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大校”回鄉——記河北省河間市興村鎮大庄村黨支部書記石炳啟

2020年07月29日08:18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大校”回鄉

每天清晨5時許,在河間市興村鎮大庄村,一個鄉親們熟悉的身影准時出現在街頭。每天村裡轉一轉,哪裡的垃圾需要清理了,哪個地方需要改造了……大事小情都心中有數。

他,就是大庄村黨支部書記石炳啟,原是副師級大校軍官,退休后回到家鄉當起村官。兩年多來,他一心一意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把一個班子渙散、矛盾頻發、垃圾遍地的后進村變成一個先進、穩定的模范村,曾先后榮獲“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北京十大軍休榜樣”等多項榮譽,榮登“中國好人榜”。

臨危受命,“大校”回村當支書

石炳啟20歲參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參通信部工作了30多年,副師職干部,大校軍銜。

村裡出了個“大官兒”,鄉親們都引以為榮。誰家有人來北京看病、誰家孩子到北京上學找工作……石炳啟總是忙前跑后,盡心盡力。盡管定居北京,他跟老家的關系40年間從未斷過。因為排行老八,輩分又大,村裡很多人都稱呼他八叔。

石炳啟剛退休那幾年,大庄村“兩委”班子渙散,村容村貌臟亂差,被市裡列為后進村。2017年,村“兩委”成員被鎮裡責令辭職,村裡迫切需要一個有威望、有能力的帶頭人改變局面。

為物色優秀帶頭人,興村鎮黨委政府多次組織人員入戶走訪,征求黨員群眾意見。興村鎮黨委副書記張春華說:“村民們對八叔的呼聲很高,覺得他不圖錢,是能帶大家干事的人,就是不知道人家願不願意回村裡。”

“當時,前任村黨支部書記王國勝找來,希望我能擔此重任。”石炳啟回憶,“王國勝找我哭了5次,他很想為村子做點事,卻無能為力。”

黨員的初心、軍人的使命,讓石炳啟感到,這是一份難以推卸的責任。

聽說石炳啟要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戰友、同學紛紛打來電話,勸他不要干。妻女也持反對意見,“你奮斗大半生,現在該享清福了。村裡的事情錯綜復雜,干不好容易得罪人,落一身埋怨圖個啥?”

石炳啟卻沒有動搖,他反復做妻女的思想工作,最終說服了她們。他說:“我的根在這裡,看不得村子不好,我就是想為老家做點事。”

2018年,本可以留在北京含飴弄孫、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石炳啟和老伴兒一起回到老家,挽起褲腳當起了農民,成為大庄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后,石炳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黨建工作,想方設法讓領導班子、村民擰成一股繩。

每周召開兩次班子學習交流會,每周一次黨員學習活動,每半月給黨員群眾講一次黨課。定期召開黨員民主生活會,不定時組織黨員參加集體勞動和獻愛心活動。同時,制定了大庄村班子廉政五不准,筑牢廉潔自律防線,實施會議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的管理機制。

“以前,村干部生怕得罪人,村裡有啥事都是躲著走,村民想找人都找不著。”村民張佔苓說,“如今,‘兩委’班子在石書記的帶領下非常團結,干事特別積極。這是我們村民的福氣,我們也願意在建設村庄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隻有黨支部的領導堅強了,才能將老百姓凝聚在一起,推動村級政務及各項工作的開展。”石炳啟感慨。

整治環境,村容村貌大變樣

進村的小路坑窪不平,到處堆放的垃圾散發著臭味,私搭亂建的房子橫七豎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這是大庄村村民對以往村裡的印象。

“許多問題的根源在於沒有規則約束。”石炳啟決定從治亂開始。他們先后制定了《大庄村房屋街道管理規定》《大庄村閑散土地回收村集體規定》《大庄村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等19份文件。這在大庄村,可是破天荒的事情。這些文件得到了村民代表的簽字認可,並通過張貼公告、大喇叭廣播、公示欄公示等形式,做到家喻戶曉。

