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黨建評:實現“最大政策效應”要“握指成拳”

騰揚陽

2020年06月09日13: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6月8日在寧夏考察調研時說,黨和政府持續不斷努力,廣大人民群眾堅持不懈奮斗,今后的日子一定會更好更幸福。

好日子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好政策、好方針。政策是我們全部工作的指引和要求,落實好政策,實現“最大政策效應”,才能做到“心裡有數,腳下有路”。疫情發生以來,一系列利好政策正在投向群眾和企業,這是“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實現“最大政策效應”,不僅是近在眼前的任務,亦是長周期的綜合考驗。

實現“最大政策效應”,要堅持“人民至上”。群眾是一面鏡子,民生是最大政治,難題最考驗擔當,實現“最大政策效應”要“握指成拳”。好政策要發揮好效益,首要的是讓政策,廣為人知、深入人心。不論是扶貧政策,還是經濟政策、民生政策,要善於化繁為簡,把“政府文件”變為“政策干貨”,實現政策“一本通”,讓人民群眾和企業看得清楚、讀得明白,政策“含金量”越高,群眾獲得的紅利就越多。政策是剛性的,但在落實上應該是有溫度的。這就要求在制定政策、分配任務時,必須充分考慮基層實際、理解基層難處,要設身處地為人民群眾著想,堅持“人民至上”,讓政策“接地氣”,基層才能更有干勁。

實現“最大政策效應”,要抓通“最后一公裡”。政策生命力在於執行,要讓好的政策發揮出好的效果,必須解決好政策落實落地“最后一公裡”問題。在現實中,一些政策走出了“最初一公裡”,卻沒到達“最后一公裡”。有的落實環節多、進度慢﹔有的重部署、輕落實,主動性不強﹔有的部門看重自身利益,搞選擇性、象征性執行﹔還有的一些地方政府用“土政策”抵消“好政策”,讓改革發展在人力物力的虛耗中“空轉”。實現“最大政策效應”,要抓通“最后一公裡”。要加強部門間的協同配合,增強政策之間、政策與改革措施之間的靈活性、協調性、配套性,科學實施考核監督和第三方評估,強化追責問責,打通“中梗阻”和“最后一公裡”,讓政策“含金量”釋放出最大效應。

實現“最大政策效應”,要科學研判形勢。落實政策不是一錘子買賣,如果不加以認真研讀分析,隻顧“囫圇吞棗”,一定會落得個“消化不良”,甚至導致有些好制度被曲解、被浪費、被棄用。在全球疫情依然比較嚴峻的背景下,要准確把握疫情對社會民生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影響,一方面,要把防范化解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服務大局,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台時機﹔另一方面,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不斷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保持社會穩定團結和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既要保持足夠的政策力度、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更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的關系,兜住民生底線。

實現“最大政策效應”要“握指成拳”,讓政策落地有聲,取得實效,切實把政策“含金量”變成發展“生產力”。

(責編:宋鶴立、閆妍)
相關專題
· 黨建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