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黨建微網格 城鄉大治理

2020年08月11日15:3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黨建微網格 城鄉大治理

核心閱讀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構成要素和重要基石,黨的執政根基在基層,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在基層,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感知在基層。一段時間以來,有的地方城鄉基層治理存在權責不明、運轉不暢、服務群眾不精准等問題。針對這些難題,各地都在積極探索破解之道。本期關注帶大家走進四川瀘州市,看他們如何在黨建引領下,實施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推動形成“城鄉大黨建、治理大聯動”新格局。

 

如何統籌各方力量,讓各類組織成為黨組織的“左膀右臂”?

書記領航

把城鄉基層黨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構建整體性、統籌性要求的領導體制,是瀘州市的共識。為此,市、區縣分別成立城鄉基層治理委員會及辦公室,深化鄉鎮行政區劃調整、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普遍設立黨建辦、治理辦,推動形成“城鄉大黨建、治理大聯動”新格局。先后出台《加強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的決定》等“1+N”制度文件,確保“干有依據、干有方向、干有目標”。近些年來,圍繞城市轉型升級、社區發展治理、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市、區縣、鄉鎮(街道)“書記領航工程”,實行“一張作戰圖引領、一套新機制推進、一線項目化治理”,形成了“一把手”抓帶頭、“一盤棋”抓統籌、“一竿子”抓到底的上下聯動工作體系。

“基層治理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聚焦生產、生活、生態需要,打造安全、方便、舒適、幸福的城鄉環境。”瀘州市委書記劉強在江陽區華陽街道領秀嘉園小區調研時談道。

6月19日,瀘州市敘永縣召開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大會。調鄉、合村、並組、優化社區是瀘州市推進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程,區劃調整、機構改革同步推進,讓城鄉基層治理真正產生了“化學反應”。

瀘州市把城鄉基層治理作為“書記領航工程”中的首要任務,開展“金點子”萬人大調查,綜合居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印發了城鄉基層治理工作要點、總體安排,分級分項制定區縣、市級部門(單位)工作任務清單,把要求明確到單位,落實到人頭。建立“月調度、季督導、年述職”工作推進機制,探索下級評價上級部門(單位)制度,有力推動黨員聯管、活動聯辦、資源聯享落到實處。“聯系社區隨時可以考核評價我們,機關黨員每月到社區報到服務成為常態。”瀘州市國資委專職黨委副書記徐春桃坦言。

為充實基層治理骨干力量,瀘州市從35歲以下的優秀選調生、熟悉基層治理的機關干部中,選派55名到街道、社區示范點擔任基層治理專職副書記,協助基層黨組織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建立完善社區工作准入制度,建立社區工作者崗位等級序列和薪酬體系,選派10名優秀社區專職工作者到成都市跟班學習,提升能力和水平。

怎樣破解“車大馬小”“身大衣小”“看得見管不著”等現象?

全域網格

大聯動、微治理,網格化管理是基層治理的創新。

“我們整合了轄區內科維商城、天立社區等多方力量,組建龍南商圈黨委,定期組織主題黨日、行業聯誼、愛心公益等活動。”龍馬潭區紅星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澤鋒說。

瀘州市圍繞個人、家庭、小區樓院、網格等細胞,以街道黨工委為統領,整體推進物業小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黨建工作,推動傳統社區黨建與駐區單位、新興領域黨建融合。全面推行街道大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制度,健全“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院黨小組”的組織體系,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域黨建網絡。

“感謝小車,他像親人一樣照顧我。”納溪區永寧街道安置房小區83歲獨居老人馮明雲談起網格員車文勇時,連聲稱贊。馮明雲每次傷風感冒、水電維修、缺米缺油,都是車文勇忙前跑后地張羅。

瀘州市推行全域覆蓋、延伸到戶的網格體系,按照3000人以上的成型小區、散居樓院600戶左右1個網格的標准,重新優化調整城區網格,並作為管理服務單元固定下來,統一編制代碼。組建網格黨建引領隊、群眾服務隊、專業執法隊“三支隊伍”,主城區配備“全科”網格員513名,建立健全“網格發現、村社呼叫、街鄉統籌、分級響應、協同處置”機制,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鎮。

為推動力量下沉,瀘州市開展“走進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主題活動,在一線問計問需、一線宣傳宣講、一線化解矛盾、一線議事決策。推動志願服務、黨內幫扶入網入格,常態化開展知恩感恩、遵法守法、習慣養成、新風正氣、脫貧奮進“五大教育”,引導廣大居民群眾愛家鄉、感黨恩、跟黨走。

“‘走服引’是有效連接干部與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能更好更快解決基層治理中的困難和訴求,我們會常態長效抓下去。”瀘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城鄉基層治理辦主任張國華說。

服務平台事項標准不一、“入口”各不相同、數據共享不暢,怎麼辦?