有了規定就要嚴格執行。《大庄村房屋街道管理規定》第七條明確規定:住戶牆皮以外,不許私搭亂建。

村內有位81歲的老人,是出了名的“不好惹”。他在自家房后搭建了一間10多平方米的棚房,不合村規,需要拆除。

石炳啟帶著3名工作人員去了現場,對老人說:“是您自己拆還是我們拆?”沒想到老人痛快地說:“你們拆吧。”大家順利拆除了棚房。誰知,第二天清晨,石炳啟在村內轉悠時,發現老人的棚房又重新搭建起來。石炳啟帶著工作人員再次進行了拆除。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夜之間,老人再次將棚房搭建好。這一次,石炳啟帶領全體黨員和村民調解委員共15人一起拆除了棚房。

“三建三拆”之后,不僅老人沒再私搭亂建,村民們也都服了氣,開始自覺執行村內的相關規定。很快,村內20多處私搭亂建不見了。

解決了私搭亂建的問題,石炳啟又開始規劃村庄的整體建設。他首先著手解決村前路問題,排水道需要修100余米,最深處達3米,工程造價13萬元,大庄村拿不出這麼多錢,石炳啟就召喚村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全部都是義務工,最后算賬隻花了58600元,困擾全村多年的“老大難”徹底解決。

通過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的商議,石炳啟決定把街道兩側、房屋周圍統一規劃,栽種花草樹木。凡是村內院外的樹,除了有觀賞價值或者古樹外,一律砍伐。村內所有空地收歸集體所有,統一納入整體規劃。並積極謀劃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加收入。

“三建三拆”的那位老人,不但清理了自家的楊樹,把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自願交給集體,還積極配合“兩委”做他人的思想工作,“人家石書記不圖錢不圖名,就是想一心為老百姓服務。這麼多年,沒有一個書記這麼干過,我特別服他!”

不到一個月,大庄村收回閑散土地40余畝。村內建起了花園、小游園、多功能燈光球場等游玩健身場所,建設了建筑面積67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辦公樓,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入人心

2019年,大庄村舉辦了3場“低彩禮、零彩禮”婚禮,村民們紛紛稱贊叫好。

良好的鄉風具有浸潤人心、引領向善,規范行為、凝聚力量的積極作用,石炳啟著眼大庄村農民的生產生活特點,從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和價值觀念普及入手,以“零彩禮”婚禮為抓手,積極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的鄉風民風。

6月5日,在河間市雙槍車業的門店裡,記者見到了大庄村第一位“零彩禮”姑娘石靜,她正哄著9個月大的女兒玩耍。

石靜大學畢業后回家和爸媽一起做生意,她的父母在縣城開店經營電動三輪車、電動自行車。2018年4月份,經朋友介紹她認識了外村的孫征明。

石靜的母親楊小經說:“對於家裡有女兒的農民來說,彩禮不是錢的問題,主要是面子,人們總覺得彩禮要少了或不要,閨女就‘不值錢’了。不僅是彩禮,擺多少桌酒席,放多少鞭炮,村民們都在私下攀比。”

提起“零彩禮”出嫁,石靜說,其實很“簡單”,“我們商量結婚時,村規民約已經出來。我本來就對高價彩禮很反感,當時就決定,結婚時要做一名‘零彩禮’新娘。”

雖然婚禮簡化了,但是幸福一點也沒少。婚后石靜和丈夫相親相愛,在她看來,“年輕人就應該摒棄陋習,做良好風尚的帶頭人。”

為了制止人情攀比、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婚俗現象,減輕高價彩禮給農戶帶來的負擔,石炳啟推動制定村規民約,紅白喜事都要按規矩來辦。並堅持“兩委”主導與村民自治相結合,宣傳教育與制度約束相結合,黨員干部帶頭和社會總動員相結合,通過完善機制、示范引領、宣傳帶動、社會總動員等行動,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在良好風氣的帶動下,村民的思想意識和精神境界整體提升上來,石炳啟開始探索村民自治的管理新路。要讓大庄村人人有事干,人人為村作貢獻,每個人都樹立主人翁意識。凡是受苦受累搭錢的活兒,石炳啟就帶領黨員干部往前沖。在石炳啟的帶領下,大庄村的村風發生了明顯轉變,村裡有什麼事,人們都積極踴躍參與。

如今,村裡成立了村民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村青年先鋒隊、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村民愛心幫扶隊等。各類群體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在鄉村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是一名黨員,能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是我的初心。”石炳啟說。(河北日報記者 王雅楠)

(責編:吳楠、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