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6日08:01 來源:光明日報
一個多月前,北京新發疫情突至。有一群體,從隔離病房到社區,從實驗室到值勤點,哪裡任務重,哪裡就有他們奮戰的背影,他們是醫生、護士、下沉干部、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
在最緊急的時候,距北京新發地市場僅3.5公裡的北京天壇醫院,一度處於疫情“震中”。80后黨員、檢驗科主治醫師劉淑靜,在10平方米的PCR實驗室,穿著防護服一待就是五六個小時。“我穿防護服,黨徽沒辦法每天都佩戴在身上,但黨員的責任我一直記在心頭。”想起這一個月的忙碌,她無怨無悔。
關鍵時刻,黨員靠前。該院黨員主動投入疫情防控一線﹔黨委書記現場督導防控措施落實﹔紀檢部門的工作人員每天到發熱門診、門急診,堵住可能出現的漏洞……
“到目前為止,凡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到醫院就診,無一例遺漏,全部第一時間確診。”檢驗科主任張國軍自豪地說,“天壇醫院打了一場漂亮的疫情防控戰!”
如今,北京的疫情防控趨穩向好,但是黨員們依然堅守在一線。他們,只是北京戰疫一線黨員的縮影﹔他們,身上充滿了擔當精神﹔他們,身體力行地踐行著人民至上的理念。
出擊:白衣執甲 盡銳出戰
這是一場與病毒的賽跑。彼時情況緊急,重點人群需要應檢盡檢,北京各家醫療機構派出精銳力量支援核酸檢測。
6月27日凌晨1時10分,身為黨員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醫務處副處長劉晶還在忙碌,她在咽拭子採集六隊微信群裡發了一條採集工作通知。凌晨2時31分,她再次在群裡發了分組情況表。早上8時,六隊所有隊員按時集合。
黨員,沖鋒在前。隊員們分成三個小組奔赴大紅門、石榴園和方庄採集點,給所有北京新發地市場接觸史的居民進行二次檢測。
工作間隙,東方醫院副院長謝春娥總會用手支撐下腰部。在同事的一再追問下,她才道出幾日前扭傷了腰,“我是黨員,這個時候不能退!”
此時,另一支隊伍也在爭分奪秒地作戰。
接到核酸檢測任務后,首都兒科研究所迅速增開P2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端午節當天,醫護人員7個小時共採集11450人次檢測樣本。
“歇人但不歇機器!”首兒所病毒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孫宇和4名檢測人員,用了21個小時,完成了所有樣本檢測。其實,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他們就一直堅守崗位,春節至今幾乎沒歇過。當被問及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孫宇說:“職責所在,因為我是黨員!”
“病毒不退,我們不撤!”七一前夕,一場簡單而又庄嚴的宣誓儀式在北京金域醫學檢驗實驗室舉行。黨旗下,22位扎營實驗室半個多月、奮戰在核酸檢測一線的黨員,發出堅定有力的誓言。
臨時黨支部書記、金域醫學集團副總裁侯生根,在首都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緊急調配了公司幾十台核酸擴增檢測儀,帶著超過180人的團隊,將日核酸檢測能力提升至3萬份以上。
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阻擊:下沉到底 火速就位
6月11日,北京新增一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首都再次拉響疫情警報。
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社區如何“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若有戰,召必回!黨員,火速集結,重返社區,一竿子插到底。
——北京舉全市之力支援基層一線,市、區、街鄉下沉5.8萬名干部投入疫情防控。在新發地市場周邊重點地區,從市級機關和國企抽調360名干部,豐台區組織了2200名骨干力量全力下沉支援。
——北京的3235個社區、3876個行政村、近10萬名基層工作者投入戰疫一線。在最吃勁的關頭,各領域黨員迅速行動起來。6月23日,北京電信成立“支援首都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接到北京市國資委的通知,先鋒隊立刻奔赴豐台、南苑等4個街道5個檢測點。
烈日當頭,黨員唐增勝接下了最辛苦的“領位”任務——將前來檢測的市民帶至信息錄入台。“一個檢測點一天要‘領位’1500人左右。臉上的汗都顧不上擦。”他笑著說。讓唐增勝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黨員同事在引導居民檢測時,被身后的阿姨叫住:“小伙子快看看,你衣服上都淌水了!”在豐台4個街道的檢測點,他們從清晨7點一直忙到晚上10點。
彼時,社區戰疫處於最關鍵時刻,如何有效整合力量進行聯防聯控?
