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黨建引領,干群齊心,為戰貧插上“硬翅膀”

烏蒙“飛蛾”破繭化蝶

2020年06月23日11:36    來源:貴州日報

原標題:烏蒙“飛蛾”破繭化蝶

春蠶吐絲作繭之后化為了蛹,蛹突破繭殼的束縛就變成了蝶,這是宿命﹔一個名叫飛蛾的村庄,突破貧困的桎梏,展翅而飛,這是使命。

平均海拔1900米的飛蛾村曾是威寧自治縣玉龍鎮唯一的深度貧困村,該村總人口398戶1667人,其中精准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20戶509人,歷史貧困發生率為30.53%。

“以前兜裡揣兩塊錢去趕集都是緊張兮兮的,還不知道要咋個整。”談起過去的日子,正頂著烈日為烤煙鋤草的76歲村民卯照榮放下手中的鋤頭,打開了話匣子:“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山溝水,趟的是毛溝路……”多少年來,擺脫貧困成為了當地群眾的共同渴望。

窮則思變。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一條條寬闊硬化的通村路打破了飛蛾村通往外界的束縛,15.6公裡的組組通水泥路串通了各個村民小組,在牛棚鎮鄧家營水庫至玉龍的水權交易項目覆蓋全村的基礎上,修建312個小水窖、4個提引工程解決了飲水難問題,歷年來實施的危房改造項目370戶全部完成入住,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

變則通,通則達。“現在兜裡揣個200來塊錢,我都懶得去趕集,一戶人的生活水平至少是以前的30倍!”得益於基礎設施改善,卯照榮把烤煙種植面積發展了30畝,保守估計,除去生產支出,今年淨收益將不低於15萬元。

在飛蛾村,像老卯一樣勤勞苦干的群眾不在少數,然而,“缺少發展思路”成了許多村民脫貧摘帽的桎梏。脫貧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如何讓黨組織站到脫貧攻堅“前台”?重在擂勁鼓出重拳,通過黨支部引領來為脫貧攻堅插上“硬翅膀”。

2019年6月,55歲的肖冰主動請纓來到飛蛾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玉龍鎮黨建辦負責人何達躍也被選派至飛蛾村擔任黨支部書記。

“我們通過微夜校、教育培訓等方式讓黨員干部熟悉政策,再通過務實的工作作風來帶動大家一起參與脫貧攻堅。”肖冰說,這次調整,徹底改變了組織的渙散形象,盤活村支兩委班子,全面提振了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精氣神,干群擰成一股繩,齊心戰脫貧。

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村子上下干勁十足,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運營模式,成立飛蛾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全村120戶貧困戶、部分致富帶頭人、種植養殖大戶加入合作社,進行抱團發展。

有思路才有出路。合作社養殖生豬269頭,通過流轉土地集中連片種植尤加利200畝、辣椒120畝、烤煙80畝。此外,還利用生豬養殖項目的收益部分資金購買一台混凝土攪拌機和一台裝載機,選取懂建筑、懂機械的人員負責管理,負責村內群眾院壩硬化、串戶路硬化以及對外承包經營,三個項目的利潤全部按比例用於貧困戶。

合作社的崛起和發展給飛蛾村帶來了福音。“經過一年發展,村集體經濟從幾乎為零上升到了130萬元,合作社也實現盈利30萬余元。”何達躍介紹,2020年第一季度給貧困戶分紅54000元,第二季度給貧困戶分紅55900元,解決了本村65戶92人貧困戶的就業問題,為全村貧困戶戶均增收4100元。

截至目前,全村已全面高質量補齊“3+1”短板,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所有貧困人口都達到脫貧標准,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1900元上升到現在的12000元。與此同時,飛蛾村黨支部也被評選為全省公示表彰的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曾經的“飛蛾”撕下了貧困落后的外衣,華麗蛻變成蝶,向著全面小康展翅高飛。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