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李璟慧:走出防疫“紅區”,再進搶險洪區

2020年09月24日08:13    來源:旗幟網

  導讀:2020年7月,洪水侵襲江西、安徽等地。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黨組的統一指揮部署下,各個部門迅速組織抗洪宣傳報道,特別是許多剛從武漢疫情報道一線歸來的黨員記者,聞令而動,義無反顧地再次投入到抗洪搶險報道中。他們發揚“新聞鐵軍”精神,不懼風雨,不畏艱難,深入核心現場,及時發出最新報道,講述感人至深的中國抗洪故事,凝聚起萬眾一心抗洪搶險的強大精神力量。

  我是新媒體記者,大年初一出發,向武漢,92天。7月13日出發,先向江西、再向安徽,19天。這兩次出發,畢生難忘。

  如果說對武漢“紅區”的恐懼來源於未知,那麼對江西洪區的擔憂恰恰來源於了解。關於洪水,大家並不陌生,可隻有親歷抗洪報道才能體味其中的艱險與不易。

  作為北方人,我對洪水最初的認知停留在曾經報道過的山洪災害。而這一次,真正來到長江流域,洪水肆虐,我看到了這片土地遭受的創傷,更看到了這片土地上最震撼人心的力量。

  7月13日晚上11點,江西省彭澤縣緊急在國道上筑起子堤,作為守護彭澤縣的第二道防線。原本道路兩側的村庄已經斷電,農田被洪水淹沒,除了搶險的路段,四周漆黑一片。施工現場的照明光源隻有車燈,第一場直播就在此時開始了。看不清路面,一腳踩下去,鞋裡就灌滿了泥水,身邊的人趕緊拉住我說,道路兩側都是洪水,千萬小心。這一刻,我終於意識到自己真正身處洪區了。在現場,我能聽到大型機械的轟鳴聲,聽到裝沙袋的沙沙聲,但是再也聽不到那原本祥和的、屬於生活的聲音。

  在災難報道中,我不想只是關注那些冷冰冰的災情數字,更想關注“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志願者,7月14日,江西廬山市城防堤出現洪水漫堤險情,400多名解放軍戰士緊急搶險。在新媒體直播時,我注意到一位阿姨,走上前詢問她為何來到搶險現場,她說她就是廬山人,作為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這幾天加入了廬山市志願者協會,帶著西瓜來看望抗洪戰士。阿姨眼含熱淚說:“這些孩子跟我家孩子差不多大,他們在這裡吃苦,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還說,“你也很辛苦,這麼熱的天,報道我們這兒的災情,謝謝你們。”採訪時,我和她一起感動落淚。這一段採訪發布在央視新聞微博賬號上,閱讀量達6155萬次,還登上了微博熱搜榜。高關注度,讓我看到“人”的力量,那些能引發我們情感共鳴的採訪,不僅抵達了現場,更能直抵人心。

  我把鏡頭對准抗洪一線的人們,記錄他們的工作、生活狀態,更關注他們的情感點。連日的強降雨過后,緊跟著就是連續的高溫天氣。來到江西3天后,我認識了一對抗洪父子——彭澤縣人民武裝部民兵應急連排長章永紅和他的兒子。章永紅今年52歲,從7月5日起就奮戰在抗洪一線,守護芙蓉圩堤。章永紅的兒子章安,今年17歲,讀高一。看到父親在抗洪一線忙碌,期末考試一結束,他就跟隨父親一起防汛抗洪。章安說,“以前背的都是書包,這次背上了沙包。家人、學校保護了我好多年,這次換我保護他們。”章永紅說,“作為黨員,我們毫不猶豫沖在前面。隻要水不退,我們永遠不會走。”用沖鋒舟轉運物資、巡堤、清理雜草、緊急處置滲水險情,父子二人經常一干就是一整天。我用“直播態”不關機的拍攝方式記錄著這對“抗洪父子兵”。

  記者在芙蓉圩堤上和民兵一起搬運物資

  他們轉運物資,我和他們一起搬﹔他們坐在地上吃午飯,我也坐在地上進行聊天式採訪。來自抗洪一線的節目,沒有解說詞,就用最真實的現場和細節講故事。餓了,就在堤上吃口盒飯﹔累了,就躺在地上睡一會兒。

