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黨建引領、科技助力、居民監督,杭州創新社區自治——有事大家議 治理省力氣

本報記者 竇瀚洋

2020年10月15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

如何吸引居民廣泛參與社會治理?基層化解矛盾糾紛有何高招?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和居民自治如何良性互動?本版今起推出“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系列策劃,敬請關注。

 

家住杭州拱墅區葉青苑小區,年過七旬的夏彩荷是個熱心人。這幾年,她作為居民志願者參與小區管理,跑前跑后沒少忙活。“最近小區打算加裝電梯,我正忙著挨家挨戶征集意見。”她告訴記者。

別看是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后的葉青苑處處透著新意,小區管理井然有序。有啥秘訣?夏彩荷說:“社區治理想要搞好,居民要發揮主動性,治理好了大伙都受益。”

黨員帶頭

化解難點堵點

在下城區潮鳴街道,“潮爸潮媽志願者服務隊”小有名氣。

潮鳴街道黨工委書記金浪告訴記者,街道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意見較多,工作時難免碰壁。為了及時幫助居民解決問題,街道特意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組成志願服務隊伍,“潮爸潮媽志願者服務隊”應運而生。

來自小天竺社區的王美華是其中一員,當初召集服務隊成員,她第一批報了名。

家住回四弄,這裡改造的最大阻礙是每家每戶凸出窗外的防護欄。“居民習慣在這裡晾衣服、挂東西,不管工作人員如何上門勸說,就是不肯拆。”王美華說,她家窗外也裝了防護欄,不久前剛翻修過,“防護欄都是新換的,前后花了1.4萬多元。”她說,回四弄作為街道首批老舊小區改造樣板樓,聽說防護欄要統一拆除,家裡人起了埋怨,“剛花錢裝完哪能說拆就拆?”王美華的老公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我是黨員,又是服務隊志願者,當然得起帶頭作用。咱們可以先去看看改造方案,有什麼意見建議可以多提提。”一邊給家人做著思想工作,王美華又叫上鄰居,大家坐下來共商改造方案、提要求,不少建議被採納了。

不僅如此,在王美華動員下,她的老公還主動加入志願者隊伍,幫助居民反饋訴求,還協助施工隊完善工程設計。看到王美華全家帶了頭,鄰居也漸漸沒了意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老舊小區改造樣板樓舊貌換新顏,在服務隊牽線搭橋下,其他不少居民樓也跟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和社區達成共識,還順便對加裝監控等社區治安問題達成一致。如今,“潮爸潮媽志願者服務隊”不斷壯大,除了黨員,不少社區居民也積極參與其中。

“今年以來,杭州市委組織部把‘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作為重點課題,讓黨員作用在家門口發揮,難題堵點在家門口化解。通過黨建引領,帶動居民廣泛參與社區事務。”杭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兩新工委書記虞文娟說。

智慧管理

大家廣泛參與

在拱墅區小河街道,有條長約200米的和美弄,小路兩邊50多家沿街商鋪有序經營。可就在前幾年,和美弄並不“和美”。

“這裡是社區大部分居民的必經之路,沿街商鋪佔道經營、亂丟垃圾問題突出,加之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原本狹窄的小路更是‘寸步難行’。”對這條家門口的街巷,小河社區居委會主任於麗萍的言語中滿是無奈。

不僅如此,當時有關和美弄的投訴更是高達一周3起,“基本都是居民和店鋪之間的小矛盾,但就是難解決。”於麗萍回憶道,有次社區一位老太差點被店門口的雜物絆倒,和店主吵了起來,投訴到社區也沒化解,“最后還是在城管調節下,店家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把門口清理干淨。但沒過兩天又恢復了原樣。”

為了解決和美弄的麻煩,小河社區特意請來商戶和居民代表,還把街道消安辦、城管執法中隊、市場監管所和派出所等相關部門一同請來,召開了一場“紅茶議事會”。

“我作為住戶,就是希望環境整潔、出行安全”“其實就是一種習慣,我們商家有時候就是圖個方便”……喝著紅茶議著事,經過幾小時討論,大伙對“智慧化管理+街域自治”的解決方案達成共識。

會后,小河社區專門建立了和美弄街道環境自治微信群,街道找來一家物聯網公司,引入AI視頻智能識別技術,開始探索嘗試“雲共治”的基層智慧治理模式。

“‘雲’是人工智能大腦,可以對120余萬個行為事件進行分析。”於麗萍介紹,通過攝像頭抓拍畫面,再由“大腦”對比識別場景,可以判斷出垃圾堆積、共享單車亂停等9類不文明現象,精准率高達90%以上,相關信息能實時發送至城管隊員手機並落實整改。

如今,社區廣泛發動居民共同監督,街道環境自治微信群日益壯大,隻要看到不文明現象,居民就會拿起手機隨時拍。通過在微信群反饋,不文明現象得到了妥善整改,形成了社區、物業、居民、商家共同參與的治理生態圈。

街道環境監督整治形成了合力,於麗萍頗有感觸:“老社區用上了新技術,居民們都成了高科技的受益者。”

全程監督

居民當上評委

“這項收費合不合理?咱們去找自治小組問問清楚。”前不久,在西湖區西溪街道文教社區保俶花園,小區公告欄前,幾位居民正對新張貼的物業通知進行熱烈討論。

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負責人王芳露告訴記者,從2017年起,街道嘗試組建自治小組,幾年下來效果不錯,不少老小區還引進了物業公司,“別看現在管理有序,起初自治小組想要引進物業,不少居民可不買賬。”

家住保俶花園4幢的呂林彩便是其中一員。2018年8月,自治小組想為小區引進物業,呂林彩就是不同意。

“我們想引進物業的初衷很簡單,老小區一直沒有物業管理,環境臟亂差,設施設備日益老化。”保俶花園自治小組組長陳啟華說。

“我家樓下有家飯店,引進物業能解決油煙污染問題嗎?物業費一年就要400多元,問題不解決,這個錢我交得冤枉。”對此,呂林彩有自己的看法。小區引進物業公司后,仍心存疑慮的她,一開始也不肯繳費。

“想要物業得到認可,必須切實解決居民提出的問題。”陳啟華說,針對呂林彩提出的問題,物業專門請來清潔公司清理外牆油污,同時聯系自治小組、社區三方與飯店產權單位溝通協商,要求調整業態。最終,酒店承諾合同到期后搬離,產權單位也保証后期招租充分考慮居民需求。

困擾多年的棘手問題得到解決,引進物業后小區環境越來越好。去年5月,呂林彩主動補齊物業費,還當起了小區志願者。從疑慮到融入,呂林彩告訴記者,是自治小組和物業的貼心服務打動了她,“各項事務公開透明,物業費也交得放心。”

陳啟華介紹,為增強物業工作透明度,社區黨委聯合自治小組共同完善物業管理監督機制和考核辦法,督促物業定期公開經費使用、工作進度等,街道也組織居民從五大方面32項工作對自治小組開展年底考評打分,“工作做得好不好,都由居民說了算。”陳啟華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5日 10 版)

(責編:呂騰龍、王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