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海鷗
2020年08月24日07: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早上5點,白領志願者吳洲紅已經出門,到醫院參加導醫服務﹔中午時分,愛心送餐志願者帶著熱乎乎的飯菜,挨家挨戶為爺爺奶奶們送去營養午餐﹔華燈初上的十字街頭,交通志願者們站在路口守護一方平安……
在上海市靜安區靜安寺街道,志願服務全天候“在線”,男女老少志願者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種子播撒在大街小巷,詮釋著城市文明的細節與厚重。
靜安寺街道地處上海市中心城區核心地段,這裡活躍著志願者近8000名,各類志願服務團隊200余個,自2010年以來,共開展各類志願服務項目共2000個,形成特色品牌項目共70余項。街道自2005年起至今,連續五次獲評全國文明單位。
去年的一個夏夜,家住四明體育弄的曾老伯在街頭茫然四顧,不知所措的神情引起了路人的注意……在詢問老人無果的情況下,路人發現老伯佩戴的手環,於是通過掃描手環上的二維碼,很快聯系到了老伯的家人。
原來這並不是一條普通的手環,它是靜安寺街道守護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的“愛心環”。“每個患病老人都深深牽動著家庭每個成員的心。”街道負責人說,志願者希望能給老人們更多保障和關愛,於是在整個街道發起了愛心活動,對社區老人進行了評估篩查、教育宣傳,發放了1200根手環﹔同時也向街道內的居民與企業發起呼吁:“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了佩戴手環的老人,請你幫助他回家﹔他的家人在等他回家。”
白發多、白領多、駐區單位多,是靜安寺街道的特點。圍繞這些特點,街道立足網格黨建的深耕探索,以志願服務助力社區治理,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志願服務活動:“幸福白老匯”圍繞“兩白”群體需求,通過志願眾籌方式,推行雙向互動公益,獲“第三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垃圾分類一帶三”項目通過一名社區志願者宣傳、指導帶動三戶家庭,共計2600名志願者推動近一萬戶家庭參與其中﹔“一小時公益撿跑活動”號召白領利用班前、午間休息時間開展活動,為垃圾分類貢獻一份力……
街道著力紅色陣地共建,打造更多志願服務聯動的“共享堡壘”。將志願服務陣地建設納入街道“網格+”大黨建身邊服務圈陣地覆蓋網絡,嵌入黨建網、管理網、服務網的綜合運行之中。建立起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為樞紐,市區兩級志願服務基地為支撐,6家公益型社會組織為分支,包括11個學雷鋒志願者服務工作站和30個樓宇志願服務站點的網絡體系。建立志願服務微網站平台,規范志願者管理、志願活動發布,提供志願服務激勵、評優通道。整合社區單位的公益場地、服務項目,實現“信息溝通、項目聯通、資源互通”,讓各類志願資源隨時隨地觸手可及。
街道持續探索區域化黨建,著力區域聯動共享。以白領志願者為主的“班前一小時”導醫有效緩解了華山醫院就診高峰秩序混亂問題﹔以公園健身志願者為主的“陽光出行”地鐵安全守護項目,每天20名志願者連續9年全年無休服務於大客流的地鐵靜安寺站,維護出行秩序與安全﹔華東醫院志願者連續10余年為社區老人提供“愛心助老餐”,共計160萬份……
“3萬白領、3.7萬居民,2000個項目,志願服務讓社區居民真正成為彼此緊密聯系的共同體。”志願者紛紛感慨道:“在這個大家庭裡,既有被關愛的溫暖,也有被需要的幸福。”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2日 06 版)
| 相關專題 |
| · 學雷鋒志願服務進行時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