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扶貧手記:落實好政策 群眾得實惠

安徽岳西縣黃尾鎮黃龍村第一書記  焦岳平

2020年07月07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8年4月,得知有機會到黃龍村駐村扶貧時,我很激動,同時又有點猶豫。自己已57歲了,不及年輕人有想法,不知能否勝任。但又轉念一想,身處基層多年,跟老百姓打交道是強項,退休之前咱也想抓緊時間為老百姓做點事,於是下定決心,駐村扶貧!

大別山深處,地無三尺平。“出門便爬坡,吃糧靠肩馱。”黃龍村流傳的民謠,讓我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翻山越嶺走訪,摸清情況,穿壞兩雙膠靴。白天入戶走訪,晚上熬夜理思路。我專挑下雨天上門,農戶都在家,免得打擾他們外出干活。駐村第一個月,我跑遍了全村17個村民組,記下所有貧困戶基本情況和發展意向。

走訪過程中,大伙兒反映:供水不正常,晴天缺水,雨天水渾,有時還要挑水吃。了解情況后,我立馬聯系自來水公司,對吳沖、平地這兩個集中供水點進行改造。改建進水口,增加過濾池。眼瞅著水質上來了,“吃水難”也解決了。

扶貧扶長遠,關鍵看產業。我明白,沒有好產業,成果難鞏固。結合黃龍村自然條件,我琢磨著適合種食用菌、四季豆等高山蔬菜。缺技術,我就上縣城找農業農村局專家,辦扶貧夜校,講種植經驗﹔沒銷路,就跑飯店、進商超,促成合作,解決村民后顧之憂。如今,村裡已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能人大戶帶動,貧困戶自種自養的帶貧模式。

貧困戶汪長勤試種的2畝金蟬菇賣不掉,老汪愁得吃不下飯。他種菇是我鼓勵的,銷路我得負責。我和他挨家挨戶找飯店打聽,賣掉金蟬菇2000斤。少了中間環節,價格平均每斤高出近4元,還和城裡大酒店建立起長期供應合作關系,現在銷路一點不成問題。

依托傳統產業,群眾脫貧不難,但要可持續,卻有困難。黃龍村最好的資源就是綠水青山,發展鄉村旅游,就能斬斷窮根。目前,村兩委正努力將村裡的黃龍谷打造成3A景區。我還發動群眾將閑置房屋改為民宿,目前可容納50人住宿。等到景區打造起來后,村民們能通過發展農家樂、民宿等實現可持續增收,村級集體經濟有望突破40萬元。

如今的黃龍村,不僅修了文化廣場,還建了生態小公園。鄉親們把村子照片發給在外打工的老鄉看,他們都快認不得了。駐村幫扶兩年多,我感受到,作為扶貧干部,最重要的是把好事辦好,讓好政策落地生根,讓大伙兒真正得到實惠。

(本報記者游儀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7日 19 版)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