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布哈的兩件心事

———記武警四川總隊涼山支隊某大隊政治教導員、扶貧干部布哈

本報記者  陳勁鬆 文/圖

2020年08月26日07: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布哈介紹彝族刺繡

八一前夕,中央宣傳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13位“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武警四川總隊涼山支隊某大隊政治教導員布哈作為武警部隊唯一代表當選。

布哈,彝族,今年35歲,他出生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一個貧困家庭,2007年10月入黨,2009年6月入伍,2017年,布哈主動請纓擔任昭覺縣梭梭拉打村駐村扶貧干部,帶領151戶607名貧困群眾全部實現脫貧,被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

教育扶貧是根本

8月1日,地處大涼山腹地的昭覺縣四開鄉梭梭拉打村幼兒園傳來朗朗書聲,一個皮膚黝黑,身著迷彩服的軍人正給孩子們上課,孩子們很高興地和武警叔叔互動。

昭覺縣一直戴著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四川省深度貧困縣兩頂“帽子”,受到各方關注。

身為梭梭拉打駐村扶貧干部,布哈知道自己肩上沉甸甸的擔子——兌現武警部隊扶貧脫貧的“三年規劃”,帶領全村鄉親們徹底把兩頂貧困的“帽子”甩掉。

“一個地方想要徹底脫貧,教育扶貧才是治根本、管長遠的方法。”布哈說。以前,該村隻有一個幼教點,40多個孩子擠在兩間陰暗簡陋的教室裡,這一幕深深刺痛了布哈,成了他最重要的一個心事。在寫給武警四川總隊的脫貧幫扶建議中,布哈將援建幼兒園作為頭等大事大力呼吁。

去年9月,武警愛民幼兒園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可容納200多名孩子接受高質量的免費學前教育,許多參觀者驚喜地發現,這個漂亮的幼兒園出乎他們的想象。

這期間,兩名學生引起了布哈的注意——爾古阿衣和馬子拉。爾古阿衣的父親去世后母親改嫁,家庭生活貧困﹔馬子拉母親病故,父親一人撫養5個孩子。學習成績優異的兩人隨時有可能因貧困而導致輟學。

布哈回到部隊,與戰友們交流這兩個學生的情況,讓布哈沒想到的是,兩名戰士當即決定要資助這兩個孩子。

布哈和在彝鄉學校當老師的妻子阿呷堅持“家庭式”扶持助學,他們資助幫扶了18位彝族貧困學生,其中有2人考上大學,1人考上了研究生……

發展彝繡穩定增收

曾經的梭梭拉打村很窮,全村522戶中151戶貧困。如何在村裡搞特色產業,讓村民端起“金飯碗”,成為布哈心頭的又一件大事。

“梭梭拉打村的婦女基本都會彝族刺繡,如果能形成規模化生產,暢通推廣銷售渠道,就可以增收不少。”布哈說。

“彝繡不僅是一個家庭、一個村庄的希望,更是對民族文化最好的弘揚與傳承。”為此,布哈4次拜訪昭覺縣民間彝繡專家阿合久都和中國彝族服飾收藏家阿吉拉則,請他們幫助培訓村裡的繡娘。兩位專家得知布哈的來意后,很快答應擔任梭梭拉打村彝繡項目的技術指導,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回到村裡,布哈走進繡娘賈巴伍呷家,告訴她邀請專家教學指導和技術培訓的消息。賈巴伍呷又重新拿起了手中的針線,半個月時間,技藝便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后來縣裡的彝繡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在賈巴伍呷的帶動下,村裡百余名繡娘加入了彝繡隊伍,連73歲的老阿媽惹伍甲莫都加入進來。布哈還通過採取“非遺+時尚+電商+扶貧”的模式,在全村發展刺繡產業,讓貧困群眾每年穩定增收2000元以上。

“甜蜜的事業”收入可觀

8月1日,在梭梭拉打村的特產展櫃前,布哈拿著一瓶蜂蜜向觀眾介紹,他還把這個視頻發到朋友圈,為村裡優質的純天然蜂蜜做廣告。

梭梭拉打村獨特的氣候條件使得各類花卉的花期非常長,是養殖蜜蜂的天堂。布哈動員該村的在校大學生俄洛瓦達返鄉創業,在村裡成立中華蜂養殖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蜂農+貧困戶”的模式,把村上的養蜂產業發展壯大。

萬事開頭難。合作社成立之初,蜂箱、蜂種採購回來了,但俄洛瓦達和村民們一樣,隻會簡單粗放地散養,不會育蜂、預防病虫,取蜜也隻會最原始的方法。200多箱蜜蜂,俄洛瓦達束手無策,合作社很快面臨技術瓶頸的難題。

布哈請來了大涼山名氣最大的“養蜂王”宋文學。宋文學主動提出到梭梭拉打村來養蜂,並且將他養殖基地的優良蜂種部分投入到合作社。現在,梭梭拉打村的養蜂合作社已經步入正軌,不斷地為村民帶來可觀的收益。

如今,在布哈的扶貧日記上,一組組數據讓人欣喜:村裡的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34%實現了歸零,151戶貧困戶在短短兩年內實現全部脫貧,人均年收入達到6200元左右,比2019年國家貧困戶脫貧退出標准高出2000多元……

(責編:常雪梅、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