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7日08:52 來源:浙江日報
本報訊 (記者 戴睿雲 浙報融媒共享聯盟桐廬站 錢凌芸 葉莉) 面對洪峰,全縣1.5萬余名志願者集結出動、踴躍“領單”提供各類服務,7月7日至9日短短3天就成功協助轉移群眾2.7萬余人。剛剛過去的梅汛期,桐廬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籌調度志願力量筑起“堤壩”,助力打贏防汛抗洪硬仗,成為桐廬新時代文明實踐中新的一抹亮色。
自2018年列入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以來,桐廬已形成由1個縣級中心、14個鄉鎮(街道)實踐所、203個村(社)實踐站構成的三級聯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堅持“文明實踐、智慧治理”有機統一,排摸群眾需求“派單”,調配各類志願服務隊“領單”,實現志願團隊大統籌大聯動,匯聚志願“紅”流,精准服務群眾。
急難險重面前,桐廬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強大動員力,迅速組織起志願“鐵軍”。進入梅汛期后,桐廬縣連續遭遇強降雨,防汛形勢嚴峻。7月7日啟動防洪Ⅰ級應急響應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根據防汛工作指揮部指令,通過縣鄉村三級聯動指揮系統發布志願服務需求,指導各所站招募不同類型志願者,各志願服務隊積極“領單”開展志願服務。
防汛抗洪的號角吹響,志願團隊聞令而動。陽光公益、富春公益等團隊近百名具有專業搶險技能的志願者第一時間抵達一線。各鎮街、村社連夜行動,及時成立黨員防汛應急志願先鋒隊30余支投入抗洪搶險。志願者們連夜清理河道淤積物,冒雨設置沿江隔離帶,入戶幫助村民轉移物資,協力轉移被困群眾,為安置點群眾送去飯菜,轉發防汛權威動態及時辟謠……
老城區桐君街道處於沿江地帶,人口密集、老舊房屋較多,這次經歷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員轉移。桐君街道專門組建起一支黨員應急志願服務隊,集合社區干部、民間專業救援隊、公安等力量,一戶一戶上門勸說、協助,終於在汛情加劇前將所有群眾成功轉移。黨員志願者吳柏鬆和其他志願者一起抬著輪椅,幫助一位百歲老人安全轉移。“老人看到我是常 見面的那個‘紅馬甲’志願者,很快就同意撤離。”吳柏鬆說。
而在之前的戰“疫”大考中,桐廬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充分發揮宣傳服務和凝聚群眾的功能:號召全縣3萬余名志願者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線,開展“志願戰‘疫’大行動”,織密防控“安全網”。
在大考中釋放強大“勢能”,歸功於桐廬“熱”在基層、“熱”在日常的文明實踐積累。截至目前,通過“網格員征單、文化員報單、鄉鎮所領單、大聯動派單、服務隊履單”工作流程,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智慧聯動網絡工作平台和熱線呼叫平台,月均流轉服務群眾需求6000次,實現平台聯動供求、熱線聯動民情。
為激發志願服務更大動能,桐廬堅持“組團送戲”。該縣組建縣級志願服務總隊,下設理論教育、便民服務、法律服務等11個志願服務聯盟、100余支志願服務隊。建立聯盟“盟主單位”負責制,由“盟主單位”組織志願服務隊輪流赴縣級實踐中心和行政村、社區組團送服務﹔在鎮村層面指導各地依托黨員、婦女、網格員等志願服務隊,定期進村入戶開展志願活動。
為孵化培育志願服務團隊,桐廬還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四季聯賽,每季度讓各鄉鎮(街道)推選村(社)文明實踐站開展“兩兩PK”,比拼志願服務活動開展情況和特色志願項目設置情況、群眾參與率和滿意度等。目前,該縣志願服務隊已達1563支。接下來,該縣還將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線評比,動員各鄉鎮(街道)串點成線開展服務,打造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圈。
相關專題 |
·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