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走進紅色美麗村庄

【走進紅色美麗村庄】摘掉“窮帽子”,“紅色村”致富路上越走越紅火

2021年06月11日14: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銅川6月10日電(記者 謝藝觀)“從建檔立卡貧困戶119戶445人,到2019年整村脫貧退出,2020年貧困人口動態清零,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836元。”北梁村用數據証明,成功摘掉了“窮帽子”。

6月9日,中新網記者走進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北梁村,感受昔日深度貧困村如何“舊貌換新顏”。

借助紅色資源,帶動旅游業紅火發展

北梁村位於照金鎮東北部,距鎮區7.5公裡,面積35平方公裡,由原北梁村和胡巷村合並而成,是著名的陳家坡會議舊址和照金北梁紅軍小學所在地。

曾經這裡村民居住分散,住房多是破舊的土窯洞、石板房,生活非常貧困。得益於豐富的紅色資源,北梁村找到了致富的路子——發展紅色旅游。

圖為陳家坡會議舊址。 中新網記者謝藝觀 攝

深入挖掘陳家坡會議舊址紅色題材,北梁村通過“紅色基地、紅色影片、紅色故事”與紅色文化的融合,打造了課堂教學、現場體驗、重走紅軍路、紅色電影黨課等一批具有吸引力、富有創造力、更有影響力的紅色教育品牌,建設馬燈雕塑、紅色教育展廳等一批紅色地標。

北梁村對陳家坡會議舊址的打造,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在黃牆灰瓦間,接受紅色教育。

記者來到陳家坡會議舊址時,正遇到一批游客在聆聽革命故事。講解者是北梁村老黨員杜天祥,其在陳家坡會議舊址管理所義務講解近10年,用順口溜、陝西話把照金故事講給游客聽,目前陳列在陳家坡會議舊址裡的2018年度“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証書就是對他的褒獎。

圖為北梁村老黨員杜天祥在為游客義務講解。 中新網記者 謝藝觀 攝

發展鄉村產業,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依托陳家坡會議舊址,北梁村有了一條紅色增收渠道,但想要徹底擺脫貧困,實現長久富裕,還需把產業做起來。

於是,北梁村依托“五個一”(一個光伏電站、一個規模化養殖場、一個規范化種植示范區、一個標准化設施蔬菜基地和一座社區扶貧工廠)產業,充分挖掘本村帶富能手、創業人才資源,探索建立把農村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組后備干部的“三培養”機制。

永祥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俊娥就是“三培養”機制下受益的村民。

圖為永祥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的湖羊。 中新網記者 謝藝觀 攝

養殖場採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湖羊總容欄量2000余隻。據杜俊娥介紹,村民以入股的形式進行投資,已帶動68戶村民脫貧,實現戶均年增收1000元。同時吸納5名村民長期務工,人均年務工收入2.4萬元,季節性用工30余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另外,養殖場還帶動20余戶村民種植苜蓿、玉米等草料,實現戶均年增收1.2萬元。

“目前還是以活羊銷售為主,后續可能會考慮屠宰、冷鏈業務,預計明年湖羊存欄會達到5000余隻。”杜俊娥說。

除了湖羊養殖,光伏電站、高山蘋果示范園、蘑菇種植基地、社區扶貧工廠,都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圖為蘑菇種植基地。 中新網記者 謝藝觀 攝

46歲的黨員梅玉亮是村裡的另一位致富帶頭人,其手指頭1歲時受了傷,本來靠務農為生,收入微薄。在村裡的幫扶下,2017年3月份,他當上了護林員,“這樣1個月就有600元,再加上自己當上了村小組長,每月收入能增加500元,自己還在扶貧工廠做管理工作,這樣算下來,收入相比過去翻了兩三番。”

如今的梅玉亮買了老年代步車、住進了安置的新房,“這幾年生活變化太大了。”梅玉亮感慨。

不僅是梅玉亮,今天的北梁村村民已徹底告別石頭牆、石板房,住進了兩層小洋樓,用上了干淨衛生的自來水,實現了移動WIFI全覆蓋和天然氣入戶,昔日“紅色村”正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大步邁進。

(責編:宋美琪、閆妍)
相關專題
· 走進紅色美麗村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