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祖任平:脫貧一線黨旗紅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述評

2020年11月30日12:4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脫貧一線黨旗紅

貧困,中華民族困擾千年。

戰貧,中國共產黨奮進百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審時度勢,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減貧事業的歷史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做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搭建起領航脫貧攻堅戰的“四梁八柱”。

上下同欲者勝。各級黨組織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選派最能打仗的干部,推動各方面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流動,和群眾一起譜寫了一首波瀾壯闊的脫貧史詩,交上了一份精彩的脫貧答卷,書寫著全球減貧史的重要篇章。

(一)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茶園考察脫貧攻堅情況的一張照片刷屏。畫面中,總書記面帶微笑,和陝西省委書記、安康市委書記、平利縣委書記、蔣家坪村支書,一起走向正在工作的茶農們。

鏡頭記錄歷史,瞬間定格永恆。這樣的瞬間,蘊藏著穿越風雪砥礪前行的制勝秘密,蘊藏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組織力量。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無產階級“所以能夠成為而且必然會成為不可戰勝的力量,就是因為它根據馬克思主義原則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組織的物質統一來鞏固的”。我們黨建立了包括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在內的嚴密組織體系,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強大組織脈絡。黨中央“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基層組織有令即行、有禁即止,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具有的組織優勢,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密碼”。

德國著名詩人海涅說: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科學的思想理論,是組織起來的先導,是打贏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的旌旗和號角。“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障,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貴在精准,重在精准”“關心愛護基層一線扶貧干部”“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而且要較真、叫板”……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抓黨建促脫貧引航定向。

達必識其途,至必由其道。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地見效,首先靠的是理論武裝、思想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組織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入課堂、進頭腦,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引導黨員干部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持續的扶貧思想教育,浸潤著黨員干部心田,點撥著必勝的信念之火,筑牢打贏脫貧攻堅戰思想上的“銅牆鐵壁”。

(二)

十八洞村,湘西一個普通的小村庄,曾經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土地貧瘠,“窮得讓人揪心”“美得讓人心痛”。在村黨支部帶領下,強思想、強組織、強黨員,精准扶貧、精准施策,如今滄桑巨變、破繭成蝶,“靚得讓人心動”。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層黨組織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最后一公裡。全面增強貧困地區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就成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關鍵因素。

“給錢給物,更要建個好支部。”創新組織設置,黨組織建在產業鏈、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本地選、外面引、上面派,選優村黨組織書記,配強村“兩委”班子,黨的十八大以來,共調整2.3萬名不勝任不盡職貧困村黨組織書記﹔集中輪訓、精准培訓、實戰化訓練,提高村干部脫貧帶富能力﹔以考核、巡視為切入口,聚焦問題、突破難點,滾動整頓、查缺補漏,黨的十八大以來,共整頓提升3萬個貧困村軟弱渙散黨組織,針對未出列貧困村,“一村一策”整頓建強﹔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經費,落實農村基層干部報酬待遇,建好管好用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持續夯實深度貧困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基礎保障,推動村干部基本報酬和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兩項合計由每村每年不低於9萬元提高至不低於11萬元……貧困地區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功能不斷增強,一個個堅強的戰斗堡壘,一個個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橋頭堡”,屹立在戰貧最前沿。

“在扶貧中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否則,整個扶貧工作將缺少基本保障和失去強大動力,已經取得的扶貧成果也有喪失的危險。”中央財政拿出真金白銀,5年扶持10萬個左右行政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3年扶持1000個左右紅色村開展推動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壯大薄弱村空殼村集體經濟實力,積極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宣傳和營銷特色農產品,增強貧困村“造血”能力……充分發揮貧困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的根本之策,為穩定脫貧和長期增收提供堅實支撐。

脫貧攻堅難點在哪裡,我們的黨組織和黨員就在哪裡,黨旗就高高飄揚在哪裡。面對黨中央的要求、人民的呼喚,一批批共產黨員挺身而出,奔向一處處沒有硝煙的戰場。在遍布“懸崖村”的大峽谷,在海拔幾千米的高山之巔,在人跡罕至的峭壁之上,在貧瘠苦寒的村庄裡,在與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的戰場上,在“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中,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住農屋、翻大山、越深溝,挨家挨戶摸底數、拔窮根、探出路,以切實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櫛風沐雨、披荊斬棘。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跟我上,我是黨員”“我一定要修好通往山外的路”“群眾不脫貧,我不走”,一句句誓言、一個個承諾,不時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空回響。黨員志願者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黨員片長”“黨員中心戶”結對幫扶貧困戶、黨員脫貧示范戶“一戶帶一片,一片帶一村”……黨員勇當先鋒、敢打頭陣,重大任務由黨員扛著、關鍵時刻由黨員頂著,“黨員紅”就是脫貧攻堅的“最亮底色”。