“我們手中有一個‘金哨子’,根據需要吹響就行。”通州區北苑街道西關社區黨總支書記馬杰說,社區一吹哨,各方黨員來報到,其中就包括很多非公企業黨員。西關社區地處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城區,萬達商圈就坐落在這裡。當時遇到難題,人流車流量極大,疫情防控面臨挑戰。“基層黨建要創新,讓黨員隨著疫情防控需要動起來。”馬杰說,用好社區區域化黨建協調會平台,社區黨總支聯合萬達商圈黨支部建起“萬達商圈聯防聯控工作群”。
社區吹哨,黨員報到。一家房產中介公司帶著12名員工,緊急充實到社區防疫一線。馬杰發現,“中介小哥對小區各門樓的情況特別熟,敲門行動給我們幫大忙了。”
一聲哨響,聞令出動,八方黨員匯聚力量,最是風雨顯擔當。勇為,黨員堅守在最辛苦的地方﹔智為,用好黨建創新調動各方力量﹔敢為,充分釋放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他們的行動,為防控提供了強大保障,凸顯了我國特大城市治理的優勢。
合力:堅守一線 社會參與
“已經好幾天確診病例都是個位數了,但是咱們可不能放鬆,尤其是這兩天又要高考了,測溫、查証、驗碼、登記,該有的都得盯著……”7月6日,豐台區東鐵匠營街道蒲安裡第二社區鐵二東院小區門口的帳篷裡,一場特殊的帳篷支部會又開始了。
帳篷外“老黨員先鋒崗”6個大字特別醒目。自今年1月24日開始,鐵二東院21名平均年齡67歲的老黨員們以帳篷為“家”,163天守護著524戶居民。這裡的“帳篷支部會”成了抗疫一景。
這個小區不大,隻有兩棟高層塔樓、三棟低層板樓,但是居住密度比較大,還有一排底商,管控難度較高。蒲安裡第二社區書記曹鳳芝介紹,“除夕晚上,聽說疫情緊急,就地集結召開了支部會,我從家裡搬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大家就開始值守了。”
關鍵時刻,老黨員們主動站出來。第一個行動起來的是63歲的鐵二第二黨支部書記王海。他翻著桌子上的一本排班表,一頁一周,是常駐先鋒崗的21名黨員、4名群眾的排班計劃、夜巡安排和值守記錄,都是手寫的,厚厚的一冊見証了鐵二東院抗擊疫情的全過程。
如何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在北京的社區,處處呈現著這樣一種景象:社區黨組織發揮黨建引領,動員退休黨員、居民黨員、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形成了良性循環。
今年年初的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后,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八角中裡社區門口一直活躍著一群年輕人的身影,“99后”大學生在社區黨員影響下,組建了一支志願服務隊,成為疫情防控的新生力量。
拿著額溫槍,戴著口罩,張子晨是八角中裡大學生志願者隊伍中的一員,這位來自首都師范大學的大三學生,是第一個向社區黨組織報名參加抗疫的年輕人。從3月份正式“上崗”,至今已有4個月。他腼腆地說:“能為小區做點事情,讓我覺得特別有意義、有價值,抗疫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遇到這些踏實肯干的年輕人,八角中裡社區黨委書記李美紅覺得撿到了“寶”:“接下來,我們會針對年輕志願者,提供更加合適的志願者崗位,讓這支15人組成的大學生志願者隊伍持續發光。”
現如今,“基層黨組織+社會力量”成為北京一道亮麗的戰疫風景。自6月11日以來,全市通過“志願北京”信息平台累計發布相關志願服務項目7683個,招募注冊志願者22.8萬人次。志願者們來到各社區(村)報到,開展“敲門行動”﹔來到核酸檢測現場,投身到核酸檢測試劑盒制作、核酸檢測現場秩序維護、信息錄入核對等工作中。
與疫情較量,北京嚴防死守,一步不退。黨員沖鋒在前,關鍵時刻見本色,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的精神閃耀﹔各級黨組織扛起防控責任,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守望相助。
疫情防控,是對北京的一場大考,北京正在奮力書寫這張時代答卷: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本報記者 章正 張景華 董城)
相關專題 |
· 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