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學雷鋒志願服務進行時)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制片人吳卉——“我願播撒志願服務的種子”

本報記者  張  賀

2020年08月18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報道志願者故事,最終自己成為志願者﹔拍攝公益節目,最終自己發起組織公益基金……從觀察者到參與者,再到踐行者,17年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制片人吳卉,累計參加志願服務超過1.8萬小時。她制作的全國首檔以志願服務為主題的大型真人秀《社區英雄》感動了億萬觀眾,有力推動了志願服務的普及。她說:“我願播撒志願服務的種子,讓更多的人成為志願者。”

吳卉最初與志願者的接觸是在2003年。那一年,她採訪共青團中央組織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接觸了很多自願赴西部偏遠艱苦地區從事支教工作的大學生。大學生們熱情、善良、奉獻的精神風貌讓她深受觸動。“大家互相都不認識,但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和目標,攜手同行,這種感覺讓我覺得溫暖。”吳卉說,后來在制作一檔專題節目時,吳卉採訪“首都的士雷鋒車隊”,隊長王鳳進在錄制現場帶來一個裝色拉油的油桶,每接送一次乘客,她就放進去1元錢,裝滿后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當時做節目的時候,王大姐已經捐了四五桶了,大家都感動得不得了,偷偷往油桶裡塞錢,讓王大姐帶走。”

“志願服務真的不可或缺!”這是吳卉從一場重大變故中得到的體悟。2012年春節,大年初九,凌晨4點,父親心臟病突發,慌亂的吳卉隻能打物業電話求救,小區保安馬上來幫忙。盡管最終父親還是走了,但在人生最無助的時候有人伸出援手,吳卉感恩不已,同時也有點遺憾,“如果社區裡有個隨時能為老年人提供公益服務的機構就好了”……

“社區是居民的家園,是最能體現愛與溫暖的地方。如果做一檔以社區公益為主題的節目,一定可以大大推動全社會對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的了解。”吳卉說,通過多年從事法治報道和社會報道積累的經驗,她深深地感到我們這個社會特別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相互關愛。“北大社會學系教授張靜說,志願服務最能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她的話堅定了我制作《社區英雄》的決心。”

怎麼做才能讓節目既好看又凸顯志願精神?

吳卉和同事們決定:把節目設計成挑戰與對戰模式,每期節目有兩位公益項目發起人作為“社區英雄”接受挑戰,用7天時間,邀請上千名志願者進行一場盛大的千人舞蹈,用各具創意的造型表達公益理念,贏得公益金支持。在演播室現場,他們將接受嘉賓提問和評判,由200名青年志願者投票決定“公益獎勵金”的歸屬。節目中的“英雄獎勵金”由公益基金會現場發放。

“1000人同時跳舞,任務艱巨到難以想象。‘社區英雄’要一家一家去敲門,能行嗎?我當時心存疑慮。”吳卉說,“但是一想到,如果每個人能影響6個人,一共能影響6000人﹔這6000人就更能理解志願者、理解公益精神,我們節目就沒白做。”

一期節目,吳卉和同事們要從1000名候選者中篩選出100名挑戰者,節目組再分成四五個小組,對100人進行面訪,深入交談,拍攝視頻資料,撰寫調研報告,研究初選視頻,將人數篩選至20人﹔然后十幾個攝制組每組用6個機位跟蹤拍攝7天,剪輯15天,至此,外拍過程告一段落﹔現場錄制環節才剛剛開始……

“辛苦是辛苦,但和志願者們在一起的日子都是甜的。”吳卉說。

有一期節目,女嘉賓得知“社區英雄”要為癌症患者募捐時,毅然剪掉滿頭青絲,把一頭長發捐出去給患者做假發﹔有一期節目,明明其中一名“社區英雄”獲勝了,但他卻執意把獎金讓給對手,因為他覺得對方更需要幫助……

《社區英雄》開播后不久,即榮獲第十八屆亞洲電視大獎“最佳真人秀節目”獎。來自世界各地的40位評委表示,通過節目,看到了中國社區真實的狀態,節目用鏡頭記錄了普通中國人的生活,質朴而感人。

8年來,節目共拍攝90個社區公益項目、制作16期公益人物紀錄片、創作84場千人舞蹈,聯合19家公益基金會,近12萬社區居民直接參與公益。播出以來,節目觀眾觸及量超過10億人次、新媒體轉載量達到1300萬以上。

“志願服務讓我找到了人生的價值,我相信自己是在做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還有8年,我就要退休了,退休后還要繼續做志願者。”在採訪結束時,吳卉對記者說:“當你不知道該做點什麼的時候,就去做志願者吧。”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18日 06 版)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