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扶貧手記:在“帶著群眾干”上下功夫

山東省派駐夏津縣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  劉啟超

2020年10月20日07: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為省派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我跟9名省直機關的同志一起來到夏津縣的鄉村,如今在這工作已兩年多。我們在“帶著群眾干”上下功夫,帶領村民解矛盾、謀發展,與村民一起解決一件件難事,村子發展越來越好,村民對未來也越來越有信心。我們初來時,村干部因為沒思路、沒成績出門“抬不起頭”,而現在“昂首挺胸”干事業,還拍著胸脯打包票:“服務隊走了,俺們也照樣能干好咧。”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隻有真正摸清村子發展情況,才能制定出科學規劃。剛到基層時,我和隊友每天走田坎、入農戶、訪企業,想聽到更多的群眾聲音、看到更真切的狀況。我們總共召開了53場座談會,調研617戶、產業項目42個,累計收集問題230余條、意見建議350余條,形成了5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這才有了后面的“四大行動”“八項工程”,為更好地落實工作,我們把任務分解成50項具體載體和措施。

發展要有藍圖,還要落實好。沒有老百姓參與,再好的藍圖都會落空。“你們在這裡兩年能干出點啥?”“鍍鍍金就走了,俺們也不跟你們折騰”,一開始當地干部群眾對我們缺乏信任。那段時間,滿腦子想的都是怎樣讓老百姓信任我們,跟著我們一起拼、一起干。我們找到了工作抓手——“走出去、請進來、暖民心”活動,帶著干部群眾到省內外30余個縣市區考察學習,舉辦24期“鄉村振興大講堂”,走訪慰問貧困戶、老黨員等172戶,為全縣貧困學生捐資捐物900余人次……一件件暖心實事,讓老百姓不再關上大門,而是主動找服務隊談思路、說想法。

如何讓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兩年來,我帶著隊員們內挖本土資源,外引資金技術,推動“黨支部+公司+合作社+村民”模式落地。經過3個多月努力,去年9月26日,壽光綠巨人現代設施蔬菜產業項目終於落地了。南雙廟村70畝林下大球蓋菇種植產業項目正式簽約,李劉庄村303畝櫻桃園也正式簽約……項目一個一個落地,村民收獲頗豐,我們構思的特色產業經濟示范帶也已初具規模,沿縣生態旅游區觀光路由南向北連通了5個幫扶村。

環境美了,村民富了,如何提供更精准化、精細化服務擺上了議程。我們建議推進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讓矛盾在基層化解。去年8月開始,全縣36個村庄進行試點工作,當年全縣信訪起數、人次同比都大幅下降。

(本報記者  潘俊強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0日 19 版)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