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8日08:34 來源:農民日報
“去年,嵊州各鄉鎮(街道)紀委、監察辦自辦案件數同比上升72.4%,檢舉控告量同比下降21.5%。”談起去年辦案辦信的成績單,浙江嵊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徐善斌頗為欣慰,“‘一升一降’的背后,是我們把基層監督與治理效能提升相融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開展‘楓橋式’監察辦創建帶來的最新成果。”
眾所周知,發軔於浙江諸暨的“楓橋經驗”是全國政法綜治的一面旗幟,半個多世紀以來,在“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的核心要義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歷久彌新。從鄉村出發,“楓橋經驗”衍生出城鎮版、網上版等,並從社會治安領域,擴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
徐善斌告訴記者,在監察全覆蓋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更大范圍內整合力量,推動監督下沉落地,用監督促進基層治理,成為了一個全新課題。能否從“楓橋經驗”中汲取營養,從而找到解決方案?“楓橋式”監察辦的命題由此率先在嵊州應運而生。
要想管得住,首先得有嚴紀律。為了讓群眾心中有底,讓監督有章可循,2018年底,嵊州市專門制定28條村級權力清單,並且為每項權力設置了相應運行流程圖,劃出村干部履職紅線,確保村級權力順軌運行。
劉仲堯是長樂鎮水竹村黨總支書記,說起這“28條”,當了25年村干部的他感慨良多:“這幾年,村裡搞美麗鄉村建設,開展飲用水提升工程,修駁河道石坎等,大小工程確實不少。可往往到了村裡,稍有不規范,就容易出現風險點,也很容易受百姓詬病,引發干群不合。”
如今,重大決策事項如何商定?村級不同金額的工程和物資採購如何開展?村級財務怎樣管?宅基地如何批?8個大項、28條權力清單,幾乎覆蓋了村級事務的方方面面,尤其針對這幾年農村信訪量最大的“三資”管理問題,不僅明確了村干部辦事流程,還給村民監督提供了依據。
“表面上看,是給權力戴上了‘緊箍咒’,實際上是我們的‘護身符’,讓干部清白、讓百姓明白,少了流言蜚語,做事再也不怕說三道四。”劉仲堯坦言,雖然比起以往,有時程序煩瑣了些,但身心卻輕鬆許多,隻需按流程用心做好服務工作,罵聲和埋怨自然就少了。
讓村干部們感覺到責任與壓力的,還有家門口的“紀委”。56歲的俞岐明長年從事工程建設,去年換屆后,成為甘霖鎮蒼岩村黨總支副書記、村監委主任。而按照市裡推行的“兩不宜三聚焦”要求,俞岐明不再具體管轄村庄工程,一門心思搞監督。
所謂“兩不宜三聚焦”,即換屆選舉產生的村監會主任不宜分管自然村工作,不宜分管村務財務工作,且必須聚焦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落實“兩個維護”情況、聚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情況、聚焦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等,目的就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務監督工作,推動村監會工作步入法治化、規范化、高效化軌道。
角色的變化,帶來了目光焦點的轉變。“過去,我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搞監督難免腰杆子不夠硬。現在我關注的是,挖機數是否與實際配套,水泥質量能否達標,小工與工程量有沒有脫節。雖然工程上有監理,但我畢竟時刻在村裡,又懂工程建設,方便時刻監督。”俞岐明說。
俞歧明還有個身份——村監察工作聯絡站站長,隻要發現任何疑似存在違紀違法的行為,就可以把信息第一時間向鎮紀委、監察辦匯報。為此,嵊州市紀委市監委專門開發了一款名為“監督上報”的小程序,便於275個村(社區)的村監會、監察信息員和監察工作聯絡站實時上報線索信息。
信息化手段也讓曾經享譽全國的“民情日記”有了新內涵。石璜鎮雅璜村是“民情日記”制度的發源地,如今在嵊州,從手寫日記到信息系統,隻要群眾、企業等提出需求,能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合力破題,線上就能精准匹配辦理層級和責任單位,並落實反饋時限。
“民情日記”直達百姓“痛點”,再加上聯絡站這些“前哨”組織,便可近距離發現基層“小問題”,切實把初信初訪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減少信訪存量和增量。去年在嵊州市,信訪舉報總量、檢舉控告數量、反映農村黨員干部數量等指標數據,較2019年分別下降19%、31%和23%。
在徐善斌看來,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關鍵要向基層延伸,打通“最后一公裡”,做到上下一起施治,全黨一體從嚴。建立“楓橋式”監察辦的初衷,就是抓早抓小、注重源頭防治,通過加強對基層公權力的監督,更好地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本報記者 朱海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