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雲南省綠春縣:黨建引領聚合力 脫貧攻堅見實效

2020年07月23日10:22    來源:雲南日報

原標題:黨建引領聚合力 脫貧攻堅見實效

如何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脫貧優勢?綠春縣堅持以黨建引領,建設“精准脫貧實干區”,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精准發力,通過探索黨建脫貧“雙推進”、“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綜合治理”守邊固邊工作模式、產業扶貧“牛鞏模式”、邊疆黨建長廊“153”工程等創新性做法,廣大黨員干部在一線踐行初心和使命,有力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強化引領作用 加強幫扶力量

走進平河鎮大頭村委會拉祜寨,綠油油的草地上,白色的菌包整齊排列,一朵朵、一簇簇帶著露水的木耳破壁而出,煞是愛人。“這13畝木耳長勢不錯,採摘晾干后就可以出售了,預計產量達到4噸。”村民楊立甫欣喜地說。

在拉祜寨的歷史上,種植黑木耳還是頭一回。這個小村寨世居著33戶168名拉祜族群眾,是集“民族直過區、人口較少民族村、邊境特困村”為一體的深度貧困村,村民曾經居無定所,食不果腹,住在竹籬笆簡易房,全部家當加起來還不值百元。

面對最后的貧困堡壘,2016年以來,綠春縣建立“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綜合治理”的守邊固邊工作模式,以“支部到村寨、干部下基層、黨員當先鋒、力量到一線”為抓手,從黨政機關選調精干人員組建工作隊,成立臨時黨支部和村黨支部,選優配強班子,讓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在拉祜寨生根發芽。

通過“黨建上山”帶“群眾下山”,“干部進家”帶“群眾愛家”,“干部辛苦”換“群眾幸福”,拉祜山寨從原始粗放的叢林生產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實現了群眾生活上脫貧、思想上脫困,迎來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實現整村脫貧摘帽。目前,綠春縣立足富民興邊,著眼鄉村振興,在153公裡邊境沿線,3個邊境鄉鎮7個邊境村委會49個村民小組,實施邊疆黨建長廊“153”工程,圍繞黨建引領“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抓好“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基本陣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設,實現“邊疆穩固、邊境和諧、邊民幸福”目標,推動邊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縱深發展。

發展能力不足,發展資源缺乏,發展思路有限,曾是貧困村基層組織的“通病”。綠春縣全面落實“領導挂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的“挂包幫”工作機制,建立906個脫貧攻堅責任網格,明確縣級領導到村組干部的“責任清單”,選派295名“支部輔導員”,組建490個脫貧攻堅臨時黨支部,開展以“一寨兩支部”為載體的“支部進村”共建行動,全縣5035名幫扶干部到村到組到戶,成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隻有基層黨員干部的作風硬了,工作實了,才能推動脫貧攻堅往實裡走、往深裡走、往心裡走。”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綠春縣委書記李國民說,通過探索實踐,全縣建立起符合邊疆民族地區實際的穩邊固邊新模式,用黨建活力激發脫貧動力,呈現出組織強化、隊伍優化、陣地量化、黨群聯動、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支部建設實起來,基層黨建強起來,就有了高質量脫貧的保障:全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施“五個一批”和“六個精准”,累計投入75.06億元扶貧資金,讓富民產業精准對接到村到戶到人,3.6萬名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2908名貧困群眾當上生態護林員,實施2338戶易地扶貧搬遷……2019年末,綠春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1830戶10.32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31%。2020年5月16日,經省政府批准,綠春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打造培訓載體 培樹脫貧典型

每天早晨6時,馬宗村委會下波依村民小組村民羅常初都會准時來到雞舍照看她的“寶貝”。“去年賣了150隻黃連雞,收入1萬多元,成了我創業的第一桶金。”她告訴記者,今年一家人正打算擴大規模,養殖雞鴨,種植梯田紅米,再攢點錢加蓋一層樓房。

去年,當村干部上門通知試養黃連雞時,羅常初和其他村民一樣心裡直犯難:“怎麼養?賣給誰?”

