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31日08:35 來源:光明日報
你知道中國第一個女共產黨員是誰嗎?相信很多人會搖頭。
幾年前,湖南省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主任肖鴻斌對這個問題也是一臉茫然。有一次,他帶隊到湖南炎陵開展“送戲下鄉”活動,在當地參觀革命烈士何孟雄故居時,得知何孟雄是中共早期黨員,他的妻子繆伯英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女黨員。
讓肖鴻斌心裡不是滋味的是,人們對這對黨員夫婦的事跡知之甚少,很多青少年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沒聽說過。於是,他萌生一個想法:用文藝作品為這兩位黨員先輩樹碑立傳。
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的藝術家們,根據繆伯英、何孟雄的革命故事創作了一部歌劇,並從二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為作品取名《英·雄》。
3月23日、24日,《英·雄》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為京城觀眾展開兩位早期共產黨人的人生畫像:繆伯英1920年11月參加由李大釗領導的黨的早期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女黨員,參與領導了京漢鐵路北段的總罷工,后被叛徒出賣,被捕入獄,1929年10月在上海犧牲﹔何孟雄是早期北方工人運動的杰出領袖,一生5次入獄,1931年在上海被捕就義,年僅32歲。他們犧牲后,一雙兒女均不知所終。
兩個多小時的演出,2000多名觀眾無一人提前離場。演出結束時,有的觀眾臉上挂滿淚珠,有的觀眾不由自主地哼唱起劇中的旋律。90后觀眾李思琦說:“《英·雄》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讓我們了解到黨史的細節,感受到黨史的溫度。”據肖鴻斌介紹,短短3年時間,《英·雄》已在北京、上海、武漢、長沙等地演出接近80場、觀眾累計8萬余人次,一些地方還將《英·雄》列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輔助教材。
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說,用文藝作品講述黨史故事是一種很好的黨史教育方式。為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文化和旅游部組織實施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英·雄》就是該工程重點扶持作品中的一部。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還組織創作現代京劇《日出東方紅》、話劇《紅色的起點》、舞劇《太行》、交響樂《百年抒懷》、兒童劇《送不出去的情報》、歌劇《奮斗》、交響芭蕾《世紀》、芭蕾舞劇《沂蒙》、音樂詩劇《血沃中華》等講述黨史故事的舞台藝術作品以及一批主題性美術作品。“這些作品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演出演播和展覽展示,讓更多群眾通過文藝作品來了解黨史、接受教育。”文化和旅游部部長胡和平說。
不過,也有人擔心,用文藝作品講述黨史故事,可能會讓嚴肅的黨史戲劇化,讓黨史教育娛樂化。作為一線文藝工作者,肖鴻斌認為要杜絕上述問題,關鍵是創作時要嚴把史實觀,“比如創作《英·雄》時,我們邀請黨史專家對作品進行嚴格把關,所以作品90%多的內容都是史實,隻有一些細節進行了藝術化處理”。
相較於對娛樂化的擔心,黨史題材文藝作品能否跳出口號化、臉譜化、模式化的窠臼,能否真正留得下、傳得開,往往更為人們關注。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團長黃定山認為,紅色題材文藝作品要想實現黨史教育功能,前提是不呆板不說教、有情感有情懷。他以《英·雄》為例指出,該劇採用的就是年輕、時尚、潮流的表達方式,舞台突破了90度的觀賞限制,達到180度的廣角,全場設置60多組音箱,實現聲音的360度立體環繞,再加上多媒體光效,給觀眾帶來像觀賞電影大片一樣的審美體驗。歌劇要想留下來就得好聽易傳唱。為了達到好聽易傳唱的目標,《英·雄》的音樂中加入大量湘東民歌、花鼓戲元素,還在配器時大膽使用大筒、嗩吶等民族樂器,這使得作品歌詞優美、曲調婉轉、韻味悠長,一下子抓住了年輕觀眾的心。
(本報記者 韓業庭)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