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7日08:06 來源:光明日報
“我為大家守一夜,大家為我守一年。”在四川成都新津區一個名為岳店小區的安置居住區,黨員帶頭、群眾參與成立“鄰裡一家人”志願服務隊,開展義務夜巡活動,每戶居民每年僅需為大家巡查一夜,就達到了全年不間斷巡查的效果。這項創新,引發居民踴躍參與,群眾安全感滿滿。
在城鄉基層治理實踐中,四川從來不缺改革創新的精神。從廣漢向陽人民公社摘牌到農村基層公推直選,從居民社區與商業樓宇共建綜合黨委到毗鄰鄉村建立聯合黨支部,從村民議事會到居民議事會、樓宇自管委,再到“一夜換一年”的巡查,每一步探索,都有力推動了城鄉基層治理的制度創新和能力提升。
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
地處成都繁華市區的益州社區,是一個典型的現代產業社區:轄區內有物業小區17個、企業4000多家,服務人口達12萬。人員來源廣泛,居民群眾和企業需求不一致,基層治理難度日益加大。
“基層黨組織要持續發力,整合社會力量服務精准補位。”益州社區建立樓宇社區綜合黨委,形成社區黨委+樓宇綜合黨委的新格局﹔成立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聯合轄區機關、駐區企事業單位等黨組織,通過召開會議、集中議事等方式,定期研究社區黨建重點難點工作、公共服務優化機制等,強化組織協調,實現社區黨建服務“一盤棋”。
“隻有黨的基層組織不斷鞏固和完善,才能把城鄉群眾團結凝聚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礡力量。”四川省委城鄉基層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說,要從制度機制上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城鄉基層各類組織的活動之中,切實把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
今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四川作為農業大省,返鄉農民工數量眾多,疫情防控難度很大。這個時候,農村基層黨組織切實把黨的強大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成疫情防控的工作優勢。
將治理寓於服務之中
瀘州市納溪區永寧街道轄區廠城交錯,生活環境差,群眾怨言多。面對新城區、老舊城區、安置區、城中村共存的局面,永寧街道深入挖掘轄區深厚的護國戰爭、棉花坡戰役紅色文化底蘊,全面推行“紅護家園”治理模式,實現資源在基層整合、服務在基層拓展、問題在基層解決、民心在基層凝聚,群眾滿意度、獲得感不斷提升。
四川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要建立精准對接群眾需求機制,及時發現、准確感知群眾服務需求,針對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和動態調整機制,推進社區公共服務標准化建設。四川省民政廳廳長益西達瓦說:“有了這張清單和這項機制,就能實現公共服務供需雙方的精准對接,把民生實事真正辦到老百姓心坎上。”
成都金牛區新橋社區發揮社區黨委的服務作用,瞄准駐區單位、社區商家、普通群眾、游客觀眾、外籍人士等5類群體需求,高水平建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11個黨群服務站,打造集黨群服務、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生活服務和對外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天府之家”,構建形成涵蓋老中青幼的“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四川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把為民服務作為基層治理第一要義,將治理寓於服務之中,注重從制度上、根本上解決民生難題。數不清的社區村落,不斷“蝶變”,居民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激發城鄉基層內生動力
花園規劃設計誰來搞?大家來籌智﹔花園建設資金誰來找?大家來籌錢﹔花園修建打造誰來跑?大家來籌勞……在成都高新區檬梓社區合興苑小區,居民自發湊錢湊勞,建起了漂亮的“百姓花園”,小區環境大為改善,居民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識也大為增強。
合興苑是由一個3棟樓房圍成的老舊四合院,2018年初,社區利用專項資金,修建了可供居民休閑的廊亭“暖心廊”。后來有不少居民提出意見,要是再修個院落小花園就更好了,並表示願意出錢出力。社區和院落兩委積極引導,修建百姓花園的集體行動由此開始。
“百姓花園通過眾籌共建的打造方式,喚醒居民的公共意識,強化了院落居民的主人翁意識。”社區相關負責人說,引導院落居民深度參與社區自治,讓居民與院落公共空間產生了親切感、認同感和歸屬感,解決了院落居民與院落公共空間之間的感情親疏和權益歸屬這兩個最核心問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院落公共空間的微治理,踐行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發展治理理念。
四川省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改革辦常務副主任唐文金說,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本質上是一場激發城鄉基層內生動力、實現活力與秩序相統一的改革行動。近年來,四川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創新機制,鼓勵老百姓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同時讓廣大老百姓分享社會治理的成果。
德陽羅江區在全國率先推行“村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每5—15戶按宗族、院落等自願結成一個單元,聯名推薦1名代表,真正讓所推選出的代表有具體的負責對象﹔議事代表主要以推選他的村民作為聯系服務對象,定向收集意見建議,定向反饋議事結果,定向宣傳政策,定向化解矛盾,有效暢通了解決問題的渠道。2019年,羅江區入選“全國鄉村治理建設首批試點縣”。
在四川的基層治理理念中,提升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始終是其重要追求。如今巴蜀大地上的城市和鄉村,樓院服務中心、樓宇自管委、居民議事會、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隨處可見,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的機制逐步完善,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高漲,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正在形成。
(本報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