找到症結所在,村裡先后組織了6次技術培訓,制定了統一的雞苗種源、飼養規范、產品質量、銷售渠道、養殖環境等標准化體系,養殖戶除獲得建蓋雞舍的1700元補助外,還免費獲得100米圍欄和塑料水槽、食槽等物資。“通過黨員示范引領結合以獎代補的方式,我們以技術幫扶為群眾鼓足信心和干勁,讓他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望。”馬宗村黨總支書記羅忠發說。

結合當地實際,針對貧困地區黨員群眾普遍面臨的缺思路、缺技術等難題,綠春縣推出了“升級版”——以抓實農村黨員群眾教育為突破口,以培養一批“明白人、帶頭人”隊伍為重點,探索實踐了一條“強組織、建基地、育能人、扶大戶、帶農戶”的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雙推進”新路子。

目前,全縣4鎮5鄉已經全部建立黨建脫貧“雙推進”教育實訓基地,按照“學員需求什麼,就提供什麼課程”的菜單式教學模式,由學員點菜、組織配菜、基地上菜,把具有創業致富意識的黨員群眾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村組干部或種植養殖大戶,進而把他們培養成政治上的明白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實現黨建脫貧“雙推進”。

2016年至今,全縣各個基地培訓黨員群眾6186人次,開展“鄉賢能人”培訓班、村級黨組織書記培訓班等各類培訓班80期5817人次,培養“明白人、帶頭人”348名。

走進大興鎮教育實訓基地,養殖戶劉梅的雞舍裡,200多隻雞苗已經脫溫即將送往龍丁村委會瑤寨散養。作為基地的第一批學員,如今,劉梅既是黃連雞養殖合作社的示范帶頭人,也是村民的技術指導員,她自信地說:“下一步,我要申請在合作社成立黨支部,讓黨員充分發揮脫貧致富的帶頭作用。”

創新治理模式 激發內生動力

在牛孔鎮牛鞏村委會牛鞏村,一片片茶園沿著山勢鋪展。長期以來,村民們守著老輩留下來的老茶樹,卻從未嘗到“回甘”的滋味:論品質,無論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牛鞏茶均屬上品,可就因為難以規模化推廣,隻能在山溝溝裡小打小鬧,群眾種茶積極性不高。

在南方電網綠春供電局幫扶下,村裡成立合作社,購進茶葉加工機械,指導村民科學管護、標准化採收,符合標准的鮮葉按合同價收購之余,還發放有機肥和獎金,以此提升群眾種茶的積極性。探索出“示范基地+合作社+貧困戶+茶葉企業”的辦法,促進貧困戶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合作社從2017年成立之初的27家會員發展到現在的347家,村民的收入成倍增長。

走進牛鞏村脫貧攻堅“動力小站”,牆上大幅照片、文字展示著村子的今昔對比和未來規劃。綠春供電局在這裡建立了黨建聯合體,來自全鎮各村組的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定期匯聚一堂,聆聽黨課和惠民政策宣講,通俗易懂的講解贏得陣陣掌聲。“隻有真正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創新基層治理模式,才能獲得群眾的信任與肯定,大家心熱了、能力強了,漸漸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牛孔鎮牛鞏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李歐格說。

“動力小站”的故事並不止在牛鞏村一處上演。綠春縣以行政村為單位,按照“九有”標准,建設覆蓋全縣行政村的脫貧攻堅“動力小站”,通過實施“積分制管理”、積分兌物品方式,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用活紅黑榜,對做好人好事、收家治家、主動參與公益事業等先進典型上紅榜宣傳表揚,對陳規陋習、臟亂差等不文明行為在黑榜通報批評,助推鄉村善治、鄉風文明﹔組建797支巾幗志願服務隊,幫助指導群眾打掃衛生、收家治家、養成習慣。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摘了窮帽子還要下力氣鞏固脫貧成果。李歐格說:“我們將繼續保持沖刺姿態、攻堅狀態,讓貧困村寨發展的后勁強起來,群眾前進的腳步快起來,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一定能打贏。”(記者 李樹芬)

(責編:吳楠、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