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張常榮: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藍圖

2020年11月26日09:2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是前提和保障。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黨建引領是關鍵,必須提升黨的領導“貫通度”、戰斗堡壘“堅固度”、治理人才“支撐度”、多元主體“協同度”,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實現由弱到強的嬗變。

突出政治功能,提升黨的領導“貫通度”。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中,基層黨組織發揮著引導治理方向、制定治理規則、整合治理力量的政治引領作用。要針對基層社會治理中權責不清、條塊分割等突出問題,強化黨的領導並使其貫通基層社會治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堅持以學深悟透創新理論為根本。持續鞏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開展黨的創新理論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六進”活動,讓新思想“潤物細無聲”。堅持以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為統領。堅持賦權增能,從組織上強化鄉鎮(街道)和村(社區)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領導地位。積極推進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引導街道黨(工)委聚焦主責主業,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堅持以社會治理重大任務為牽引。堅持從各領域實際出發,採取黨建+社會治理的模式,建立基層黨組織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問題清單,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有機融入落實“六穩”“六保”、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大任務。堅持以區域黨群服務中心為依托。綜合區位特點、人群特征、服務半徑等因素,發揮縣(市、區)委牽頭抓總作用,整合黨建、政務和社會服務等資源,建設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功能聚焦、集約高效的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建強黨領導基層治理的堅強陣地和服務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

夯實組織基礎,提升戰斗堡壘“堅固度”。黨支部是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更是黨在基層治理中的“橋頭堡”。基層黨組織強,則基層社會治理強。要聚焦組織覆蓋、規范建設、整頓提高、全域聯動,在基層治理中筑強支部戰斗堡壘,讓基層社會治理的“前沿陣地”堅如磐、穩如山。在組織覆蓋上發力。緊盯基層治理薄弱點,在鞏固傳統領域的同時,進軍新興領域,圍繞解決黨組織下延不夠、覆蓋不廣等問題,創新組織設置方式,通過區域聯建、行業共建等方式,構建“縱橫交織”的組織體系,避免出現“留白”現象。在規范建設上發力。對標健全基本組織、建強基本隊伍、開展基本活動、完善基本制度、落實基本保障“五個基本”,堅持“抓兩頭帶中間”,以計劃任務項目化、推進落實清單化、聯系指導專人化、工作流程規范化、達標創建分級化、動態管理日常化為核心內容,深入推進黨支部標准化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提能增效”。在整頓提高上發力。堅持嚴字當頭、實字托底、步步緊壓,層層加壓,推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全面開展黨組織“黨建體檢”,一個一個把脈問診、對症下藥,理脈疏瘀、強筋健體,及時治“未病”,及早治“小病”,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健康指數”。在全域聯動上發力。強化市、區、街道、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增強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推動單位、行業、區域黨建互聯互動,實現陣地、文化、服務等資源共享,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作、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

注重能力建設,提升治理人才“支撐度”。基層社會治理,人才隊伍是支撐。強化基層社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數量為基、能力為要。要堅持數量充足、質量優良的原則,推動更多的優秀人才在基層一線面對面、心貼心做好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骨干培育要精心。採取從大學生中考錄鄉鎮(街道)事業編制工作人員到村(社區)任職方式,充實基層治理力量。實施“沃土計劃”,加大村級后備人才培養力度。圍繞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大“第一書記”選派力度,實現村村覆蓋,推動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持續向好。能力提升要精准。聚焦強黨建、強治理、強服務,整合市縣鄉培訓資源,開展村(社區)干部市級示范培訓、縣級全員輪訓,持續提升組織動員群眾能力、化解矛盾糾紛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確保基層干部有能力肩負起強化基層社會治理的重大政治責任。作風養成要精細。圍繞作風不實、落實不力、能力素質不適應等問題,教育引導農村、社區等基層干部落實掌握情況要細、分析問題要細、制定方案要細、配套措施要細、工作落實要細的要求,在為民服務中細“治”入微,做到群眾的事多想一點、多問一句、多走一步、多幫一把,以細心聚民心。

強化機制引領,提升多元主體“協同度”。強化社會治理,僅靠基層黨組織“單兵作戰”,必然出現“力有不逮”問題。要不斷強化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工作機制,推動管理、發展、服務力量向基層下沉,聚能聚力抓基層社會治理,形成“共治圈”。推行“輪值主席”制度。吸納駐區機關、事業單位、“兩新”組織黨組織負責人擔任社區基層黨建聯席會議“輪值主席”,通過聯席會商、群眾評議等制度,激發駐區單位黨組織內在動力,解決好“報而不到”“駐而不動”的問題,由社區黨組織“獨角戲”變成社區黨組織和駐區單位黨組織“大合唱”。實施“金雞歸巢”計劃。以“鄉土、鄉情、鄉愁”為橋梁,以“親緣、人緣、地緣”為紐帶,大力實施“金雞歸巢”計劃,支持和鼓勵在域外創業的企業家回鄉投資興業,實現項目、資金、人才、技術回流,匯聚鄉村治理新動能。構建志願服務載體。以黨群義工聯合會為龍頭,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志願服務,以黨內帶黨外,不斷擴大志願服務團隊和星級志願服務者的規模,構建“物業管理紅色管家”“農村文化大院”等有效載體,拓展基層黨員、群眾以志願服務的方式參與社會治理的空間。打造“紅色物業”平台。圍繞破解物業管理事小、件件百姓憂心的難題,建立完善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三方聯動”服務機制,形成“黨建引領、行業主導、基層主抓”的管理模式,解決民生關鍵小事,共治共享暖民心。

(作者系黑龍江省雞西市委書記)

(責編:王欲然、任一林)
相關專題
· 市局干部談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