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堅
2020年06月28日16:59 來源:光明日報
1978年底,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從那時起至今日,中國改革開放已走過四十余年歷程。在這短短數十年裡,中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轉變,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才完成的工業化道路,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並在總量上穩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全面小康。這些變革與成就,令世人驚嘆。
那麼,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什麼能取得成功?背后的秘訣是什麼?作為領導這場偉大變革的中國共產黨自身又發生了哪些深刻變化?對梳理改革開放這一偉大工程而言,這些都是十分有意義的話題。帶著這些思考,筆者完成了《黨的自我革命: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政治密碼》一書。在筆者看來,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貫穿著兩條邏輯,一是沒有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就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另一是改革開放推動中國共產黨不斷進行自我革命。
沒有黨的自我革命就沒有改革開放
為什麼說“沒有黨的自我革命就沒有改革開放”?准確理解這句話的內涵,必須要弄清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起點在哪。說到中國的改革從什麼地方、什麼領域開始,絕大多數人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工廠的擴大經營自主權以及個體經營戶等。實際上,這只是中國改革開放在經濟領域的表現形式,而其背后深層的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率先對自身進行調適和改革,率先把刀刃向內進行自我革命。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之所以走了彎路,之所以發生了像“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悲劇,根本原因就在於兩個重大問題沒有搞清楚,一個是社會主義到底是什麼,我們並沒有完全搞清楚﹔一個是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黨,我們並沒有完全搞清楚。前者使我們在很長時間內忽視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教條式地搬用別人的模式,套用100多年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在歐洲所提出的關於社會主義的某些具體論點,甚至套用某些被誤解了的所謂馬克思主義論點,脫離了中國的國情﹔后者使我們在執政以后很長時間內依然沿襲過去的某些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及工作經驗,違背了黨的自身建設規律,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這個論述實際上揭示了一個道理,解決中國的問題,關鍵在於中國共產黨自身。
有了這個基本認識,就很容易理解,每到重大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都毫不猶豫地首先進行自我革命。“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深刻反思十年內亂所造成的嚴重損失,抵制“兩個凡是”錯誤思想,開展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平反冤假錯案,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些調整的系列舉措,是黨自我革命的生動體現,為黨擺脫僵化的錯誤的思想意識束縛,推行改革開放新政策,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初步而又必要的基礎。
黨的自我革命之所以對改革開放具有決定性意義,不僅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處於領導核心地位,還因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和人民群眾中具有巨大的影響力。這是當今世界任何一個政黨所不具有的優勢和特點。這些因素決定了改革必須從黨的自身做起,黨需要起模范帶頭作用,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真實歷史,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內在邏輯,沒有黨的自我革命就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推動黨不斷進行自我革命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更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這場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開放,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陸,從東部到西部,從經濟領域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其進程勢不可當、蓬勃向前。這既給黨的建設注入巨大活力,也使黨在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中面臨著新的挑戰與考驗。
迎接挑戰、經受考驗唯一的辦法,就是必須以全新的思路和自我革命精神改進和完善黨的自身建設。改革開放之初,黨的組織形式、領導方式、工作機制、工作方式、制度構架等等,大多是在過去革命年代、計劃經濟和相對封閉條件下形成的。雖然有些好的傳統和做法是需要繼承和發揚的,但如果原封不動地運用到新的環境中,很難適應新的要求。書中提到,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中國出現了許多新的社會階層,這要求黨必須調整吸收新黨員的標准,以便擴大和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同樣,伴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非公經濟組織像雨后春筍般涌現,這必然帶來大量的體制外黨員。如果不及時調整黨的基層組織的活動方式、活動內容和組織形式,黨的基層組織就很難在這個新的黨員群體中繼續發揮作用,甚至黨執政的組織基礎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一個難以適應實踐發展的政黨,一個不能與時俱進的政黨,又何談先進性呢?所以,黨在領導改革開放過程中,十分注重用改革的思路審視自身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用改革的辦法、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動黨的建設的革新。
事實上,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也給黨的思想體系、黨的執政能力、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作風等帶來新的挑戰與考驗。如何在深化改革中結合新的實際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有效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消極腐敗現象對黨的肌體的侵蝕,堅定廣大黨員、干部正確的理想信念﹔如何在擴大對外開放的情況下適應新要求、學習新知識、提高新本領,既防止外來的錯誤和腐朽沒落思想文化的滲透,鞏固和加強馬克思主義在全黨全國的指導地位,又積極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來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
其實,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伊始,就清醒地意識到歷史方位的深刻變化對自身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新考驗、新挑戰。因而,在整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黨不是被動地適應新環境來加強自身建設,而是主動直面問題,刀刃向內解決問題,積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提升黨的建設的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更好地擔負起領導改革開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常言道:革別人的命易,革自己的命難。在過去的四十余年,世界上不少政黨因為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氣、戰略遠見和寬廣胸懷,被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無情地碾壓,最終喪失了執政的能力、失去了執政地位。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為了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復興,中國共產黨一次又一次拿起手術刀革除自身病症,依靠自己解決自身問題,用自己的力量完善自身建設,從而為改革開放的成功、為中國的快速發展筑牢了堅不可摧的領導力量和組織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精神難能可貴,中國共產黨不愧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作者:陳堅,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專家輔導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