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立昊洋 通訊員 謝崗
2020年06月28日09:38 來源:法制日報
王椰林,現任陝西省延長縣公安局國保大隊大隊長,先后榮立集體三等功、個人三等功,曾獲得“全省優秀民警”,全市“優秀共產黨員”“延長好人”稱號,連續4年被評為“全市公安機關國保工作先進個人”,累計榮獲省、市、縣榮譽達40余項。
“親愛的王爸爸,如果這輩子不是遇到了您,我真的不敢想象現在過的是什麼日子,是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並在您的呵護下健康成長,我現在已經參加工作了,以后就讓我來孝敬您吧!”
這是一封字跡泛黃、年代久遠的信件,盡管時隔多年,信裡面的一字一句仍然讓人記憶猶新。收到這封信的人是被孩子們稱作“警察爸爸”的王椰林。
寫信的女孩叫李智俠,這一聲“爸爸”,源自於多年前王椰林對她求學之路的愛心資助。“我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我深深地知道,幫助一個貧困孩子就可以挽救一個家庭,特別在我穿上警服的那一天起,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就越來越強烈。”王椰林向《法制日報》記者聊起這24年公益之路的力量來源。
這娃以后我供了
1996年,王椰林在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一個鄉鎮派出所工作,在一次做人口統計工作時,偶然看見一個頭發蓬亂、身體瘦小、穿著破爛的小女孩,胳膊上挎著草筐,趴在教室外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
他聽說小女孩每天上午都會來聽課,下午就不見了。老師還給王椰林透露,這名小女孩父親患有小兒麻痺,母親臥病在床不能自理,家裡還有兩個弟妹,交不起學費,又特別愛學習,每天上午趴在教室外聽課。聽的王椰林心裡很不是滋味。
王椰林立即從兜裡掏出200元說:“我給娃交學費,趕緊讓娃上學,這些錢給孩子買書和學習用品,這娃以后我供了。”李智俠得知自己能上學時,淚水奪眶而出。
在王椰林的資助下,小智俠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延長縣安河鎮中學,后來進入縣城讀書,直至中專畢業。中專畢業那天,李智俠對王椰林說:“爸爸,您就當我是您的親女兒吧!”說完這句話后,李智俠和王椰林雙雙淚如泉涌。
“我不需要報答,隻要求他們長大后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就足夠了。”王椰林面對記者採訪,這位陝北漢子腼腆且內斂。
2015年夏天的一個中午,一位老太太領著一個小女孩來到延長縣公安局說:“我要找一個叫王椰林的,聽說他是好人,我要找他!”
“我孫女沒媽媽,他爸爸瘋了,爺爺死了,孩子跟著我在縣城租個小房子,靠我掃大街掙錢讓娃娃上學,娃上二年級了,喜歡學習,這次考了全班第一名,王隊長啊,我年紀大了,也掙不來幾個錢,萬一哪天我走了,娃靠誰呀……”老太太哭訴著。
聽完老人的這番話,王椰林立刻在自己組建的公益微信群發了相關信息,群裡3位女同志都報名自願上門做愛心媽媽。當記者問到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選擇和他一起做公益時,王椰林坦誠地說:“可能就因為我是一名人民警察,都沖著我這身警服吧,就算他們不相信我,但一定會相信警察。”
20多年來,在公益路上王椰林先后建立了10個公益微信群,成立了延長縣愛心公益協會,先后倡導愛心人士為200名環衛工人送去棉衣,為34名貧困學生發放了救助金,為敬老院的老人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搭建起了愛心人士和受助群眾之間的橋梁。
沒媽的娃有了“媽”
“現在國家的政策好了,很少有失學兒童了,但是這些沒有媽媽的孩子,最需要的母愛卻無法獲得。”在做公益的同時,王椰林也在不斷思考和探索。考慮到不少做愛心媽媽的人士收入不高,加上家裡也有上學的孩子和老人,家庭負擔比較重。王椰林想到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再找一個能捐資助學的幸福媽媽。
就這樣,山裡娃愛心聯盟“愛心助學2+1”模式開始運作了。一個是身邊的“幸福媽媽”,方便的時候帶孩子回家,給孩子洗洗澡,做頓飯,談談心,抱抱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和家庭的溫暖。另外一個是捐資捐物的“愛心媽媽”,讓孩子可以多吃一頓好飯,多添一件衣服,多買一本學習資料。
“山裡娃愛心聯盟資助的78個孩子裡,有一名大學生,8名高中生,10名初中生,剩下的除倆幼兒園的孩子外,都是小學生。畢業后,學業有成的孩子們,就會像已經參加工作的李智俠那樣,再加入到我們愛心聯盟,讓更多身處困境兒童享受到正常的愛和幫助。”王椰林滿懷希望地說。
2017年,為了更快更有力推動公益扶貧事業,王椰林在互聯網上建起“王椰林愛心小店”,把所資助孩子家庭自產的蘋果、酥梨、小米、紅薯等放在網上銷售,既解決了貧困戶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同時也幫助他們實現脫貧。
九面愛心牆
2016年4月,受一篇文章啟示,王椰林拿出兩千多元錢,在扶貧點劉家河社區公路邊建起了一面“愛心牆”,號召大家把自己不用的衣物鞋帽書籍兒童玩具等收集起來,挂在愛心牆上,讓需要的人拿走。經過呼吁,上千件愛心人士捐獻的干淨衣物、鞋帽被挂在這面牆上,幾天之內都找到了新的主人,用一面愛心牆溫暖了一座城。
“延長縣公安局領導和同事們都特別支持我做的事,為此還專門為我騰了一間庫房存放社會各界捐助來的衣服,又發動各派出所在轄區設立愛心牆,由我提供收集來的衣服,他們發放。”王椰林感動地說。
“王隊是個好人”“王大哥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面對記者的採訪,延長縣公安局民警紛紛給王椰林豎起了大拇指。
現在,“愛心牆”已經從劉家河社區發展到了張家灘鎮、羅子山、交口等九個點,上萬件各界愛心人士捐來的衣物,在這面牆上都找到了新的主人。
王椰林在24年的公益之路上,他默默踐行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入警初心。作為公益協會的主要發起人,他為80名孤兒及沒有母愛的貧困兒童,找到了“愛心媽媽”,由他發起的“救助愛心牆”,先后從全國各地收到愛心人士寄來的衣服6萬余件,發放給需要的群眾﹔他還累計為偏遠山區的學校和孩子爭取到30多萬元的資金和學習物品。20年內,義務獻血25次,累計獻血量達9600毫升,相當於自己全身血液的兩倍,榮獲“國家無償獻血金獎”。
“我是一名人民警察,也是一名黨員,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隻要生命不息,公益事業就不會停止。”這是一名延安黨員民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實表達。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