  忠實的記錄,自有千鈞之力。拍攝的時候,我的手和胳膊也被晒爆皮。在現場,我不僅是採訪者、記錄者,更是和民兵連一樣、和抗洪一線的黨員們一樣,和大家風雨同舟、患難與共,也為防汛抗洪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武漢報道疫情期間,網友稱我“送溫暖小姐姐”。這條片子播出后,很多網友又紛紛給我留言:“同甘共苦,要注意安全”,“送溫暖小姐姐抗疫之后再抗洪,繼續溫暖著我們,加油”等。網友們的留言,讓我特別感動,也給了我堅守一線繼續奮戰的力量。面對洪水,作為普通人,我們也許會害怕。可是作為黨員、記者,我們不怕。

  7月18日夜晚,安徽汛情加劇。我又緊急趕往安徽蕪湖市。經汽車轉火車再轉汽車,抵達蕪湖無為市,已是19日凌晨5點多。顧不上休息,趕到武警搶險點,在滂沱大雨中,呈現了新聞新媒體中心的第一場發自安徽的直播報道。地面加航拍再加慢直播三路直播機位,獨家、首次呈現安徽無為大堤水中緊急修筑400米子堤的場景。一個多小時的直播,渾身被大雨澆透,我跟隨部隊官兵去往洪水中心區,零距離直觀展示險情。直播中,全程行進式介紹現場,當我近距離展現作業點時,一不小心陷入泥潭,雨靴裡灌滿了泥沙,而這樣的“意外”也是前線搶險戰士們每天遇到的。

  在探訪宿營車時,看到黨員先鋒連的戰士們沾滿泥漿的衣物挂在車下,被風吹到地上,心疼極了,趕忙幫戰士們挂好衣物。在一線,我和大家一樣,不是旁觀者。身上沾滿泥漿,心裡懷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用自己真實的經歷和感受來報道黨員們本著人民至上的堅定信念、進行艱苦搶險的感人事跡。

  這次抗洪報道中,有一場直播我沒能控制住眼淚。7月29日,安徽肥西縣派河大堤出現120多米的滑坡險情,還有可能發生決堤。就在大家紛紛撤離大堤兩岸的時候,解放軍緊急出動200多名戰士進行搶險作業。由於大堤路面坍塌,無法再用大型機械作業,現場隻能依靠沖鋒舟從對岸不間斷運送砂石,採取石籠固基的作業方式搶修大堤。大堤外側是隨時要漫堤的河水,大堤本身隨時有繼續滑坡的可能,大堤內側的戰士們在和時間賽跑,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搶險,防止大堤坍塌、洪水決堤。黨員先鋒連的戰士們主動請戰,去最危險的地段搶險。現場,“90后”、“00后”的戰士們跳入洪水中搶險,積水最深處已經沒過戰士們胸口,扛的沙袋進了水,順著戰士們脖子向下淌。看到搶險作業,我的眼淚止不住流。我深知核心現場的危險,可我是記者,更是黨員,很多人往后退的時候,我們得向前沖。沒有絲毫猶豫,帶著直播設備,我和戰士們一起下水。我剛走第一步,水就已經淹過了大腿,雨靴裡灌滿了泥水,每走一步都很困難,我拿起話筒說,“我的腳下全是淤泥,極難站穩。戰士們還要在水中作業,大家全身都濕透了,沾滿了泥水。在抗洪一線,身上扛的是沙袋,心裡裝的是萬千百姓。”

  記者在安徽直播緊急加固巢湖大堤

  此次抗洪報道,我從江西九江市、彭澤縣、廬山市、安徽蕪湖市、無為市、巢湖市到合肥市一路報道。從40度高溫到大雨滂沱,從凌晨5點到深夜12點,共進行20多次直播。縱有危險,絕不后退。我們熱愛生命、熱愛新聞、更熱愛這片土地。

  作為記者,我覺得自己特別幸福,不僅是因為能夠實現自己的新聞理想,更是為了不辜負那些深深震撼我們心靈的人。在一線,用鏡頭致敬最可愛的中國人,記錄了抗洪之戰以及凝聚起抗洪的磅礡力量。

  從“紅區”到洪區,我更加懂得“光”有多麼溫暖,也讓自己成為一束光,溫暖人心。

(責編:趙晶、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