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他把心掏給了村民”——記河北省委組織部駐淶源縣北黃土嶺村第一書記郭文東

2020年09月14日10:44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他把心掏給了村民”

編者按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駐村第一書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牢記初心、肩負使命,把幫扶村當成第二故鄉,日夜奮戰在脫貧第一線。他們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帶領村民改變村子落后面貌,奔波忙碌尋找致富項目,請來專家傳授技藝,用心用力抓好基層組織建設。今起,本報推出《第一書記在俺村》專欄,從不同側面展現他們勇於擔當、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跡,為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油鼓勁。

9月3日,海拔1100米的淶源縣金家井鄉北黃土嶺村已有了涼涼的秋意。扒拉了兩口早飯,省委組織部正處級巡視專員、駐村第一書記郭文東就奔向村南養牛場。

“咱這裡冬天氣溫太低,一定要跟水利部門砸實了,確保把保溫措施做好!”幾天前,郭文東協調縣水利部門,為養牛場配建水窖。關系村民們養的160頭牛過冬飲水問題,郭文東每天都要往工地跑幾趟,每個環節都要過問把關。

“郭書記駐村3年多了,他總想著為村民多干些事!”村黨支部書記池海青說,他把心掏給了村民,實事一個接著一個干,在脫貧致富的道上奮力領跑。

掏真心、換真情,和群眾擰成一股繩

“到最艱苦的地方,啃最硬的骨頭!”北黃土嶺村位於淶源縣西北部深山區,是全縣最窮最差的村之一。2017年3月,當時為省委組織部干部三處副處長的郭文東主動請纓,到該村幫扶。

“一個個細皮嫩肉的,能跟著咱們吃苦?怕是走個過場吧!”起初,大多村民對郭文東和工作隊隊員沒抱太大希望。

面對猜疑,郭文東想:“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群眾。沒有他們的信任,戰勝貧困就無從談起。必須想辦法和他們擰成一股繩!”

“老姚又犯病了,你快來瞅瞅!”一天深夜,熟睡中的郭文東被村民姚生雨的老伴兒叫醒,他一骨碌爬起床,飛奔到老姚家。隻見老姚臉色發白,有氣無力地倚在床頭,情況非常緊急。“120急救車從縣城來就得一小時,不能等!”郭文東立即開上自己的汽車,將老姚送到了縣醫院。幸好老姚只是突發高血壓並無大礙,他這才放了心。

“有困難找郭書記,他是咱們的貼心人!”這件事消除了村民們的疑問。漸漸地,大伙兒對郭文東和工作隊隊員開始刮目相看,在脫貧路上重拾信心。建新居、修街道、興產業……不到一年,小山村舊貌換新顏。

“工作隊總有撤離的那一天,撤隊后村裡的工作、產業發展還得靠村黨組織和村干部。”郭文東認為,年輕人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他開始邊帶著鄉親們戰貧,邊謀劃“后半篇文章”——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今年33歲的池海青多年在貴州承包工程,頭腦靈活,敢闖敢干,還是黨員。2017年底,他回來探親看到家鄉的變化,內心受到震撼,言語中流露出回鄉創業的想法。聽到消息的郭文東立即入戶家訪,兩人進行了一番長談。

“村裡的確需要你這樣的年輕能人挑大梁,但留在村裡,你的生意就會受影響。”郭文東推心置腹。

“您一個外地人,都能為鄉親們掏心掏肺,我更是責無旁貸!”池海青一臉真誠。

2018年,村裡換屆選舉,池海青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5名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不到40歲,干起事來有板有眼、步步爭先。3年來,郭文東還帶著村黨支部發展了13名中共預備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

“從前整天看不見村干部,現在他們隨時在身邊。”村民說。今年疫情最嚴重時,村民外出不便,池海青和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海東不計個人得失,搭油出車一次次跑縣城,義務為村民代買藥品、生活必需品,年輕的村干部成了鄉親們稱贊的貼心人。

