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山鄉巨變產業興

2021年03月05日10:4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山鄉巨變產業興

江西宜春市袁州區英山村

油菜花海繪藍圖

本報宜春訊 (通訊員 周清清 肖軍)“走在這春天的油菜花海裡,宛若一道道人間仙境,浪漫又詩意!真的好美啊!”一位外地游客邊拍照邊感慨道。連日來,在江西宜春市袁州區彬江鎮英山村,連片的油菜花海吸引了上萬人來參觀拍照、打卡留念。據悉,近些年來,英山村因地制宜,開發了鄉村旅游民俗示范點——鬆竹園,由“旅游熱”帶動“民宿熱”,做大做旺了鄉村旅游產業。

鄉村振興離不開黨組織的帶動,袁州區充分釋放“頭雁效應”,通過支部領航、合作社引路,實現了村民、集體雙增收,英山村正是這一典型代表。

“合作社承包了我的地,一年一畝地給3百塊錢。我還給合作社干活,工錢1年2.6萬元,現在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李祥發今年60歲,幾年前把自己家的兩畝多地流轉給了群盟種養合作社。流轉土地后,有了兩份收益,李祥發很知足。2018年,英山村成立了宜春市袁州區群盟種養合作社,由黨支部書記蔣鬆生擔任法人代表。合作社成立后,租賃土地2537畝,用於稻油輪作項目﹔流轉閑置土地500余畝,利用閑置民房,投資103萬元打造鬆竹園民俗點,同時引進宜春市袁鄉旅游發展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宜春市英盟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由專業團隊進行經營管理,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5.71萬元。

黨建引領繪藍圖,近些年來,袁州區通過支部統籌領導,村集體以土地、資金或其他固定資產入股,群眾以土地、資金、勞動力等入股,推動了“一村一品”的區域化發展布局,輻射帶動122個村增收,集體經濟薄弱村數量逐漸遞減。

依靠竹蓀種植,蘆村鎮五星村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為21萬元﹔依靠基圍蝦養殖產業和綠化草皮種植,新坊鎮澤布村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收益為53.3萬元……在袁州區,越來越多的村庄依托基層黨建,發展各類產業,正在一個個崛起振興。

山東煙台市牟平區南台村

小草莓,甜蜜蜜

本報煙台訊 (通訊員 李博)每天清晨,山東煙台市牟平區南台村的草莓大棚裡,都是一派忙碌景象。南台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社員們有條不紊地勞作著,採摘草莓、分包成箱、碼貨裝車一氣呵成,一輛輛小貨車載著甜蜜的收獲奔向城區各大商超。

以前的南台村雖然也種植草莓,但由於果農們“單打獨斗”、缺乏銷路,陷入了“越種越窮”的怪圈。2019年,南台村黨支部響應上級黨委政府號召,搞起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廣大村民都變成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社員。

南台村跟其他農村一樣,普遍存在著老齡化、空心化等問題,這導致村民不容易接受很多先進理念和生產方式。對此,牟平區創新實施“黨旗接力紅”工程,組織鎮街“兩委”干部包幫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示范村,包幫工作實績納入干部經常性考察,作為評先樹優、提拔任用的重要參考,若遇有職務調整,新接任干部繼續包幫,通過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棒接著一棒干的方式,讓黨委政府發現了問題、找到了方法、產生了實效。

“合作社想發展好,重點要解決資金和技術問題。在資金上,區裡通過推行‘強村貸’等低息貸款解決﹔技術上,我們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專家顧問團,開展農業生產指導培訓,提供技術支持。”牟平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乘著政策的春風,南台村的發展勁頭更足了。2020年,南台村獲批70萬元“強村貸”,並與山東省農科院開通了農業技術“直通車”,一批省級農業專家直插到村內大棚進行技術指導。南台村便實施了“三個一”草莓提質工程,新建一處高標准草莓大棚、一處立體栽培大棚、一處育苗基地。

“今年,南台村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便用上了自己培育的草莓苗,不僅草莓產量大幅提升,而且口感也更加清甜順口,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村婦女主任、合作社經理李曉莉興奮地說,“2020年我們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收入40余萬元,帶動集體增收12萬元!”

河南汝陽縣水磨村

打造挪不走的“綠色銀行”

本報汝陽訊 (通訊員 康紅軍 王康回)春回大地,暖陽高照。在河南汝陽縣柏樹鄉水磨村的摩天嶺500畝梨樹種植基地,村黨支部書記趙玉峻正滿懷信心地帶領著梨樹種植專業隊拉線、挖坑、栽苗……,用綠油油的幼苗去精心打造農村“綠色銀行”。

柏樹鄉地處汝陽縣西大門,有“煙薯之鄉”之稱。今年春,水磨村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加快推進林果發展,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村裡流轉了500畝土地,大力發展林果業。村黨支部引導村民改變舊的種植模式,由種植傳統農業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向高效農業、特色農業轉移。“好水果才能賣上好價錢!要種好果就得講方法、講科學、講技術!”忙碌間隙,趙玉峻介紹說,“我帶領俺村有種植意願的農戶,多次到外地學技術,結合土地實際情況,引進種植新品種蜜梨。這種品種株矮,結果多,不僅種的密省地方,而且也便於后期修剪枝條節省人工。”趙玉峻說的講方法、講技術,就是選擇優質、高產、抗病虫害的果樹新品種。

發展經濟林是群眾身邊挪不走的“綠色銀行”。水磨村能很快種植起這500畝梨樹園,得益於村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把加快鄉村振興,發展集體經濟放在突出位置去抓。“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全新模式讓水磨村梨樹種植基地運作如魚得水。水磨村黨支部領辦,村干部帶頭發展,村民踴躍承包種植,村集體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規模化經營、抱團式發展,最大限度激活農村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實現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振興的共融發展。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