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湖北宜昌:鄉村善治,從“三在”出發

宜組軒

2020年07月09日09:5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鄉村善治,從“三在”出發

編者按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直接決定著社會治理的整體效果,關系著黨和國家政策目標的實現,影響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水平。湖北宜昌市以“三在”工程引領城鄉基層治理,背后的邏輯是正確處理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人民群眾三者之間的關系,構筑“治理共同體”,從而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推動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5年前還是“一半人在外務工、一半人想著搬離”的“后進村”,如今已蝶變為美麗宜居“示范村”,湖北宜都市弭水橋村黨總支像磁鐵一樣把黨員群眾緊緊聚在一起﹔

在當陽市,泉河柑桔、新林枇杷、興農薯類、三峽石榴園等100多個專業合作社遍地開花,多條路子引領農民增收致富﹔

夷陵區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全域推進“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系統謀劃40個重點建設項目,扮靚了一個個村庄﹔

……

6月23日至24日,宜昌市組織召開深化“黨員干部生活在群眾中、群眾生活在集體中、基層陣地筑牢在百姓心中”的“三在”工程現場觀摩拉練會,各縣市區黨委組織部部長、分管部長、組織科長實地踏訪,共同探尋鄉村振興背后的黨建“密碼”。

建強支部是“硬核”

“每個觀摩現場,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點軍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趙春梅動情地說,村民們自信的笑臉令人難忘。

在枝江市仙女鎮向巷村,村民們擺出“枝滋有味”特色農產品,邀請大家品嘗。村黨總支書記周代年介紹說,這10多種農產品全部來自村裡各類專業合作社,其中養牛專業合作社讓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為村集體年創收達20多萬元。當陽市合意村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農戶凝聚到園區的生產管理中,帶動周邊就業200余人。他們還通過特色農產品採摘,帶活道路沿線農家樂特色產業。環百裡荒鄉村振興試驗區黨委圍繞組織結合、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利益聯合做文章,帶動夷陵、遠安、當陽3地6鎮43村共同發展,彰顯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協同效應……

“這些鮮活典型,正是‘三在’工程豐富而具體的生動實踐。”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汪偉介紹,在農村,總抓手就是建支部、建協會,單位包村、干部包戶,龍頭企業及能人大戶帶動,促作風轉變、促農民增收“四雙”行動,以建強農村黨支部為根本支撐,推進農村經濟和農民致富奔小康。

油榨坪村曾是遠近聞名的窮村,怎麼才能摘掉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帽子”?宜都市、姚家店鄉兩級黨組織引回本地能人鄧少杰。當選村黨總支書記后,鄧少杰發動74名黨員深入一家一戶走訪,下決心幫助老百姓解難事、辦實事,兩年吸引30多位能人回鄉投資興業。2019年,該村躋身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行列。

“如果我們不能真正做到群眾有求必應、有難必幫,基層群眾很難實現心中有黨!”弭水橋村黨總支書記劉大衛介紹,此前,村裡有一對老夫妻為離婚鬧得不可開交,他得知后專程來到他們家。經過一番交談,劉大衛得知皆因女方生病所致,他馬上幫助聯系住院治療,還多方奔走、落實貧困戶醫療費用減免政策。女方的病治好了,男方也堅決不離婚了。劉大衛說,村“兩委”班子正是明白了這個道理,大家用腳步丈量民情,精心培育合作經濟組織,通過區域聯動和幫扶帶動,將一窮二白的弭水橋村建成了全國美麗宜居鄉村示范村。

握指成拳戰貧困

千道理,萬道理,不如身邊的活事例。談起這次觀摩拉練會,大家收獲頗多,“挖”到了不少好經驗——弭水橋村聯合鄰近村和三峽九鳳谷公司組建“兩溪兩橋”旅游區黨委,帶動貧困村協同發展﹔向巷村推進“村社一體”,打造黨建引領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建設模式,推進股份制改革很有特色﹔同心橋村創新組織設置,組建同心緣鄉村振興黨總支,統籌整合市場主體資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聯合體建設成效顯著﹔木店村突出黨建引領,深挖地域文化資源,將原來雜草叢生之地建成可觀賞、可游玩的村民聚集點、游人打卡地。

蓬勃發展的背后,在於宜昌市加大資源統籌力度,各村黨組織做好了“聯”字文章。近些年來,宜昌市推動4.8萬名黨員、干部進村聯戶、一線戰貧,督促4000多名領導干部包保重點企業、解決實際困難,選派195名優秀科級干部到三大攻堅戰和基層治理一線挂職鍛煉,招引市民下鄉10265人、能人回鄉3094人,選聘5073名產業發展指導員、1萬多名青年社工充實到田間地頭和街巷網格。疫情防控期間,宜昌市創新“1+1+N”混編下沉模式,分社區、分村組落實1名醫生、1名民警和N名黨員干部、網格員、志願者的防控隊伍,帶動10萬多名志願者守望相助、共筑防線。

著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宜昌市緊盯產業發展,在各級黨組織的統籌、協調和對接之下,組織實施社會資本下鄉項目950多個、投資達127.8億元。目前,“四季有鮮橙”成為宜昌獨有特點,三峽蜜橘產業集群入圍全國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宜紅茶”成為全國首批中歐互認產品,特色產業、品牌農業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寬,群眾的腰包越來越鼓。2019年全市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9.8%、達到18134元,增幅持續跑贏GDP增速。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