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黨建引領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

2020年06月16日08:24    來源:中國城市報

原標題:黨建引領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

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區工作者隊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為新時代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的主要矛盾。近年來,全國各地聚焦街道社區黨組織“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主責主業,積極完善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努力實現讓社區工作者有勁頭有奔頭,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績。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指揮下,全國400萬名社區工作者迅速集結,不分日夜奮戰在65萬個城鄉社區一線。一戶戶走訪排查,一次次測溫登記,一句句關懷疏導……面對突如其來的考驗,社區工作者們不言退縮、勇挑重任,用行動詮釋平凡中的偉大,用堅守彰顯為民初心,社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在抗疫阻擊戰中得到充分彰顯。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治理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困難與日俱增。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關鍵要靠一支堅強有力的基層社區工作者隊伍。2019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其中強調,結合機構改革強化力量配備,在編制、職數、待遇等方面加大對街道社區的政策傾斜力度﹔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設立崗位等級序列,按規定落實報酬待遇,形成正常增長機制。意見的頒行,為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也體現了我黨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更高要求。

政策日趨完善

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更加規范

時間退回至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大中城市掀起社區建設熱潮。1998年,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鼓樓街道息馬地社區剛被劃分建立不久,當地老居民孫法泉利用業余時間兼職為居民提供問題咨詢和矛盾糾紛調解等服務。“那時息馬地社區還沒有辦公用房,我被稱作‘編外干部’,無名無分,也沒有工資。”孫法泉回憶說,“那時社區工作多,常缺人手,周圍的親戚朋友隻要願意都會被我拉去社區服務。”

孫法泉是老黨員,總是能在社區需要時最先站出來,百姓都拿他當家裡人。2013年1月,孫法泉被鼓樓街道黨工委直接任命為息馬地社區黨委書記。

在孫法泉看來,如今的社區工作者面臨著愈發嚴格的考核和不斷提升的能力要求,而與此同時,獲得的薪酬待遇和發展選擇也在不斷增多。

如果說有著近30年社區工作經驗的孫法泉見証了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的從無到有,那麼博士畢業生周宙則見証了這一體系建設的從有到強。

2019年初,深圳市羅湖區全面深化社區專職工作者改革,加強基層“頭雁工程”建設,選派了3名博士擔任社區黨委書記,周宙便是其中之一。通過自主報名和區委組織部的考核篩選后,已在羅湖區發展研究中心任職的周宙“轉行”成為桂園街道大塘龍社區黨委書記。

薪酬等級、功勛累計、責任績效、推薦機制、人員流動通道……近年來各地普遍實行的社區工作者職業發展具體激勵辦法有力提升了社區工作者的競爭力和服務熱情,增強了社區工作者群體對社區的粘性及工作歸屬感。

“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的建設完善,有效提升了隊伍整體素質和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周宙說,疫情發生后,大塘龍的社區工作者們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夜以繼日堅守崗位,讓整個社區處於嚴密防控之下。

“在這次抗疫工作中,我們的社區工作者們連續工作5周沒有休息一天,但沒有一個人抱怨喊累,支撐他們的除了職責信念,還有可期待的職業發展未來。”羅湖區南湖街道新南社區黨委書記蘇媛媛對記者說。

聚焦精准施策

穩定社區工作人才隊伍

近年來,全國多地陸續出台政策加快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瞄准規范招錄程序、強化崗位培訓和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精准發力,努力建設符合新時期社區治理需求的專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有效提升黨建引領下基層治理效能。

建成高標准的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逐步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優化社工隊伍人員結構是關鍵。目前,針對社區工作者隊伍學歷偏低的現狀,全國各地逐步規范社區工作者招錄標准,積極選拔學歷高、富有干事創業熱情的優秀人才來夯實社區治理隊伍。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做法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日前,呼和浩特市委在總結城市基層黨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作用的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出台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其中要求,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自2020年開始連續3年,每年計劃招考1000名社區工作者。與以往不同的是,呼和浩特市對即將公開招聘的3000名社區工作者有更高的學歷要求,必須滿足本科及以上學歷。有關負責人表示,呼和浩特市的這一舉措旨在緩解全市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工作新生力量不足的難題。

目前,全國多地依托城市基層黨建基地等平台,開展面向社區工作者的崗位培訓。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和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的做法值得一看。