土生土長的老支書、老黨員初心不改、不勝不歸,思念故土的農民工黨員、“能人”黨員響應號召、返鄉“參戰”,許許多多的黨員和貧困群眾的手握在一起,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鄉親們脫貧了,有的因為扶貧“漂白”了頭發﹔有的身患重病仍念叨著貧困戶的名字﹔有的為解決一個貧困戶的戶口問題,歷時半年、多次跨省協調……讓父老鄉親早日脫貧,是他們的共同心願。

大山深處的貴州遵義播州區團結村,村支書帶領村民們在峭壁懸崖間,挖出一條近10公裡的“天渠”,向周邊群眾輸送生命之水﹔四川江油市小壩村原村支書青方華,帶頭背炸藥,用鋼钎鑿洞、雷管炸山,用18年時間打通所有入戶路……一個個動人故事,一件件感人事跡,都是一種無聲宣示:黨組織就是群眾的主心骨,共產黨員就是扶貧的先行者。

脫貧大考的戰場上,在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40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筑起堅實堡壘,9000多萬共產黨員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紅色黨旗,炙熱紅心,傳遞著火熱的干勁、必勝的信心。

在脫貧攻堅戰場的每一個角落,黨旗始終在高高飄揚……

(三)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在茫茫大涼山,對口支援省份的干部伸出了援手,中直機關、央企的精兵強將來了,本省選派的“土著”人才扎下去了……1萬多名干部,如同1萬多個火種,散發著光與熱,誓與貧困決戰到底。

打非常之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一聲號令之下,全國自上而下盡銳出戰,精選最佳人員、挑選最強干將。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率先行動、全力支持,實現中央單位和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兩個“全覆蓋”,形成市一級有“西老革”挂職干部、貧困縣有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挂職干部、部分貧困村有中央單位駐村第一書記的市縣村齊力攻堅格局﹔東部省份伸出援助之手,派干部、出思路、助發展﹔省市縣派出精兵強將在脫貧攻堅一線集結……

無數眼神凝望、無數力量匯集、無數暖流涌動,流淌在貧困山區的最深處。在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建檔立卡貧困村,在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和民族地區,在貧困群眾需要的地方,一支支“永不走的工作隊”,一支支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突擊隊”,如春筍般拔起,如毛竹般扎根。2015年以來,全國累計選派290多萬名駐村干部,目前在崗駐村工作隊25.5萬個,駐村干部91.8萬名﹔累計選派第一書記51.8萬名、現在崗24萬名,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村和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全覆蓋。他們遠離家人、帶著希望,直抵脫貧的最前線,為戰勝貧困提供強大的干部保障。

這樣的情景令人驚嘆,又都似曾相識。70多年前,為支援南方新解放區建設,一大批干部舍小家顧大家,毅然踏上南下征程。這種穿越風雨的勇氣,來源於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更來源於中國共產黨的強大組織優勢。

貧困村需要什麼樣的干部,就派什麼樣的干部。堅持因村選派、按需對接、分類幫扶,對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選派黨建工作經驗豐富、組織領導能力強的﹔對貧困地區,選派懂產業發展、善精准扶貧的﹔對災后恢復重建地區,選派有災后重建經驗、善於疏導群眾的﹔對民族地區,選派熟悉民族宗教政策、會做民族工作的……一大批政治強、能力硬、作風好的干部,奔向一處處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主戰場。

分析研判履職情況,注重依事考核,拒絕挂名駐村、“兩頭跑”﹔督促落實項目、資金、責任“三個捆綁”要求﹔抓好“傳幫帶”,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隊”……加強嚴格管理,確保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選得准、下得去、融得進、干得好,“一子落而全盤活”效應得到極大激發。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隻為如山的責任、庄嚴的承諾。修公路、建新房、興產業、抓教育、促脫貧……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堅守在任務最艱巨的地方,爬最高的山、走最遠的路、啃最硬的骨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他們就是防“疫”隊、戰“疫”隊﹔抗洪救災,他們就戰斗在洪水浪尖、救災一線﹔銷售特色農產品、發展特色產業,他們就是形象代言人﹔易地搬遷、精准扶貧,他們就是一線服務員、政策宣講員……白天晚上,農家院落、田間地頭、深山窮溝,一張方桌、幾條板凳,他們向各種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發起總攻,誓言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

