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7日13:4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本報遂寧訊 (通訊員 吳婷婷 嚴軍)近些年來,四川遂寧市安居區堅持黨建引領,通過織密“體系網”、唱好“主角戲”、算好“收益賬”,厚植集體經濟發展基礎、拓寬增收路徑、激活后勁活力,跑出集體經濟發展“加速度”。目前,全區實現集體經濟收入910萬元,完成項目500余個。
該區織密“體系網”,厚植集體經濟發展基礎。加強黨對集體經濟發展的組織領導,成立專責機構,建立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擔任召集人,組織部、財政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為成員的聯席會議制度,設綜合協調組、工作指導組、資金監管組,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統籌協調、職能部門合力推動、鎮村具體落實”工作格局。建立指導培訓機制,明確“四個一”聯系指導責任,每個集體經濟扶持村確定1名縣級領導干部聯系幫扶指導,1名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直接聯系推動,1名農業農村局干部進行業務指導,1名金融村官負責信貸服務﹔每年舉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能力提升培訓1次以上,採取集中培訓與外出考察、線上學習與線下培訓、自主學習與專家傳授等方式,切實提升項目負責人經營管理能力。壓實工作責任,把村級集體經濟扶持項目發展情況納入鎮村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作為鎮村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內容。對於因工作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導致村級集體經濟扶持項目未能按時序進度推進的,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同時建立分級負責、分類實施、收益分配、定期會商、資金監管等工作制度。
為拓寬集體經濟增收路徑,該區充分發揮村集體主觀能動作用,推行資產轉租型模式,建立村級集體閑置資產有償使用制度,通過轉租村集體閑置的資源性資產與經營性資產增加集體收入。目前全區有21個村進行閑置村小學、村辦公室租賃等項目27項,實現集體經濟收入68.17萬元。推行產業帶動型模式,通過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創辦經濟實體等形式,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攔江鎮五琅壩村成立果途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藍燕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胭脂脆桃870畝,增加集體收入8萬余元。磨溪鎮向陽村成立遂寧市金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李子1200畝,增加集體收入5萬余元。推行服務創收型模式,通過村集體以有償服務等形式,領辦創辦各類服務實體,安置本村群眾就業,對專合社或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等有償服務,實現村集體與村民“雙贏”。橫山鎮打鼓村、迎水村等6個村引進四川博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培育、經營蓮藕基地,對企業提供勞務、管理等服務,連續兩年帶動6個村集體分別增收近2萬元,農戶人均增收近1000元。
該區有效激發集體經濟后勁活力,建立健全多方受益的利益聯結機制,一方面,入股抱團求發展。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的前提下,把投入農村的財政資金、扶貧資金量化為村集體或貧困群眾持有的股金,開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推行入股抱團發展,幫助貧困群眾實現增收。三家鎮涼水村有效運用該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入股榮紅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年分紅收益3萬元。另一方面,合作分紅強增收。建立項目收益分配機制,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提出分配方案,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提取一定比例的集體經濟收益作為公益金、村級組織管理費、經營管理人員激勵報酬后,集體成員按股權分紅,集體經濟收益使用分配方式寫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建立土地流轉得租金、產業發展得現金、就業務工得薪金、政策獎補得獎金,及農戶50%、合作社30%、村集體20%的入股分紅得股金“五金”模式,讓貧困群眾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