昆明市西山區依托“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發展中心”打造“西山區社區干部實訓學院”,由區委組織部長任院長,通過向專業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方式獲得項目運行支持﹔結合基層實際需求,面向社區工作者開設政策解讀、基礎黨務、社區治理、群眾工作等40多門課程,整合全區黨組織書記資源,評選10個書記工作室,以“名書記帶徒”等實訓形式開展教學。

此外,西山區實施頭雁分級選拔機制。該機制將在2021年社區“兩委”換屆前,儲備約400名社區后備力量作為“雛雁”,從中吸納200名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黨員作為“壯雁”,並通過實訓學院著重培育約100名社區干部骨干作為“頭雁”,為2021年社區“兩委”換屆推進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筑牢基礎。

成都市金牛區遴選了175名35周歲以下、本科學歷以上、擁有社工師資格証的街道社區干部,到區委社治委、區民政局等部門進行崗位鍛煉﹔還選送50名街道、社區干部赴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的先進社區進行為期1個月的跟崗實訓。

這一系列的舉措為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專業化、職業化營造了有利的發展氛圍。

完善社區工作者薪酬體系,是穩定人才隊伍的重要途徑。

浙江省寧波市建立“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確保社區正職、副職和其他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不低於當地上一年度全部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6倍、1.3倍、1.1倍,並實施社工人才政府特殊津貼評選。

山西省太原市大幅度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平均工資達到上年度太原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倍以上。

今年,呼和浩特市新招錄的1000名社區工作者一經聘用即按照“三崗十八級”等級序列和薪酬體系進行管理使用,工作崗位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得到了根本保障。

留住社區工作人才,不僅要完善薪酬體系,還需要拓寬職業發展渠道,激勵社區工作者立足崗位、擔當作為。

太原市每年拿出縣、鄉公務員招錄人數的30%,面向社區干部專項招錄,每年選拔3—5名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到街道領導崗位任職。湖南省長沙市將社區書記納入區委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參照干部標准建立個人檔案並由組織部門統一管理。

樹立問題導向

破解職業體系建設難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社區工作者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設一支數量充沛、業務熟練、結構合理、素質良好、服務貼心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尤為重要。

目前,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的搭建還有許多亟待完善之處。比如,自我認同感較低,多數年輕人員將社區工作當作權宜之計,造成了隊伍不穩定、人才易流失的現狀﹔部分社區承擔了上級布置的大量行政事務,原本由其承擔的社會救助、矛盾調解、權益保護、法律援助等社會服務職能常常難以有暇顧及,造成了專業化與職業化水平的不均衡﹔編制問題也一直是困擾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的關鍵,薪資增長機制的不健全與不完善也成為制約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重要因素。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研部副教授李德建議,一方面,應建立與崗位等級和績效考評挂鉤的動態薪資報酬體系,同時設置學歷、資歷、業績、崗位等多維度的指標評價制度,建立多層次薪酬激勵標准,以充分體現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價值﹔另一方面,加大從社區工作者中招錄事業編制人員力度,通過競爭性選拔等手段把工作能力突出的社區黨組織書記推薦到街道(鎮)等領導崗位,拓寬社區工作者的升職空間,激發其工作熱情與動力。

李德認為,要以黨建帶社建,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建立起多元治理的格局。同時,各地在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互動交流特性,探索建立基於大數據的雲平台輔助決策系統,對於社區隊伍發展情況進行實時檢測、動態分析,逐步打通社區工作中的“數據鴻溝”,使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能通過信息技術實現資源互聯互通。

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是系統性長期工程,要立足於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逐步完善優化。廣東省委黨校廣東黨建研究所所長劉朋指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從隊伍招募、編制,培養管理、考核激勵、退出等方面長遠規劃。同時,要不斷推進社區工作者專業化進程,提升隊伍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這是職業體系建設的核心。”

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下沉基層已成為干部交流任職的常見做法。但是,社區工作者上升到街道、區直部門任職的途徑還很少。對此劉朋提出,必須打通社區工作者向上晉升的渠道,完善晉升制度,納入事業編制和財政保障體系,解決社區工作者的前途憂慮。

針對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副院長於洪生持樂觀態度:“社區工作者的重要性在抗疫過程中得到充分彰顯。不少城市已經以文件形式肯定了社區工作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不斷發掘其內涵與外延,使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加明確,社會地位得到重視。”(中國城市報記者 馬 源 馮雅君)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