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扶貧手記:發展扶貧產業 先增干部干勁

貴州紫雲縣板當鎮洛麥村第一書記  嚴召波

2020年06月23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屋裡雜亂無章,牆上布滿蜘蛛網,桌上全是灰,兩台樣式老舊的電腦更顯得扎眼。58歲的村支書頭發花白、一臉疲憊,帶著我走進村委會,簡單地與村干部、幫扶干部見了面。

“我這算正式上任了?”2017年9月11日,當我驅車3小時,興沖沖地來到深度貧困地區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板當鎮洛麥村,目睹村委會現狀、見完村裡的干部,心裡除了震驚,還有失落和彷徨。那夜,我徹底失眠了:“工作,該怎麼干?從哪開始?”

萬事開頭難,難在不了解。接下來一周,我把工作重心放在“問”上,問村支書、村主任,挨家挨戶進門求教,哪怕路上遇到老人孩子,都要聊上幾句,了解村情。洛麥是省級貧困村,地理位置偏,土地瘠薄,基礎設施落后,中青年都出去務工,老人務農,是典型的后進村。一位老村干告訴我:“這幾年村裡發展產業沒一個成過,我們對村干部不信任,上面呢,對村干部也不放心。”

村干部干不成事的印象,烙在了村民心裡,這是“病根”。要想扭轉村民看法,讓村干部有干勁,讓上級有信心,看來,發展出一個產業,把它干成,是個好辦法。

這麼多年村裡搞不成產業,說明干產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始終堅信,沒有干不成的事:第一要統一思想,第二要有青年人才,第三找到好項目。接下來兩個月時間,我通過電話和實地走訪,先后找了70多位在外經商和村裡的村民談思路、聊想法,講產業、談發展。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11月8日,洛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聚集起村裡的能人,搭建起產業發展平台。

當年11月中旬,恰逢貴州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板當鎮政府計劃在每個村建20個大棚,為了爭取更多大棚建設指標,我十余次跑到鎮裡和相關部門主動匯報,最終,鎮裡同意將160個大棚香菇基地建在洛麥,但條件是必須“半個月內流轉土地100畝”。為了讓項目按時推進,白天,我領著大家選址、測量﹔晚上,到村民家中做工作,最多的一戶做了9次動員,那時心裡急啊。是不是真心為百姓,通過這次,村民心裡還真是有杆秤。看見一個外來干部這麼拼,10天后,67戶人家就完成了100畝土地流轉。

“0”的突破,不僅翻開產業致富新篇,讓村干部有了干勁,上級也願意給我們項目了。接下來兩年,我經爭取引進近億元發展了兩座光伏發電站。同時,我們建成了生物有機肥、青貯食料、菌棒加工廠為一體的板當鎮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把食用菌做大做強,讓2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此外,流轉土地2000余畝種植辣椒、佛手瓜、菌草,建成千頭規模養豬示范基地,實現了戶戶有產業。

在一個個產業助推下,2018年洛麥村戶均增收3000元,貧困發生率從18.86%下降到1.81%,成為全鎮第一個脫貧出列村,村黨支部榮獲省“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

對於脫貧攻堅而言,產業發展是硬道理,是產業讓我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甩掉了后進村的形象,成為百姓富、鄰裡和的美麗鄉村。

(本報記者  汪志球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23日 19 版)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