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科學光芒照耀高原大地——追記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黨組副書記、院長尼瑪扎西(下)

2020年11月04日10:46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科學光芒照耀高原大地

尼瑪扎西曾這樣描述青稞的良種研究和推廣:“今年一看有希望,明年一種又不行,在希望和惋惜的交織中度過一年又一年。育種工作在於扎實的付出,同時又有偶然性,這也是科研的魅力所在。”

尼瑪扎西也曾這樣教導科研團隊裡的年輕人:“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機遇垂青有准備的人。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豐富的積累才能為日后的創新提供准備。”

引領青稞基因研究

隨著國內基因科學的突飛猛進,高原青稞選育工作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青稞基因組序列中,蘊藏著青稞高產優質、味美色香的關鍵因素,包含著抗病抗虫、耐寒耐旱、抗倒伏等優良性狀的遺傳信息。

“要選育好品種,就要在基因層面深度研究,挖掘優良功能基因。”尼瑪扎西相信,解析青稞的基因組序列,不僅關系著進一步改進青稞品質、提高產量,更關系著我國在大麥生物技術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2010年,尼瑪扎西牽頭啟動了西藏青稞全基因組測序、西藏青稞起源與進化以及青稞高原適應性研究。2012年,尼瑪扎西帶領團隊從1500多個地方品種中,篩選出種植歷史最悠久、純合度最高的品種“拉薩勾芒”,並以此為核心,開展西藏青稞全基因組測序與重測序。

“我們成功繪制完成了全球首個青稞基因圖譜!”2015年,當尼瑪扎西興奮地說出這句話時,很少有人知道喜悅的背后歷經了多少艱辛。正是此次青稞基因組測序,團隊發現了耐低氧、抗寒和抗旱等360個高原綜合適應性特異基因,為更好地進行高原類作物改良指明了方向。隨后,越來越多的分子生物學和遺傳育種研究領域優秀科技人才沖著尼瑪扎西來到西藏,青稞育種、高產栽培、示范推廣與精深產品研發團隊從原先的不足10人逐步壯大到目前的40多人。

“他對科學的執著、對青稞事業的熱愛感染著整個團隊,尼瑪扎西院長就是我們的榜樣。”西藏農科院農業所研究員曾興權說。

讓青稞產業助民脫貧

西藏農牧科學院的申報材料幾乎都要經尼瑪扎西過目,他的辦公室裡有一台大電視,電腦投屏后,成了他的審稿“利器”。他把每一個模塊、每一條說明都反復斟酌修改,他要求團隊成員千萬不能抱著“先交上去再說”的心態,成熟的科研不隻體現在腳下,還要有對科研工作每一道環節的責任心。

今年全國兩會上,尼瑪扎西專程將他的寶貝——幾瓶精心培育的青稞種子帶去,與專家深入交流高原農業發展大計。“院長連什麼樣的種子裝什麼瓶子,都會花心思准備,就是想把它們展示到最好。”西藏農科院農業所副研究員王玉林常跟著尼瑪扎西一起出差,他說,尼瑪扎西的行李箱裡不是青稞種子就是材料。

尼瑪扎西辦公室的大門為所有人敞開,不少有技術需求的企業,總自發地來農科院找他。尼瑪扎西隻要有時間便“來者不拒”,無需預約。他也常年奔波在西藏各個青稞加工企業之間,牽頭成立農產品開發與食品科學研究所,建立國內首個青稞加工技術創新平台,給企業產品研發免費當顧問……

青稞米、青稞酒、青稞曲奇餅干……目前,西藏農牧科研機構已研制出100余種青稞深加工產品,全區青稞生產加工企業達30余家,設計加工能力在15萬噸左右,青稞產業鏈的延長大大拓寬了高原農牧民的致富路。

分秒必爭與時間賽跑

與時間賽跑,充分利用每一分鐘,傾囊傳授自己的所學所知,把全部青春奉獻給祖國……他是農業工作者們欽佩的對象,也是對自己最苛刻的人。

離飛機起飛還有時間,尼瑪扎西習慣到拉薩貢嘎機場周圍的農田裡轉轉,下飛機回程的路上經過青稞田,總要搓一把穗子再走。為了選育出更加優良的新品種,他每年都要在試驗田裡待上五六個月,從耕地、播種到收割、打場,對成千上萬的育種材料進行對比觀察鑒定,並與農民長期深入交流。

他可能是農科院大院裡“最不愛回家的人”。天一亮,多少人還在被窩裡,尼瑪扎西早飯都沒吃就去辦公室處理文件﹔夜深人靜的時候,院子裡隻有他的辦公室燈還亮著。“有時候他剛從外地回來,第一時間不是往家趕,而是直奔辦公室,他總說有些重要的東西得馬上記錄下來。”西藏農科院黨組書記高學說。

尼瑪扎西曾說,一年365天,隻有大年三十、藏歷除夕和初一這三天是他的休息時間,其他時間要麼與農田相伴,要麼在辦公室加班。

關心他的同事總會問,“您會不會太辛苦了”。他卻說:“我們做農業科研工作的,首先要有奉獻精神,要舍小家為大家。農業工作季節性特別強,不能說關鍵的時間節點一來我卻要休息,不然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東奔西忙,尼瑪扎西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妻子拉瓊不記得因為“催他回家吃飯”生過多少氣,他總是“馬上”“馬上”,直到飯菜熱了2回、3回,他才回來。可同為農科系統出身的妻子從心底理解他,“他熱愛自己的工作,他的工作很有意義”。

多年堅守,成果紛至沓來,而尼瑪扎西很少為自己爭榮譽。今年,西藏自治區科技廳曾推薦他評選個人杰出貢獻獎,他卻拒絕了:“我們農科院還有那麼多老同志、老專家,他們在西藏工作了一輩子,什麼獎都沒拿過,我要是拿了心中有愧啊!”

如今,尼瑪扎西辦公室門前的工作狀態欄上,指針永遠停留在“出差”一欄﹔那個每晚整棟樓唯一亮著燈的辦公室也暗了下來。

在送別的那天,親友們陸續趕來。“他的去世,讓西藏少了一位優秀的少數民族科技工作者,我們的科技管理干部隊伍更少了一位優秀的同志。”西藏科技廳廳長赤列旺杰說,“現在不管走到哪個偏僻的農牧區、山溝溝,總能看到農業科技工作者們傳播科學技術、轉化科研成果的身影,他們都是尼瑪扎西工作作風的傳承者。”(記者 郭靜原 代 玲)

(責編:李依環、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