“不爭氣啊,最忙的時候住院……”一位第一書記的微信朋友圈讓眾多網民淚目。“我來,就是啃硬骨頭的!”“兒子一年沒來看我一次,不擔心﹔但村裡的核桃樹兩三天不看一次,就不踏實”,他們想著的是脫貧責任,挂念的是貧困群眾幸福。從不通語言到本地通,從坐冷板凳到和群眾同坐一條凳,餓了泡方便面、困了就地瞇會,他們忙碌的身影從未歇停,用自己的辛勞贏得群眾的信任、換取群眾的認同。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他們頂風雪、冒酷暑、踏泥濘,翻山越嶺、跋山涉水,點亮著群眾心中那盞希望的明燈。

2019年6月17日凌晨,因惦記村裡防汛工作,時任廣西百色市百坭村第一書記的黃文秀冒雨趕回,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30歲的年輕生命,400多天的奉獻犧牲,她用美好青春詮釋著初心使命。她的名字,永遠鐫刻在這個偏僻山村的每個人心中。這個戰場雖然沒有硝煙和槍林彈雨,但依然有流血和犧牲。據不完全統計,770多名扶貧干部犧牲在脫貧一線。王小權、吳應譜、樊貞子、王秋婷、楊東……許許多多第一書記和扶貧隊員勇往直前以赴之、殫精竭慮以成之、舍生忘死以從之,在反貧困的偉大事業中拓展生命的厚度。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所投身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偉業﹔自己所扛起的,是億萬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千斤重擔。

他們人生奮斗的旋律,是脫貧攻堅戰場上雄渾的命運交響、澎湃的時代潮音。有網友評價,第一書記和扶貧隊員在脫貧攻堅戰中是把自己“掰開了”“揉碎了”。也有人說,他們就是新時代的“蚯蚓”:“鬆了貧困的土,吃了貧窮的根”。

(四)

“我時常牽挂著奮戰在脫貧一線的同志們”“一定要保重身體”,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暖心問候第一書記,並在視頻連線人民日報派駐河北省灤平縣於營村第一書記時,向全國所有扶貧駐村第一書記致意。

暖心的語言、親切的關懷,通過電波和網絡傳至四面八方,引來廣泛共鳴,鼓舞和激勵著廣大扶貧干部沿著一個又一個目標節點奮發前行。

“偉大的事業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種事業是正義的、宏大的,而且因為這種事業不是一帆風順的。”面對艱難險阻,尤其是那些“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需要干部下更大功夫,在激流中行駛出脫貧致富加速度。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加強對一線扶貧干部關愛和保障”“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犧牲者流芳,激勵他們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努力工作”,把“更廣泛更有效地調動干部隊伍的積極性”作為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

選好用好干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為我們黨團結帶領群眾戰勝一切困難、取得決戰脫貧攻堅勝利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注重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對表現突出的及時表彰、注重提拔使用,對不勝任的調整撤換,在扶貧開發工作一線考驗干部,以實干論英雄、以實績論獎賞,樹立起想作為、敢作為、善作為的鮮明導向。

惟其動力充沛,方能書寫奇跡。褒獎表現突出干部,貫徹“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建立健全干部擔當作為的激勵和保護機制,加強對挂職、援派干部的指導和支持,落實一線干部待遇保障,幫扶慰問因公殉職扶貧干部家屬,挂牌督戰壓實攻堅責任……當他們扶貧有為時給予掌聲鼓勵,攻堅遇阻時及時雪中送炭,遭遇委屈時撐腰鼓勁。對一線扶貧干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推動著他們在“攻堅戰”中拿出“戰”的作風、“戰”的行動、“戰”的成效。

確保新選派駐村干部和新上任鄉村干部全部輪訓一遍﹔緊扣脫貧攻堅工作實際和干部崗位職責,科學設置培訓內容,著力補齊知識弱項和能力短板﹔適應疫情防控形勢,創新培訓方式,注重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各地著眼實戰,突出重點對象,優化培訓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增強干部扶貧帶富的實戰能力。

“一個蘿卜一個坑,出水才見兩腿泥。”縣一級是脫貧攻堅前線指揮部,縣級黨政一把手就是指揮長。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保持貧困地區黨政正職穩定﹔對如期完成任務且表現突出的貧困縣黨政正職予以重用,對於不能勝任的及時撤換,對於弄虛作假的堅決問責……堅持隊伍不撤、力度不減、標准不降、干勁不鬆,激勵引導干部凝心聚力投入脫貧攻堅戰。

穩隊伍、穩政策,就是穩人心、鼓干勁、見實效。有干部說,“留任也是再出發。在我的任上實現脫貧,是項大事業”。

(五)

