、民營企業等100多個黨組織踴躍參與。

學員們紛紛表示,乘著大巴學黨史,加上生動有趣又不失嚴謹的講解,讓黨史教育真正“活”起來,一路上強烈感受到了創新名城、文化古都日新月異的發展,同時深切了解了南京百年黨史的輝煌歷程。

精品藝術播撒紅色火種

3月13日晚,作為南京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和重要內容,大型原創交響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在江蘇大劇院首演。鄧中夏、惲代英、史硯芬………在一曲曲激情澎湃、飽含深情的交響組歌中,雨花英烈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堅守信仰、英勇斗爭、頑強不屈,在南京雨花台慷慨就義,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信仰的力量,台下不少觀眾淚濕眼眶。

作為一名年輕黨員,90后觀眾趙潔表示:“用文藝的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更生動、更形象、更吸引人。這也是當代青年人和青年雨花英烈們的一場對話,革命先輩們燃亮的薪火已接力傳遞到我們手中。”

近年來,南京成立了紅色文藝促進會,整合全市紅色文藝資源,以更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講好紅色故事,使之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生動形象的教材。始建於1986年的雨花影劇院,曾是許多城南居民的回憶。如今,這裡舊貌換新顏。新落成的雨花劇院,作為傳播、體驗雨花英烈精神的重要陣地,將依托雨花台烈士陵園打造成為全國紅色劇目會演基地。

6月29日,在雨花劇院啟用儀式上,“雨花英烈精神”系列主題文藝作品發布。大型史詩話劇《雨花台》、紅色浸沒式戲劇《代號1921》、音樂劇《之愛》、話劇《長明》等原創紅色經典舞台劇目將在雨花劇院輪番上演。

根植於紅色資源的原創作品樣式不斷涌現。首部集中反映雨花女英烈事跡的文獻紀錄片《回望美麗——雨花女英烈的故事》,通過呈現大量鮮為人知的珍貴史料和生活細節,從不同側面立體展示何寶珍、黃勵、丁香等16位雨花女英烈的英雄形象,目前已完成樣片審閱工作。

“雨花英烈精神”等紅色火種廣泛播撒在大中小學校園和全市各地,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成立於2006年的南京曉庄學院雨花台烈士紀念館志願者服務隊,15年來500多位大學生走進雨花台參與講解,服務對象達百萬多人次。浦口區頂山街道是南京地區第一個黨小組誕生地,這裡如今走出了一支“王荷波宣講隊”,街道還組織了“王荷波義工聯盟志願者協會”,每個月都會去慰問貧困家庭。

(本報記者 蘇雁)

(責編:謝倩、宋美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