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平涼市白家山村第一書記 王笳舟
2020年11月03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8年,我來到甘肅平涼市崆峒區峽門回族鄉白家山村駐村幫扶。白家山村海拔1900多米,村民主要種植玉米和土豆,收入微薄。一次次入戶走訪,我感受到他們致富的強烈願望,但自然條件差、沒人帶頭干,又缺少致富項目,村民致富並不容易。
我深知,贏得群眾信任,要將問題記在本子上,更要記在心坎上,一定要想方設法幫鄉親們解決實際困難。
75歲的蘇有才和老伴撫養3個孫子,生活艱難,我為他們送去生活必需品,還幫著申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並爭取其他補助政策。如今,老蘇一家五口都享受到了一類低保補助,挪出老宅搬進了新房,3個孩子也在家門口上起了學。
村裡的泥土路,一遇雨雪天就不好走。我爭取上級支持75萬元,用於硬化村裡巷道……這些看得見的變化,一點點改變著鄉親們對我的印象和態度。沒多久,他們都愛來和我聊幾句,說說家長裡短。
有了群眾信任,我組織召開了村民大會,並結合村裡實際情況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擯棄“等靠要”的觀念,發動群眾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我組織村兩委成員討論,聽取村民代表的意見,把“重視教育”和“做強產業”作為村裡脫貧攻堅的“兩條腿”。我協調資金60余萬元,通過蘭州大學教育扶貧獎助計劃等,改善白家山村及附近地區學校、教學點硬件條件和師資力量,同時開展送教下鄉、勵志教育講座等。此外,還結合扶貧政策,給群眾送去脫貧的真技術、好經驗。
很快,村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改變,產業發展也有了后勁。我們帶領村民建立直接幫扶、嵌入式幫扶和股份合作“三位一體”的扶貧產業發展體系,先后聯系蘭州大學等為村民捐贈10余萬元的春耕物資和農用機械,帶動20余戶村民養殖肉牛﹔建立“高校+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新型運營模式,聯系涉農資金近30萬元,成立綠色生態養殖合作社,10余戶貧困戶發展起了林下土雞養殖和土蜂養殖,都實現了脫貧。
作為扶貧干部,我深切地體會到,要把自己融入村子,因地制宜謀劃發展路子。2019年11月,白家山村正式退出貧困村序列。脫貧只是開始,好日子還在后頭,不能有絲毫懈怠。我們持續引進社會資金,整合種養殖產業,努力打造一個集綠色生態、休閑觀光和國情教育於一體的脫貧產業發展示范園。
如今,白家山村的產業鏈條基本形成並不斷鞏固,村民致富脫貧有了長遠保障。鄉親們更加明白了“好日子是奮斗出來的”道理。
(本報記者王錦濤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03日 19 版)
相關專題 |
· 黨建周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