每年進山“務農”超過200天,起早貪黑,鑽溝爬嶺,吃著饃就白開水當餐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科技為群眾脫貧覓出路,把論文寫在了脫貧戰場。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脫貧攻堅,人才就是“金鑰匙”。“貧困地區最缺的是人才”“要吸引各類人才參與脫貧攻堅和農村發展”“促進鄉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斗、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推動急需人才向貧困地區基層一線流動,成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所在。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推動人才下沉基層,充實鄉鎮扶貧力量,補齊人才短板﹔改進編制管理,進行柔性流動﹔從貧困地區需要出發,精准選派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進行技術幫扶……各級黨組織放寬視野“選”、聚焦需求“派”、搭建載體“促”,精心打造集聚人才的“強磁場”,打破人才的所有制壁壘、跨越行業流動的壁壘,積極破解人才瓶頸難題,引導著更多優秀人才投身貧困基層,展才華、創事業。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脫貧攻堅既需“及時雨”,更需“動力源”。把招才引智放在突出位置,簡化程序,降低招聘門檻,開辟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持續加大培養“土專家”“田秀才”力度,變“輸血”為“造血”﹔完善激勵機制和關心關愛措施,落實住房、生活、醫療、職稱評審等待遇補助和傾斜政策,讓人才安心安身安業……持續打好引才、育才、留才“三張牌”,為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的發展建設提供持久而有力的人才保障。

農技專家行走田間地頭,開展病虫害防治,進行牛羊養殖專題培訓﹔專家服務團進行各類項目對接、成果轉化和技術咨詢,解決技術難題﹔醫療專家開展醫療服務,貧困群眾不出遠門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方便地看病﹔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開展科技扶貧,進行優勢特色產業開發﹔大學畢業生踴躍基層,貢獻青春力量……各行各業人才奮斗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揮洒自己的汗水,向貧困地區群眾傳經送寶,將智慧的種子撒播到貧困地區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優秀人才回鄉“歸巢”,專家人才結對幫扶,東西部人才對口幫扶,社會專業人才助力,人才的集聚流動,給貧困地區發展帶來的是思想觀念的撞擊、社會治理方法的交匯、產業發展路徑的碰撞,帶來的是希望和夢想。

“我想改變一代人。”大山裡的女校校長張桂梅身患23種疾病,改變著1804個貧困山區女孩的命運,為近1800個家庭點燃了希望﹔長期駐扎在瀾滄扶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走進直播間當起“網絡主播”,為自己引進的冬季馬鈴薯代言……各類人才踴躍在貧困地區,起早貪黑,鑽溝爬嶺,進村入戶,形成了一股經久不息的人才扶貧大潮。

這是廣大人才矢志奉獻、愛國奮斗的情懷,是建功立業新時代的責任擔當。

(六)

打硬仗呼喚硬作風。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作風”。脫貧攻堅戰,既是體現黨組織能力水平的政治任務,更是檢驗基層黨員干部作風的時代考題。

思想凝聚作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不僅僅是過硬的作風,更是一種共同的思想、共同的理念、共同的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踐行群眾路線,倡導“三嚴三實”,推動“兩學一做”,深化黨內教育,鍛造合格黨員……開展黨內教育,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讓黨員干部隊伍既有真理的力量,更有人格的力量,既有崇高的理想,更有嚴明的作風,在脫貧攻堅關鍵時刻信得過、靠得住、頂得上。

“脫貧攻堅,從嚴從實是要領”。組織部門帶頭求真務實,把抓落實作為開展工作的主要方式。省級黨委組織部長走遍縣、市級黨委組織部長走遍鄉鎮、縣級黨委組織部長走遍村,到一線強組織領導、現場推動﹔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聚焦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堅持黨建與扶貧同步規劃、同向推進、統一考核﹔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考核突出脫貧攻堅實效,不斷強化抓脫貧攻堅的責任擔當,把貧困地區黨員干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激發出來,推動形成“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的鮮明導向,以作風攻堅促脫貧攻堅。

毛澤東曾經深刻指出,形式主義是一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筋”的東西,號召全黨必須“揭破它”。對不擔當作為的,對作風漂浮、失職瀆職的,嚴肅批評教育、堅決糾正和處理,利劍高懸、責任落地,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成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中的一項重點工作。

“虛假式”脫貧、“算賬式”脫貧、“指標式”脫貧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不該開的會議不開了,重復填表少了,基層黨員干部從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一種干真事、真干事的良好風氣,在扶貧一線形成。有一線基層扶貧干部感嘆,“鬆了綁、添了力,辦事效率高了,我們的干勁更足了”。好作風,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標注出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精神坐標。

路漫漫其修遠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只是萬裡長征第一步。“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

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充分發揮我們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喚起干部群眾千百萬、同心干”,就一定能繼續書寫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輝煌篇章。

(責編:謝倩、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