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工作隊走了 咱也有信心干好”

——山東省夏津縣鄉村振興服務隊“育人才、壯產業、強治理”

2020年09月17日08:15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工作隊走了 咱也有信心干好”

這兩年,山東省夏津縣生態旅游區前屯村83歲的老農褚連洲感覺就像生活“在夢裡”,每天早上睜開眼,他就得趕緊出門在村裡轉轉,生怕現在這個美麗的村庄變回兩年前的“老樣子”。

“老樣子”是啥樣?“垃圾亂飛、污水亂淌不說,咱村還在黃河故道上,一刮風咱就得吃土,全村老少爺們一年得吃掉一個土丘。”褚連洲回憶說。

而記者眼前的前屯村,村口“黃河故道古桑文化村落”的標識古朴而醒目﹔進村主路被裝扮成生態長廊,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村子裡的每一處道路、房屋、樹木等,都經過精心裝扮,原先廢舊的老宅,已然“變身”成古桑文化館、桑茶體驗館、杏塢書院、研學小院等。

兩年時間,前屯村人從出門“抬不起頭”到“昂首挺胸”,源自山東省派夏津縣鄉村振興服務隊的進駐。村黨支部書記褚運林笑言:“工作隊不僅帶來了人財物,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好點子、好理念,留下了好機制、好辦法。咱現在可以拍著胸脯說,工作隊走了,咱也有信心干好。”

育人才:給錢給物不如“帶出一支好隊伍”

自2018年9月26日來到夏津,服務隊隊長、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劉啟超就帶著9名隊員,走進所幫包的5個村庄,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調研走訪,召開座談會53場,調研村民617戶、產業項目42個,累計收集問題230余條、意見建議350余條……

劉啟超說,“在這裡的兩年,我們竭盡全力拉資源、引項目,完善基礎設施、改變落后面貌。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帶出一支好隊伍,為村裡留下能帶領村子持續健康發展的人才。”

於是,一場圍繞育人才、建隊伍的系統工程,在這片土地上拉開了帷幕。

一方面“請進來”,服務隊先后舉辦“鄉村振興大講堂”24期,圍繞社會治理、蔬菜種植、庭院經濟、鄉村旅游、林下經濟等內容,邀請專家學者、先模人物等前來授課,累計培訓干部群眾3700余人次﹔另一方面“走出去”,組織鄉村干部群眾到河北、江蘇、浙江、青島等省內外30余個省市區考察學習、開闊眼界。

同時,培養發展黨員干部,每個村確定一到兩名入黨積極分子重點培養﹔開展“走訪動員在外創業人員”“本土人才調查摸底”活動,召開在外創業人員座談會,建立幫扶村人才信息庫,列出名錄,有計劃培養使用。

“服務隊已將48人納入重點培養范圍,按照‘一懂兩愛’要求,通過舉辦講座、外出參觀、黨校學習、田間技術指導等形式,發展黨員4名,確定5名黨支部書記或村委主任后備人選,培訓致富帶頭人16人、村民850人次,留下了一支鐵打的帶頭人隊伍。”夏津縣委書記才玉璞說。

壯產業:讓大主體與小農戶“攜手奔小康”

站在劉堤村村口向西望去,一處現代設施蔬菜產業園正有條不紊地施工建設,這在村委會主任閆光生看來,正是劉堤村未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我們村種菜多年來,以前一直是露天種植,效益不高。服務隊為咱從壽光引進了投資主體,建設現代化蔬菜大棚,咱村一下子站在了設施蔬菜產業最前沿。”

“我們負責投資建設和園區運營,前兩年通過技術指導,教會本地農民種植設施蔬菜,鼓勵農民返鄉承包園區內的大棚,誰家種得好,誰家收入就高。”壽光市綠巨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付春波說。

服務隊成員、《齊魯晚報》主任記者王曉明介紹,在這個佔地700畝、總投資1.5億元的項目裡,服務隊還整合投入資金200萬元,幫助5個幫扶村建設了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的高標准蔬菜大棚,委托綠巨人公司管理運營,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30萬到50萬元。

改變村庄面貌,提高造血功能,產業振興是基礎。如何為村庄培育一個壯產業?通過土地流轉或股份合作等形式,盤活土地資源,引進專業投資主體和運營主體,領建現代農業園區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大主體進駐了,如何構建與小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夏津縣委副書記李超介紹:“全面推進村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做法,以合作社為平台統籌村級資源,與進駐主體開展專業分工、股份合作、聯合開發等,鼓勵村民入園區務工或承包相關設施,在確保‘有租金、掙薪金、分紅利’等基礎上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強治理:落地一套保障長遠健康發展的“好辦法”

在劉堤村,現在人氣最高的地方是新建成的黨群服務中心,走進其中,“群眾辦事不出村、服務就在家門口”的標語映入眼帘。辦事大廳、黨員志願服務崗、法律援助崗、村民說事區、讀書角等區域設置,讓每一位來此的村民都能找到辦事和說理的地方。

在村民議事區的牆上,“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幾個大字格外醒目,這是劉堤村堅持村級自治理念的精華所在。在這裡,鄉賢參事會、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組織有了陣地。村裡的大事兒,不是黨支部拍腦袋決定,而是決策前先征求村民議事會、村民代表會的意見﹔村裡的小事兒,大家商量著辦,鄉賢參事會、紅白理事會發揮著重要作用。

類似情況在前屯村也有體現,該村還建立起“四椹九格、鄰裡互助”治理模式,引進“長安一家親”智慧管理平台,實現村庄視頻全覆蓋。

劉啟超介紹,構建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引領的“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是實現村庄長治久安和長遠健康發展的關鍵。服務隊進駐以來,聯合夏津縣委、縣政府強力推進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幫包村等36個村為試點,推廣“一約兩組織四平台”做法,即村規民約、群眾代表議事組織、百事便民志願服務組織和網格化服務管理平台、誠信體系道德評價平台、法律宣傳服務平台、平安鄉村創建平台,推進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2019年,夏津越級上訪數、人次同比分別下降48.4%和62.2%,保持了非訪零登記。服務隊幫扶的夏津縣生態旅游區被評為“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鄉”,幫扶村均被評為“山東省美麗鄉村示范村”,其中劉堤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本報記者 呂兵兵)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