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2020年11月03日08:42 來源:旗幟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對科技創新作出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部署,鼓勵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吹響了開啟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新征程的號角,是“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一個時期推動科技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充分肯定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深刻闡明了科技創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重大作用,對加快科技創新步伐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關鍵點上指明了科技工作方向。
對科技創新賦予新的重要地位和歷史使命。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的重大戰略意義,並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四個面向”,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要求、賦予了新使命。在“三個面向”基礎上增加“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凸顯了生命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強化了科技創新全面支撐“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充分凸顯了科技創新在新時代國家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清晰擘畫了加快科技創新的重要路徑。“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習近平總書記以恩格斯的名言來強調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的重要性,並從資源配置、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科技改革、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關鍵問題的路徑。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礎研究既需要好奇心驅動,也需要重大科技問題帶動,需要財政引導、多元投入形成穩定支持機制,這些深刻論斷為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給出了思路方法。這些極具思想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論述,賦予了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為實現科技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提供了理論指引和科學的方法論。
為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近年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特別強調科研攻關工作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作出了重大貢獻,極大鼓舞了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是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重要內涵。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將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事業﹔也鼓舞著全民族形成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時代新風尚,激勵全社會迸發出創造創新的磅礡力量,為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9月20日,家長與孩子在第二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與智能服務型機器人互動
深刻把握新形勢新要求,切實增強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全面、系統、深刻闡明了科技創新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全國科技系統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未來一個時期科技工作的主基調,深入開展學習,堅決貫徹落實。要深刻理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中科技創新的歷史使命。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要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科技工作者肩負重任、使命光榮。要深刻理解“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的迫切要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要進一步增強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的緊迫感。要深刻理解科技創新在推動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科技創新是關鍵。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科技實力是重要保障。要深刻理解加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的緊迫性和責任感。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推動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更好發揮戰略支撐和引領作用。
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方向,開創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全國科技系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提出的新要求,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以枕戈待旦、隻爭朝夕的精神,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努力開創科技工作的新局面,開啟建設科技強國的新征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面落實“四個面向”的要求,謀劃形成新時代科技工作的總體布局。在2021—2035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圍繞“四個面向”加強科技創新的系統布局。既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基礎前沿部署,又要圍繞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平安中國等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加強面向重大場景的關鍵技術研發,形成系統化技術解決方案。
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切實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增進民生福祉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緊密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面臨的現實問題,為解決糧食安全、農業面源污染、工業關鍵元器件和原材料、油氣勘探開發、新能源技術、水資源空間調度、人口老齡化、醫療健康等領域的重大需求提供科技解決方案。突出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改革完善項目形成機制和組織實施機制。對有望快速突破的技術,完善快速立項機制,抓緊推進研發﹔對屬於戰略性、需要久久為功的技術,提前部署,形成穩定支持機制。
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探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在更深層次上破解資源分配“分散、低效、重復”問題,加快建立與行業相關部門“共同凝練科技需求、共同設計研發任務、共同推進任務實施”的有效機制,進一步發揮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在統籌資源和任務部署中的作用,使國家科技資源更好地聚焦國家目標、服務發展全局。針對部分重點領域“卡脖子”問題,加快部署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推進國家實驗室組建工作,打造戰略科技力量﹔聚焦國家目標對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重組,形成我國實驗室體系。
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落實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實施好《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研究出台未來十年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的若干舉措。完善對高校、科研院所、科學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健全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的科學問題凝練機制。拓展多元化投入渠道,激勵地方、企業和社會力量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建立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特點的評價機制,強化以學術貢獻和創新價值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引導科研人員挑戰科學前沿,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探索實行長周期評價。
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凝聚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推進科教融合,進一步加大青年科學家的培養支持力度,形成體系化設計,為青年科學家長期穩定開展研究提供制度性保障。推動人才、項目、基地一體化部署。進一步吸引匯聚海外人才,支持用人單位發揮主體作用,發揮好高新區等創新載體優勢,以市場化機制吸引人才。推動人才政策落地見效,聚焦人才政策落實的難點、痛點、堵點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釋放制度紅利。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制度環境,擴大人才簽証的受益面,完善外國高端人才在華生活保障,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思維研究制定新時代的人才政策。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抓好新一輪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方案制定和落實,加快打通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堵點。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職能轉變,把工作重心轉到定戰略、定方針、定政策和創造環境、搞好服務上來。推進科研院所改革,賦予高校、科研機構更大自主權,實行符合科研規律的用人和薪酬等制度。深入實施減負專項行動,破除繁文縟節,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採取硬招實招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問題。深化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改革,把有限的資源聚焦到關鍵領域、重大項目、重點機構。加強科技政策與財稅、金融、產業等相關政策的銜接配套,引導構建新時期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發揮產學研各界和民間組織作用,持續推動中美科技交流。深耕細作對歐科技合作,探索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新型合作方式。立足經略周邊和夯實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關系,拓展與亞非國家科技合作深度和廣度。加強規劃布局,多措並舉推進中拉科技領域務實合作。充分利用多邊舞台主動參與全球創新治理,主動謀劃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務實推進“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擴大科技人文交流規模,持續推進聯合實驗室共建和科技園區合作,開展國際技術轉移活動。建立疫情防控國際科技合作網絡﹔公開征集和組織實施應對疫情國際合作項目﹔推薦國內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研究機構和企業與相關國家的研究機構、企業對接,進行科研聯合攻關。
(來源:《旗幟》2020年第10期,作者系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