服務到家

走進瀘縣太伏鎮信息化建設與發展中心,一面碩大的電子液晶屏映入眼帘,“雲上太伏”智慧治理系統正在實時監控太伏鎮的每一個角落,專職網格員24小時值班值守,確保應急事件第一時間發現、群眾訴求第一時間解決、居民服務第一時間提供,形成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三全”應急響應機制。

“通過建設統一的群眾服務總入口,打造包含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社區治理、社區生活4大領域一站式‘互聯網+’基層治理服務平台,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裡。”瀘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梁磊說。

瀘州市整合集成23個部門、153個系統和APP,打造“3+N”一站式數字化基層治理體系,即1個智慧治理平台+1個便民服務手機端+1個智慧治理中心+N類群眾服務,實現了市、區縣、街鄉、村(社區)、網格五級業務應用全貫通。

瀘州市還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先后建成數字化城管、應急指揮、綜合治理、網絡問政等中心,開展數據整合,共享開放應用,探索創建“0証明”城市,實現服務從“線下跑”向“網上辦”、治理從“分頭跑”向“協同辦”的轉變。

“請問我的退伍証丟失了,該怎麼辦理?”“我人在外地,城鄉居民醫保可不可以找人代交?”……連日來,龍馬潭區胡市鎮胡市社區“當家人”微信群非常活躍,有人提問就有人回答,還有人加社區干部為好友,進行“一對一”溝通。

“這種線上溝通、線下解決、雙軌運行的模式,有效解決傳統模式中‘意見訴求溝通不暢’‘集中開會參與者少’‘上門投票隱私和公正性保障不足’等問題,極大提升了群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省人大代表、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觀音閣村黨支部書記劉家琴說。

如何避免“見子打子”“一個方子治百病”?

聯動施策

包粽子、制作香囊、聽屈原故事……6月18日,在納溪區永寧街道棉花坡社區半島新居小區,紅護家園黨委開展的“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吸引了近百位居民參加,這個曾經的“三無”院落洋溢著和諧、歡樂的氣氛。

堅持服務群眾與城鄉治理深度融合,瀘州市實施便民服務提升、老舊城區改造、美麗鄉村建設、民生設施配套、平安城鄉創建等“五大工程”,推進農村路水電氣信防“六網”體系建設,建成宜居鄉村達標村400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達89.0%,切實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重在補短板、強弱項,針對新建小區、散居樓棟、城鄉接合部、農村院落分類施策、分類治理,探索出社會協同型、協商互動型、鄰裡自治型、聯防聯治型、能人治理型‘五型’治理模式,破解了一些治理難題。”瀘州市城鄉基層治理辦有關同志說。

今年年初,瀘州市還出台了《關於培育孵化社會組織建立“三社聯動”新型治理機制的實施意見》,建立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治理機制,激發社會參與治理的活力。目前,全市累計孵化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846個,培育專業社工人才513人,實施購買社會化服務項目968個。

同時,大力培育“紅色物業”參與基層治理,建立“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機制,推動問題發現在小區、情況處置在小區、服務保障在小區。

“困擾了大家近1個月的車庫臨停問題終於解決了,我對處理結果很滿意!”近日,江陽區華陽街道沁園春小區居民張正良笑著說。因小區部分車位是否可以提供對外臨停業務,小區居民曾陷入爭執。如何破解這一矛盾?小區黨支部通過居民議事會廣泛收集意見,提出議題,聯動社區黨委、物業公司、業委會和居民代表四方,通過“鄰裡e家”議事會集體商議,圓滿解決了這一難題。

“小區的變化我們看在眼裡、樂在心裡,業余生活的落腳點很豐富,真好!”居住在沁園春小區的瀘州電大教師韓俊生說:“以前沒有場地參加業余活動,現在小區裡架空層棋牌室、閱讀室、乒乓球室一應俱全,而且都在樓下,非常方便。”(本報通訊員 瀘組宣)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