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貴州黔東南州157支調研組走進鄉村 解剖麻雀補短板

陳軍

2020年11月10日10:4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今年9月以來,貴州黔東南州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著力點,統籌組織系統人員力量,組建157支調研組,深入鄉村一線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大調研,解剖麻雀、破解難題,為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集結優勢兵力找症結

“通過專題培訓,我們對調研的主要內容有了系統掌握,開展調研工作時能更聚焦、更深入、更精准。”榕江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余勝文在全州基層組織建設大調研業務培訓后說道。

該州堅持“既是調研也是督戰”原則,採取“上下聯動查、群策群力研、集中短板幫”的調研方式,依托州委組織部13個督戰分隊、縣級組織部門144個督戰分隊成立調研組,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實地調研。同時,從紀檢部門和組織部門抽調人員,組成14個機動督戰小組,確保調研質量。

調研工作中,各調研組圍繞基層黨組織主體責任落實、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鄉村治理能力等10方面33項具體指標,先后深入16個縣(市)、218個鄉鎮(街道)、1686個村以及7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實地調研,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092個,現場幫助解決問題181個,限時督促整改問題28個。

聚焦薄弱環節補短板

“我們搬到城裡住,在周邊打打零工,勉強養活一家子。后來,社區動員我到扶貧工廠學裁縫做衣服,每月工資有2800元左右,現在我們家的日子越過越好。”這是調研組走訪易地扶貧搬遷點天柱縣惠民社區貧困戶女工楊芝蘋的場景,也是深入調研時,現場幫助解決的問題之一。

“以前,時不時有一些貧困戶返回老家生活,主要是因為沒有收入來源。扶貧工廠建成后,他們有了穩定崗位和收入,安置點的醫療、教育等各方面條件又有保障,大家的心就穩了。”一名黨建扶貧工廠管理人員向調研組介紹。

為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天柱縣著力在技能培訓上下功夫,在聯山街道引進9家培訓機構,先后舉辦了電工、家政、美容、廚師、服裝、網紅等各類培訓,像楊芝蘋一樣通過技能培訓“脫農裝、著工裝”的婦女還有很多。

該州堅持問題導向,將發現的209個問題,分門別類納入“攻堅責任、攻堅堡壘、攻堅隊伍、攻堅能力、攻堅打法、激勵擔當”6個方面進行登記,通過“派單式”整改銷號的辦法,及時反饋、移交問題清單,落實“十日一調度一談判”,由州、縣兩級組織部門聯動抓好整改、對應銷號。

對標疑難問題開處方

“各級黨組織是否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主體責任、工作責任、幫扶責任?村干部年齡偏大、學歷偏低如何解決?鄉村治理水平怎麼提高?……”這是該州基層組織建設大調研工作調度會上提出的問題。

自大調研工作開展以來,黔東南州將在基層發現的老大難問題匯聚成冊,逐一解剖分析,拿對策建議,形成一批可學、可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在全州范圍內大力推廣,供各地學習借鑒,推動全州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提升、全面過硬。

“要是沒有村級合作社,我今年的收入就沒了著落。”榕江縣古州鎮高文村李老玉一邊在百香果種植基地忙著採摘,一邊與調研組隊員交談。該縣村級黨組織通過“村社合一”“黨社聯建”“社社聯建”模式,村級合作社圍繞“果、蔬、藥、菌、雞、豬”六大產業,因地制宜謀發展,幫助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以前,升學宴、搬家酒、滿月酒,各種酒宴濫辦成風,村干部也難管得住。現在村規民約建立起來了,大家都能自覺遵守。”基層干部普遍感受到這一轉變。該州全面推行“村‘兩委’+村民小組+‘十戶一體’”三級自治模式,把分散的農戶再組織起來,共擔社會責任、共創文明鄉村、共興產業發展,社會反響良好。

(責編:郝萍、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