蓋新房、村變樣,激活山村人氣旺

“老鄭刷抖音討上了媳婦!”前不久,46歲的光棍漢鄭賀龍娶媳婦的消息傳遍了全村。

“開玩笑!刷抖音就能娶上老婆?是咱村的巨大變化吸引了人家!”鄭賀龍一臉正色道。

在鄭賀龍發出的抖音視頻裡,隻見白牆青瓦的徽派新民居整齊排列,寬闊平坦的街道干淨整潔,山上有光伏電站,山下有雞場,一幅興旺秀美的鄉村圖景。很多網友給他點贊留言。其中,一位曲陽的女士與他談起了戀愛。

誰能想到,3年前,這裡還是一幅破舊的景象。

郭文東清楚地記得,剛進村那天,天降鵝毛大雪,北黃土嶺村仿佛林沖守護的草料場,凌亂不堪。家家戶戶住的土坯房,似乎一腳就能踹倒,整個村沒有一條平整路。村民養牛養羊,人畜混住,布魯菌病發病率很高。風大時,沙塵伴著牛羊糞,不小心就會灌一嘴。

“這樣的破山村留不住人!”村民們告訴郭文東,除非你有本事把村子“翻個個兒,全給我們蓋成新房,要不沒希望!”

“那就把整村改建作為脫貧攻堅第一戰,先把人氣聚起來。”經過反復調研摸底,郭文東和村民形成一致意見。

誰來出錢?誰來建設?村民又提出一連串問題。

跑鄉裡、找縣裡,協調北京對口幫扶資金,接著又請來專業建筑單位做規劃、搞建設,春夏兩季,忙前忙后,郭文東將村民先前的一個個問號拉成了嘆號——村民住新房不用花一分錢。

2017年10月,新居全部建成﹔11月,82戶村民全部遷入新居。

“家家戶戶都住進了新房,還是精裝修,沒想到老了還能住進這樣的好房子!”剛搬進新家那段時間,姚生雨高興得睡不著覺。

2018年,郭文東又帶著鄉親們陸續完成道路的硬化、美化、綠化、亮化、淨化等工作,整個村庄舊貌換新顏。

“原來村裡破落,人都往外走﹔現在村容煥然一新,人開始回流。”郭文東說。

謀產業、脫真貧,致富路上步步實

“算上這個鞋廠,郭書記已為村裡引進了5個扶貧項目了。”村東頭的空地上,一台推土機正在平整地面,1200平方米的制鞋廠房基本建成。鞋廠投產后,不僅可以安排該村20多名村民家門口就業,還能帶動周邊60多人就業。

池海青是生意能人,在他眼裡,郭文東引進扶貧產業有竅門:既要符合村情,又要收益穩定,還要帶動力持久。

村北的山坡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座399千瓦的光伏電站,每年能穩定為村集體創收40萬元,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戶至少能增收3000元。”郭文東笑著說。

可2018年建這座電站時卻費了一番周折,要不是郭文東力爭,北黃土嶺村險些錯過這個增收項目。

當時,建設方以所選場地不符合光照要求為由打算棄建,工程人員開車要走。“我就不信這麼大山場找不到一塊建光伏電站的地方!”郭文東硬拉著工程人員上了山,最終找到一塊適宜的場地,這才建成了規模較大的光伏電站。

北黃土嶺村村民有養牛的傳統。郭文東因勢利導,在村南山坡上建設了現代化養牛場,水、電、路全部配套,全村160頭牛實現集中養殖、人畜分離。隨著近兩年肉牛行情看漲,每個養牛戶都致富了。

村北有光伏電站、村南有養牛場、村西疊壩造地、村東養殖柴雞……3年多來,郭文東硬是在自然條件差、產業基礎幾乎為零的北黃土嶺村搞出了一個又一個富民產業,形成了“村落在中間,產業興四邊”的興旺格局,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905元,增幅達71.8%。項目全部達產后,每年可為全村創收100多萬元。(河北日報記者 寇國瑩 通訊員 高 翯)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