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黨建強 治理優 環境美

福州市以近鄰黨建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03月25日14:13    來源:福州日報

原標題:黨建強 治理優 環境美

“以前小區居民是熟悉的陌生人,現在大家逢年過節聚在一起,像個大家庭!”家住鼓樓區溫泉街道金湯社區城市之光小區的程大爺說,小區有了黨支部,垃圾亂扔有人管了,孩子放學有人接了,獨居老人吃飯也有著落了……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是引領社區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理念。近年來,福州市堅持以近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認真回答“三個如何”重大命題,推動組織與組織近鄰共建、組織與居民近鄰守護、居民與居民近鄰互助,建立黨組織引領下的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形成“無事常聯系、有事共商量、鄰裡一家親”的氛圍。城市之光小區就是福州市近鄰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

居民有呼 黨員回應

“當時我們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居民意見不統一。社區牽頭開了幾次現場會,基本處於各方爭吵、場面混亂的狀態,推進阻力很大。”鼓樓區五鳳街道龍泉社區書記高玉芳介紹煤炭龍腰小區改造工作時說,“2018年在區、街道的推動下,我們在煤炭小區成立了黨支部。在黨員的溝通下,意見矛盾得到解決,施工人員順利進場。現在小區內公共路面規范平整,還擴充了80個停車位,整體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居民有難事,組織來幫忙。為發揮黨組織在小區治理中的引領作用,福州市以單獨組建為主、聯合組建為輔的方式,成立小區黨支部2010個,實現組織覆蓋96%,工作覆蓋100%。積極推動647名機關在職黨員、496名離退休干部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或第一書記,其中廳級以上干部4名、處級干部20名。在小區黨組織引領帶動下,黨員們走出家門、亮明身份,積極主動參與到社區、小區的治理活動中,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近鄰黨建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鼓樓花園小學的路面積水造成居民出行不便。接到社區“呼叫”后,福州水務的工作人員很快就趕到現場勘查、會商,並對破損水管進行修復。這得益於鼓樓區的“一線處置”工作機制。

在落實“社區吹哨、單位報到”的生動實踐中,鼓樓區建立了“一線呼叫、一線報到、一線處置”的治理模式,由社區收集群眾問題,及時在一線處置平台上“呼叫”相關單位報到,為居民排憂解難。

同樣在台江區,2000多名機關黨員放棄周末休息時間,開展“吹哨報到”交通安全、平安入戶宣傳活動,仔細為居民解讀換發和申領新式號牌相關政策,得到了群眾一致好評。

建立“社區吹哨、單位報到”工作機制,讓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是福州市開展近鄰黨建的重要抓手。社區居民通過互聯網平台,就能反映需求,由轄區單位黨員接單領辦,實現“一鍵咨詢、一網辦理”。同時,各縣(市)區還普遍建立“需求、資源、項目”三項清單,推動社區治理項目化管理,實現黨建跟著項目走、干部圍著項目轉,真正讓群眾好辦事、為群眾辦好事。目前,福州市各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已累計參與共建活動2.1萬余次,辦理群眾需求清單1.7萬件。

多元共治 優化治理

在倉山區倉前街道新華體育公寓,電梯已落地使用,小區高層居民上下樓不再氣喘吁吁。在小區黨支部和黨員的牽頭協調推進下,經過群眾提議、支部審議、聯席會議商議、公開建議,電梯加裝工作平均用時不到3個月,就順利在各單元落地。

居民民主自治離不開議事協商。福州市將暢通居民表達訴求渠道作為推進近鄰黨建工作的重點,探索“兩議兩評兩公開”機制,暢通訴求表達渠道,規范議事協商程序,讓群眾自發有序地參與到民主治理中來,實現群眾事群眾議。

落實群眾訴求,暢通訴求渠道只是第一步,高效理事才是關鍵。

台江區蒼霞新城嘉和苑小區的家園服務中心,時常熱鬧非凡。這是台江區在無物業小區成立的民辦非營利性組織,專門幫助居民辦理訴求。

“中心就像我們的代言人,在這裡,煩心事、揪心事都能快速得到解決。”小區居民鄭麗如說。

社區治理就是把群眾的每一件事情辦好。事情得到解決,社區堵點痛點難點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家園事務中心的負責人介紹:“在中心的推動下,小區垃圾分類、停車難等問題均得到了快速解決。”

推進群眾事務解決,不僅要發揮居民主體作用,更需要發揮社會組織和職能部門的參與作用。

針對小區居民反映的老年人照看難、幼兒托管難的問題,倉山區金山街道金洲社區從2014年就開始探索引進社會組織和社工開展專業化的居家養老服務和幼兒教育服務,有效解決年輕人的后顧之憂。如今,金洲社區已經引進社會組織5家,並與福建省圖書館等多家單位聯合,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居家養老、健康養生、藝術教育等“一站式”服務。

在近鄰黨建的推動下,社會組織和職能部門參與社區治理變成一種共識。鼓樓區設立社區辦事廳、居民議事廳、社區智慧信息化平台“兩廳一平台”﹔台江區推行“五事工作法”,實現聽群眾說事、讓群眾議事、幫群眾理事、向群眾晒事、邀群眾評事﹔倉山區推進“五社一體化”,健全黨組織主導下的社區、社工、社區志願者、社會自治組織、社會資源聯動機制……有力地推動了社區治理向多元化、精細化的發展提升。

鄰裡同心 生活舒心

2月26日,倉山區金山街道金洲社區傲梅苑小區舉行的元宵節鄰裡活動,讓兩位分離65年的老朋友在一場近鄰黨建活動上重逢。當天,年近八旬的陳大姐和一位出自同鎮的老鄉一見面就感覺格外親切。從家鄉面貌變化談到村道景點,從祖輩親戚談到鄉裡鄉親,當陳大姐好奇地問老鄉是否認識自己兒時最好的玩伴時,面前的老鄉激動地說,他就是陳大姐挂念了65年的小伙伴。

當傲梅苑小區這段佳話在社區流傳時,人們在感慨緣分奇妙之余,更認為這是近鄰黨建的無限魅力。

鼓樓區將“開辦一批‘長者食堂+學堂’”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洪山鎮錦江社區60周歲以上的老人,經社區登記並辦卡,就可以在工作日的中午到食堂用餐。這裡,不僅菜品價格親民,質量有保証。食堂內還有志願者幫忙收拾餐桌和碗筷,這些志願者是年過花甲的老黨員。這裡還開展太極拳、書畫、舞蹈、保健講座等活動,受到老人們的歡迎。

鼓樓區楊橋河南社區有個“開心農場”遠近聞名,這個“農場”原來並不讓人開心,“農場”旁的38號樓有很多老住戶,他們愛種菜。菜種了,虫子來了,矛盾也來了:搶位置、滴水……鄰裡關系越來越差。在熱心黨員和居民的參與下,幾場共商會后,就有了現在的“開心農場”,大家在“開心農場”中不僅收獲勞動成果,更收獲了鄰裡情。為了讓鄰裡更有愛,社區還以“米”為媒,設立“百家米、睦鄰情”項目,每月逢9之日在鄰裡食堂門口送粥,讓路人和居民都能吃上一碗“愛心百家粥”。

鄰裡親了、小區新了,出門辦事更省心、居家生活更舒心了……一連串的變化道出福州近鄰黨建引領下的美好生活。人文環境優化、鄰裡互幫互助、矛盾糾紛化解、生活品質提升,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幅“人美、景美、心更美”的高顏值近鄰黨建畫卷持續在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展現。

(本報通訊員 林曄 郭時旺 劉濤)

(責編:謝倩、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